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书记校长谈课程思政丨浙江外国语学院:发挥外语院校特色 强化课程思政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系统、科学、深刻地回答了事关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问题,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这些年来,浙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着力构建高校课程思政工作体系,努力打造课程思政的“金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
“教育之江”开设“高校书记校长谈课程思政”栏目,敬请关注。
发挥外语院校特色 强化课程思政建设
浙江外国语学院院长 洪 岗
学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把立德树人成效看作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强调了思政教育必须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这为高校强化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了方向。外语院校在人才培养中承担着独特的作用,如何结合外语院校自身特色,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进一步提升外语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是一个重要命题。
一、聚焦“国之大者”,
构建外语院校课程思政的四梁八柱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
新时代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聚焦“国之大者”,做好顶层设计,明确回答好“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一是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各司其责、教学单位主动推进、教师具体落实的工作协调机制。抓好课程体系建设,将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素养等内容落实到相关课程中去,将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的外语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加强制度建设,确保课程思政顺利实施。课程思政是一项系统性、全面性工作,须有制度保证。要完善教材选用和开发制度,把好质量关,鼓励教师开发特色教材;完善教师校本培训制度,纳入新教师培训及其他校本培训,鼓励教师在教学科研中体现课程思政理念;完善评价考核体系和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将“价值引领”作为重要监测指标,将“立德树人,自然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作为课堂质量首条标准,以科学评价激发教师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是构建协同教研机制,将课程思政纳入到日常教研活动。搭建研究型、学习型教学建设平台,组织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共同开展理论学习、专题研讨、联合申报、经验交流,加强资源共商、共享、共建。
二、突出“全球治理”,
丰富外语院校课程思政的内容形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会上指出: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需要一大批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我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的专业人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外语院校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为我国参与全球治理、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外语院校强化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结合学科专业特色,突出“全球治理”,丰富课程思政内容和形式。
一是在课程内容上进一步优化。坚持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让每一门课都“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比如在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及时增加对党和国家政策、中国国情、改革开放成就等内容,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在通识课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道德修养、法治意识和文化素养等方面教育,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专业课在扩大学生国际视野、增强专业知识的同时,将课程思政内容融入到各门课程之中。比如,浙外作为省内首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三进”工作试点院校,坚持将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有机融合,引领师生用外语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有效破解外语院校课程思政“学什么”问题。
二是课程形式上进一步优化。除课堂讲授、提问、论证等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外,运用好外语类课堂小组讨论、同伴教学、翻转课堂、课堂报告等多元方法,在交流互动中增强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利用好学生海外学习交流、实习实训机会,引导学生从“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出发,观察、了解文化多样性及重要国际组织、国际合作机制,为有针对性地提出中国方案打好基础。
三、强化“塑形铸魂”,
打造外语院校课程思政的坚强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引导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高度明确了教师的职责,对新时代的教师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些要求对于外语教师来说尤其重要。
一是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意识。教师作为课程思政的具体执行者,首先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增强使命感和认同感。只有从内心认同课程思政,才会自觉提高课程思政意识。
二是增强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教师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和坚定的政治意识,才能在介绍外国社会、经济、文化、法律、历史等内容时,作出正确价值判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要具有把课程思政内容自然渗入课程、实现润物无声效果的能力,能够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回应当前现实问题和人类共同挑战,能够聚焦学生关切,深入学生内心,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等方面遇到的问题,以及内心的思想、价值、情感等方面的困惑,以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不同需求。
三是做好学生的表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必须严格规范言行。“其身正,不令而行”,只有这样,才能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言传身教效果,才能打造出课程思政的“金课”。
推荐阅读
★
来源:教育之江
排版、校对:张铭真(教育学院)
编辑:姚祥燕
终审:张佩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