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图识浙外,美景尽眼底。浙外全景手绘地图首发啦!

等你回校的 浙江外国语学院 2024-04-27



色彩与光影交错,

层层渲染,细腻生动,

这,就是浙外全景手绘地图。



图在这里,请把手机横放!


手绘地图的每一处,

都有独特的意义和情感表达,

学子把对浙外之爱凝于画笔,

勾勒出典雅别致、中西合璧的校园。


为了推进“知校爱校荣校”宣传教育,助力“多元、高雅、现代”的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组织开展了校园地图手绘活动。

“感谢学校提供平台,让我可以用画笔描绘美丽浙外。”地图手绘者、艺术学院18级美术师范1班学生杨微她说,“时光流转,每年都有学子怀抱梦想走进浙外,也有学子振翅飞向广阔的祖国山河,但唯一不变的是对这个曾经青春过、学习过、奋斗过的校园的爱,这是每个浙外人心中的共同情感。我想要通过手绘地图,为新生找到入校的亲切感和融入感,帮校友找到熟悉而温暖的浙外记忆。”对她来说,这份手绘地图既是自己学习成果的展示,也寄托着对学校深深的眷恋。


@Zisuers,

地图里的这些地方,

你都了解它们吗?


部分楼宇和景点简介


融院



命名释义

,融通、融合、融贯。寓意融通中外语言,融贯中外文化。契合校训的“博”“达”精神。


新生敲黑板

英语语言文化学院教学办公区域位于融院A。

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教学办公区域位于融院C。

西方语言文化学院教学办公区域位于融院D。

应用外语学院教学办公区域位于融院B。

学校文科实验中心位于融院AB的二三楼。


望院



命名释义

,希望、愿望;守望、远望;名望、声望。寓意师生胸怀远大、志存高远;目标坚定、孜孜以求;臻于至善、名德重望。契合校训的“弘毅”精神。


新生敲黑板

国际商学院、创业学院教学办公区域位于望院B。

教育学院教学办公区域位于望院C。

文化和旅游学院教学办公区域位于望院D。

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公区域位于望院A。

一带一路学院、华侨学院、国际学院教学办公区域位于望院D。

继续教育学院、培训学院办公区域位于望院A。

多语种文化体验室位于望院C,教师教育实验中心位于望院D。


品院



命名释义

,品位、品格、品行;人品、文品、画品。寓意为师为学、追求品质、文以载道、德艺双馨。契合校训的“雅”精神。


新生敲黑板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教学办公区域位于品院C。

艺术学院教学办公区域位于品院AB。


弘文馆




命名释义

弘文馆原为中国古代收藏、校理典籍,教授生徒的官署。弘文,寓意学校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体现了学校重要的办学使命。


新生敲黑板

环境温馨明亮,设施新颖便捷,集图书借阅、自习研讨、新科技体验等功能于一体, 弘文馆是一座有温度、有品味、有灵气、有朝气的精神家园。


同文堂



命名释义

同文馆为我国近代最早设立从事外语教育、翻译出版的文化机构。同文,原指同用一种文字(《礼记》“书同文”);后转指在不同语言之间通译。寓意学校中西融汇、古今贯通,中外语言文化荟萃一堂,分享人类优秀文化。


译馆方言,荟萃一堂。浙外人融贯中外,会通古今 ,努力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精彩发声。


追梦堂



命名释义

十八大提出了“中国梦”,“追梦堂”具有时代特征。寓意浙外师生强烈的时代使命感,追求卓越、追求梦想。


追梦堂的大舞台承载了浙外青年学子的梦想,同时也是大家展示自我、释放光芒之地。在这里,每个人都是追梦人!


厚德楼



命名释义

《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厚德,以深厚的德泽育人。


新生敲黑板

校级行政办公区域,其中学校综合事务大厅也位于该楼。


闻乎亭



命名释义

意即“听见了么”。此处用动词和虚词的结构,显得更为空灵。应景此地校园环境,倾听风声、雨声、读书声,聆听师生相互的沟通和交流,与“寻语山”和“天朗阁”有呼应关系。


择一本书,沉浸悦读,让美好时光散发光芒;约几好友,尽情交流,让思想碰撞出智慧火花。


寻语山



命名释义

1、师生在宜人的校园中,循着或清脆婉转或高亢悠长的鸟语声,去寻找美妙声音的源头。

2、师生登高拾级而上,或寻找一个说话的地方,或觅得一处朗诵的角落,林中传来柔声细语,和着山风入林的声音,可谓天籁、地籁、人籁的完美结合。

3、《易·系辞上》引孔子语云:“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老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我们不仅要在书本中寻找传递人类智慧的话语,更要在山林中,寻找那不言之言,在天籁地籁中感同身受天地之心向我们述说的话语。


人在寻语山,山中人寻语。漫步在寻语山,不仅开启了一场自然之旅,更是开启了一场心灵之旅。


⊕⊕⊕


随着小编的步伐,

Zisuers是不是对校园了解更加深刻了呢?

新学期,

一起与小编探美浙外吧!

期待你们的美图投稿!



图片 | 视觉传达中心

绘图 | 杨微(艺术学院);手绘指导:陈海平(艺术学院)

排版 | 何嘉伟(东语学院)

校对 | 黄慧玲(教育学院)

编辑 | 杨秀中

终审 | 张佩丽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