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0-2021年优秀科研成果巡展 | 《阿拉伯地理典籍中的中国》

编者按:提升高校科研水平是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内容。学校树立“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风向标,营造“老师爱学生爱学术,学生爱学习爱学校”的浓厚氛围,继“博雅阁藏书”仪式后,特推出“2020-2021年优秀科研成果巡展”专栏,宣传近两年来我校教师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项的成果主要观点及其社会效应,旨在展示学校科学研究取得的成绩,激励浙外人凝心聚力,围绕学校“三地四域”研究探索,勇于创新,产生更多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浙江外国语学院郭筠教授撰写的著作《阿拉伯地理典籍中的中国》,2020年5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社出版,2021年12月荣获“浙江省第二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基础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青年奖)。

2022年5月6日,省第二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颁奖仪式暨第六届浙江省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在省人民大会堂举行。


成果简介



该成果的主要观点


(1)史料译注,中国认知:反映了阿拉伯国家对中国形象认知与认同的不断丰富和拓展。(2)交往态势,官民并举:和平相处为主流,体现了中阿交往持续的善意和美好。(3)形象解构,中国主体:首次考察中古阿拉伯世界关于中国形象叙事的思维方式、意象传统、话语体制的内在一致性、稳定性与延续性。(4)以史为鉴,民心相通:对深化中阿“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历史启示。


该成果的社会效应


(1)史料补缺:是一项中外学者尚未全面涉及的研究。该著作汇辑31本中古阿拉伯地理文献和古地图中有关中国及中国周邻地区的记载,为学术界提供了一份较为扎实的原始资料。(2)史料译注:通过域外多棱镜反观中国形象以及丝绸之路与中阿东西文化交流的历史思考。结合阿拉伯语和汉文史料“互补互证”,证实其记载的准确性,对历史地理学、中阿航海史、中阿文化交流史等领域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3)增信释疑,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为中阿新丝绸之路上的发展添加新的历史佐证。(4)教研融合,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将“新丝路—打造中阿命运共同体”融入课程,引导学生价值追求,培育学术精神。

朱威烈教授评价本书“紧密结合中阿共建‘一带一路’,加强人文交流合作的现实需要,同时也明显添补了我国世界地理研究中长期存在的原始资料匮乏的短板。”相关成果获浙江省委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被埃及报刊等报道。


个人简介



郭筠,浙江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教授,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高层次拔尖人才。主要从事研究阿拉伯典籍中的中国、中阿交往史等研究。


推荐阅读


● 嘘!别说话——一起来沉浸式体验浙外生活吧!

● 青春该有的模样是_____

● 浙江外国语学院公开招聘人员公告(2022年第二批)

● 喜迎建团百年,共话青年担当——浙外举办第四期“书记有约”交流会

●  谢谢你们,浙外因你们而幸福多彩!


来源:宣传部

排版、校对:黄慧玲(教育学院)

编辑:姚祥燕

终审:张佩丽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