查看原文
其他

审核评估巡礼︱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建引领,产教融合,打造新工科导向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聚焦育人的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2024-09-02


编者按: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迎接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广油官微现特别推出“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巡礼”系列专题。该系列旨在通过分享各学院在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特色举措与成效,共同推动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

我们期望以评估为契机,深入展开自评自建工作,查找不足、补齐短板,强化薄弱环节,切实做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全面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本期,我们将聚焦的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学院简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2018年,是面向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急需的人才培养而创建的新学院,是广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广东省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区。学院现设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和功能材料(电子化学品方向)两个本科专业,拥有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硕士点,全日制在校生900余人。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起源于1985年学校设立的有机化工专业,是中国工程教育认证通过专业、广东省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专业、广东省重点专业、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省2+2联合培养试点专业,就业面向聚烯烃合成、加工及改性,以及高性能新材料等方向。为适应广东省及周边地区的新材料、新能源及器件等战略新兴产业的迅猛发展需求设立了功能材料专业,从2020年开始招生,就业面向电子化学品、新能源材料、锂离子电池等方向。


学院学科专业发展历程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是一支结构合理、教学科研能力强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全院教职工48人,专任教师32人,正高级职称16%,副高级以上职称58%,博士学位90%,具有三年以上企业实践经历的教师占比超过32%,35岁以下青年教师18%,博、硕导师15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学者1人,“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省级培养对象1人,广东省“扬帆计划”4人。

学院拥有广东省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实验中心、广东省高分子材料加工教学团队、广东省先进功能材料创新团队(高分子功能材料、橡塑材料成型与加工、新能源材料)、3个校级科研创新团队;联合共建有广东省新材料产业群产教融合平台,并获得广东省发改委建设经费2400万元;与企业共建“广油—美联新材料研究院”和“广油—环星超微新材料研究院” 。学院的教学、科研、产教融合资源为学生的培养保驾护航。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学院组建先进功能材料创新等团队、

与企业共建新材料研究院

学院实验与实训中心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现有仪器设备800多台,价值总值1700多万元。建成国家级、省级和校级企业实习实践基地15个。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学生实验实训基地

近年来,学院承担国家、省部级以及企业等各类科研项目100余项,科研经费3000余万元,发表高水平论文100余篇,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教师承担省级及以上教研教改及质量工程项目20余项,出版教材和著作8部,获得教学成果奖8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3个、示范课程7门。 学院培育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青年教学名师、全国创新创业导师等荣誉称号9人。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教师在《德国应用化学》等国际

顶级期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教师高层次科技奖励(部分)


教师高层次科研项目(部分)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科学技术奖励证书


二、坚持党建引领,立德树人 ,

 赋能学院高质量发展



学院党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学校中心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党建引领与推动事业结合起来,多措并举抓党建,凝心聚力谋发展,推动学院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高分子教工支部通过广东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验收。


不断强化思想“塑魂”

功能,在“引领”上下功夫

创新思政第一课、专题党课团课、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国旗下诵读、“红色读书会”“红色讲坛”“红色实践”等形式和载体,教育引导师生坚定理想信念、砥砺良好品行,增强干事本领。


“红色实践”主题党日活动

“思政第一课”活动


不断强化育人“品牌”

功能,在“创新”上下功夫

学院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形成了教学、科创、文化、实践“四位一体”的育人格局。不断打磨科创“筑梦”、文化“浸润”、实践“赋能”育人“品牌”。积极构建“124”基层党组织育人体系,大力实施五个“党建+”工程,实现党建与业务工作同频共振,为新时代新能源领域输送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不断强化队伍“堡垒”

功能,在“榜样”上下功夫

选派师德师风好、高学历、高职称的专业主任担任党支部书记,大力实施“头雁工程”,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党员教师队伍。注意挖掘师生身边典型人物、典型经验、典型事迹,使立德树人工作有榜样、有引领,赋能学院高质量发展。


三、强化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打造

 一流课程,夯实人才培养根基



学院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以“典”带面,形成党建引领、课程思政全覆盖基层教学组织、思政建设与专业教育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形成核心思政团队、示范课程、示范课堂、典型个人示范引领的专业建设、课程改革、队伍建设、学生培养建设经验。

学院自构建实施双体系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以来,用心探索高质量人才培养新路径。建立完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课程教学大纲/考试大纲修订办法》《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课程考核及课程目标达成评价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确保思政元素融入日常教育教学,持续提升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

课程思政建设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学院建成一流课程5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9门,省级党政思政引领课题1个,示范课堂及优秀案例9门、优秀团队3个,教学获奖13人次,2位教师获评省级以上教学名师。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学院课程思政、教学名师部分成果

史博老师负责的《高分子化学》在新华思政网上线并推广,廖军秋老师申报的《高分子化学》获得“2023年度高校课程思政优秀案例(展播课)”。《高分子物理》课程团队获“智慧树杯”课程思政示范案例教学大赛二等奖。



课程思政专著、教学成果集


四、

创新培养模式,德育与智育融合

 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主动适应新工科要求,

形成“双体系”+“双创”育人理念

学院秉承OBE理念,以培养新时代石化特色的创新型高分子材料人才为定位,立足广东、服务华南、辐射全国,围绕绿色石化及新材料发展需求,融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和“双体系”育人理念,以深化的“双体系”人才培养顶层设计打造“崇德”“博学”“求实”“创新”综合素养提升的课程体系,对学生培养“补能力短板”“强创新特色”,形成了“双体系”+“双创”育人理念,依托课内外素拓项目为实施路径,以“典”带“面”打造教师合力策略。


“双体系”+“双创”育人理念


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构建

“人工智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学院不断加强校企、校校协同育人,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

学院贯彻落实学校“人工智能+学科”高质量融合发展,联手全球锂离子电池领域的领军企业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培养锂电卓越工程师,面向新能源锂电领域人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获得“南方+”等媒体报道。学院与广东美联成立新材料研究院,加大协同育人创新力度。


 联手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培养锂电卓越工程师受到媒体广泛关注

邀请华工、深大、中石化、欣旺达等学校和企业的专家开展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功能材料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会。多次组织骨干教师前往华南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高校和九江石化、安庆石化等知名校企调研与学习,主动请相关专家为学院发展把脉问诊。


以创新创业为驱动,构建

“教、研、赛”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

制定完善双创制度,激发学院大学创新创业实践中心活力,邀请高校和企业专家学者为名师讲坛开展创新创业讲座,举办“挑战杯”“互联网+”和高分子材料创新创业大赛等高水平竞赛,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双创工作“扩容”与“提质”。学生获得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铜奖、“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赛铜奖、“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铜奖、中国大学生高分子创新创业大赛国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京津冀—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铜奖、全国高校青年互联网人才技能大赛国赛一等奖等国家、省、市级创新创业奖项100余项。承担省级以上创新创业训练项目9余项、校级项目20项,独立/参与发表高水平论文(20余篇)及专利(20余件)。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学生独立/参与发表高水平论文及专利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学生获高层次竞赛奖项100余项


以社会实践为抓手,打造

“产业一线”+“田间地头”结合的实践育人模式

把实践放在“产业一线”,通过组织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如专业实践、科研实践、社区服务、产学研合作等,组织百名师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进驻企业与一线员工开展实践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把实践落在“田间地头”,广泛开展大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百千万工程”社会实践活动和专业化、常态化、长效化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广大学生投身服务乡村振兴,服务基础教育建设,为学生德智体美劳发展提供重要保障,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产业一线”+“田间地头”

结合的实践育人模式


五、

主动对接需求,提纲挈领“六大行动”

联动服务, 探索高质量学生培养新格局



学院学生工作创新“1+2+4+6”的工作思路,即围绕“1个中心”: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抓好“两支队伍”:学生干部队伍、学工队伍;依托“四个阵地”:宿舍阵地、课堂阵地、校企阵地、网络阵地;实施“六大行动”:思想“塑魂”、就业“拓岗”、心理“阳光”、资助“暖心”、科创“筑梦”和学困帮扶“星火”行动,引导广大学生学习新思想、强信念、守初心,听党话,跟党走,不断提升干事创业本领,助推学生高质量就业和升学深造。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组织师生积极参与学院各类专题活动

2020—2023年,学院本科升学率分别为4.3%、3.8%、8.7%、21.7%,升学率不断攀升。近三年本专业学生获得学位率达95%以上,这是教育教学质量机制运行到位、学业帮扶等措施得力的效果;学生就业率在95%以上,专业对口率在85%以上;就业去向主要是石油和化工企业。2020届、2021届、2022届和2023届毕业生在国企就业占比分别为15.5%、14.9%、21.3%和18.6%,外资企业占比分别为3.8%、6.2%、12.8%和10.9%,学生培养质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一批毕业生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来源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排版 | 廖玥怡

责编 | 杨   娜

核稿 | 李思瑀

初审 | 胡丹玲

复审 | 蔡雯姬

签发 | 张海明

广油官微长期面向师生校友征稿

也欢迎有意向加入我们的油宝哦


征你或身边优秀广油人的故事

征校园摄影作品以及创意点子

征你想要在官微看到的好内容


投稿须为本人原创成果

或已向原作者取得作品使用权

若曾在其他平台发表需作说明


联系及投稿邮箱:

qmtxmtb@gdupt.edu.cn

▲关注“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官方新媒体平台

共同推动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