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游评书】人体奥秘的科学揭示 探索生命的智慧之旅
● ● ●
作为弃医从文已逾三十载的笔者,对人体生理和生化的了解似乎依然停留在当年迈出校门时的水平,最近阅读了美国医生舍温·B.努兰的《生命之书》,使自己重温了大学时代的课程。努兰是耶鲁大学医学院外科医生,同时也是外科学、医学史、医学伦理学教授,长期为各大报刊撰文。他在自己的从医生涯中诊治过上万例患者,是一位擅长讲故事的名医。本书是他个人行医体验和人生经验交织而成的记录与反省,他以医生的身份带领读者开启一场探索生命的旅行,以医者的智慧揭开生命的神秘面纱。他以疾病为切入点,从循环、神经、消化系统,讲到生殖系统,结合自己诊治的真实病例,为读者讲解人体各系统的运作机制。
此外,本书还专门讨论了血液、遗传、心脏系统,以及人体细胞浸泡于其中的组织间液,还有细胞这个生命的基本单位等。不仅为读者呈现了人体的精妙,更揭示出使生命延续的奥秘,以及我们存在的意义。努兰指出,医生眼中见到的多半是人体脆弱的一面,但也一定会见证人体对抗疾病时表现出的顽强生命力。我们的身体不仅是一部超级复杂而精密的机器,更能通过不断地适应和调整以延续生命。正是依据人体的智慧,身体的各个组织之间才能和衷共济地紧密合作,在我们的一生中始终保持完美协调的平衡状态。努兰以医者的亲身经历、哲学家的广阔视角、医学史学者的审慎态度,结合引人入胜的故事,从不同角度为读者展现出身体的智慧。
人体知识的全面科普
本书是一本富含人体知识并通俗易懂的医学故事书,它是人体基本知识和手术案例的有机组合,既有专业的医学知识,又有许多作者亲历的救死扶伤的动人故事,值得每一位有志于了解自己并掌握生命者阅读。笔者翻阅本书明显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每个章节里都有丰富的医学基础知识和千奇百怪患者案例的分享,让我不时回忆起大学基础课上的人体知识。作者指出,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每一个新生命的诞生似乎都是绝无仅有、新奇的体验。新生命的起始从受精那一刻起,超过3亿的精子进入阴道后,只有一个能穿透卵子。人体染色体上携带的种种基因,构成了人类丰富多彩的可能性,突变的发生可能是为了顺应更险恶的自然环境以生存下去。基因表现使得单一的受精卵得以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变成200多种形态、功能迥异的细胞,以组成体内各种组织、器官和系统。人体原来就携带原癌基因,只是在特定刺激下才表现出患病。血液似乎不仅是我们的本质,也是生命的延续。血液就像是遗产,能够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因此我们的语言会用一个人的血脉来表达对他血统的判断,毕竟血液比其他任何身体组织都更能表达我们对同伴的道德评价,并从血液中去寻找他们生命的线索。
人体奥秘的科学揭示
先哲曾言:当一个人能完整地观察自己时,不需要多么详细的细胞生理学知识,就能让他惊讶得目瞪口呆。生命中的每个瞬间是如此令人惊叹,以至于相比之下所有精彩的小说都黯然失色。我们对分子生物学了解得越多,就越惊讶于它的奇妙,各种生命活动实际上类似一曲听不见喧嚣的交响乐。自从人类出现以来,探索生命的脚步从来就没有停止。19世纪的三大发明:听诊器、显微镜和X线,促使医学从艺术转向客观的科学研究。
书中努兰用自己亲身经历的临床案例故事,带领读者开启无穷奥秘的人体探秘之旅。从细胞、染色体,到生命的起点子宫,从血液循环、心脏,再到思维的中枢大脑,在如同侦探小说一样的精彩阅读体验中,传递着他对于生命哲学的思考。人体总是对内外无处不在的危险保持警觉,不断在全身组织、体液、细胞中发现相互能够识别的信号,这是一种负责任且保持一致的动态体,平衡的稳定是复杂生命体秩序与和谐的必要条件。仅有回应性还不够,要充分独立,就要有能力预见伤害并加以防止,有能力将大自然的关系从反应关系转变为创造关系。人体最深处结构的细胞用不可否认的声音告知我们深层次的意识,带来了一份无可表达的知识,即只有协调代谢活动的上万亿个过程,我们才能存活。这种自我调节的机体组织之所以能实现稳定,正是因为其独特的不稳定性,能时刻准备好做出反应,回归恒定状态之基准线,所以才使人得以每每做出恢复性的回应,维持体内恒定状态的微妙平衡,这正是生命的基础所在。
维持均衡的身体智慧
生命是一个不断相互补偿的系统,所谓的恒定,就是生物学家说的体内平衡,它依赖于各个组织的通力合作,而这些组织又需要由血管、免疫、内分泌和神经等系统来联系和整合。正因为内环境的恒定,才有自由而独立的生命,不管其机制如何复杂,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使体内的生命环境保持稳定。从人类生物学的角度来说,努兰让我们领略到人体结构的奥妙,分子、细胞、组织、器官间彼此分工有序又协同合作,本身有着自我调节、维持体内平衡的机制。从这种意义来说,疾病就是破坏平衡的不安定分子,治疗是为了恢复体内的平衡,让身体组织发挥自己的能力来对抗疾病,这是身体的智慧。努兰认为,生命既是独奏,也是协奏。我们活在韵律里,是因为我们体内有着韵律。人的每一次呼吸、心跳,不同组织、器官通过协调维持身体的自然平衡,就是一曲天然的生命乐章。
向死而生的理性追求
人类精神是人体内部生物机制的产物,包含细胞结构的分子行为。生命的续存要求不稳定和变化服务于稳定,和谐是我们美学感知的本质,它从身体过程的最终和谐和整体中升华而出。人类精神及其对美的永恒追求是对人类最好的定义特征,是精神的存在让我们成为一个人,它令我们能够推理、升华本能欲望、对社会有用、拥有人类种族独有的爱情。无论知晓与否,我们都意识到死亡永远近在咫尺,因此始终存在抗拒死亡的本能需求,解决每一处失常之后果,以便在多变的世俗生活中保持恒久。维持我们体内恒定状态的诸多机制存在不确定性,反映在我们看待同伴和宇宙,尤其是看待自己时的不稳定性和矛盾心与混乱毁坏之间的冲突,也反映出与我们内心同样存在的善恶之间的挣扎。
乐观的确有助于提升生命的品质,纵使生命短暂,也要活得认真和精彩。我们必须明白,即使全力以赴,还是有死亡的可能,但这可谓虽败犹荣;而放弃一切努力,或许也可继续苟延残喘,不至于那么快向死神报到,而这种生存无异于行尸走肉。作者对命运和自由意志的描述,恰恰表明人体的构造精密,功能神奇,潜力无限。就好像重病患者,如果抱有强烈的求生欲望并采取积极的努力,最终的生存期常常远超医生的预期,甚至不乏自愈的案例。因此,不要随意对待身体,要敬畏生命,不要消极地耗费活在世上的每一天。当身体带给我们惊喜时,我们要心怀感恩;对我们造成伤害时,仍要坚定胜利的信念。
医者人心的真实记录
作者坦言,治疗之目的,只是为了恢复身体原有的平衡状态;若要治愈,必须借助身体自身的力量。就人性而言,理解他人比理解自己容易得多,在许多方面,我们诠释他人比诠释自己要可靠得多。爱是道德的基础,正是想象力使我们能够相互理解,最终通过理解来感受爱。医生见惯了生死,总给人一种冷冰冰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觉,这也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诱因之一。作者始终强调我们寿命的延长最主要的因素不是取决于医疗水平的进步,而是公共卫生和营养供给的提高,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是延长高质量的寿命。要获得有活力的寿命,首要的就是有规律的运动,做读书等有效率的智力活动。
医生是最直观接触到生死的人,他们对人的生死已经习以为常。但作者把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渊博的医学知识、甚至是细腻的情感,都倾注在本书里。他站在医学的角度,用缜密的哲思、宽宥的心态,去打开临床领域的话题,通过不厌其烦地问询,查清病灶,细致解剖,为读者进行相关疾病的深入解读。作者坦言:自古以来,我们的社会就需要敬重生命的医生,尤其是德艺双馨的杏林大师。外科手术的精髓正如诗人奥登所言:治疗不是科学,而是一种呼唤自然直觉的艺术。外科医生不过是清除异常的先锋,先遏制住敌人的凶猛进犯,最终人体的自然才是恢复健康的内在力量。本书不仅是一本包罗万象的医案结集,更是有关觉醒的艺术。掩卷遐思,作者已经从对手术刀敏锐的注意力和外科医生的直率,转向了对生物体创造的鼓舞人心的探索。努兰将对患者的关怀、事业的挚爱和工作的激情以及作为医生的崇高使命感跃然纸上,令笔者心生敬意,感动至深。
编辑:孙阳鹏
排版:郑梦莹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0年17期第2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