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奖专题·一等奖 | 十五载初心不改 坚持探寻代谢异常的真相——访黄恺教授
正是基于这一背景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黄恺教授带领团队成员从2004年开始,十余年来始终致力于代谢异常及相关心血管疾病的研究,阐释了多项新机制,找到了多个新靶点,为我国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鉴于其开展的项目荣获2021年中华医学科技奖医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本刊特邀黄恺教授就项目开展的初衷、创新成果等方面进行了分享,现将访谈要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黄恺教授
学成归国,立志找寻代谢异常的真相
黄恺教授在美国深造学习期间,美国正面临代谢异常相关疾病的危害,美国同行们研究的热点也与此相关。对于这样的情况,黄恺教授第一时间就在心里分析中国将来是否也会遇到同样的状况,考虑到人类社会发展有一定的共性,而中国当时正好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人民群众从物质相对缺乏的时代突然进入物质丰富的时代,将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与美国类似的状况。基于这样的思考,黄恺教授在2003年底学成回国后,第一时间就组建了自己的团队,于2004年开始投入代谢异常领域的研究,以应对中国将要面临的严峻形势。
坚持科研,“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同时这些年的科研工作,也让黄恺教授领悟到:在探索真理的时候,首先一定要永葆坚韧不拔的精神,因为在做科研工作的时候,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其次是永远要保持有挑战前辈们成熟理论的勇气,因为任何一项科研成果都会受制于当时的技术水平;最后要有足够的耐心,要不厌其烦地从不同的角度反复求证自己的研究结果,很多事情都是“磨出来的”。
成果丰硕,有力地推动了代谢异常领域的发展
经过10多年的研究,黄恺教授团队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糖尿病和肥胖、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因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到目前为止,在世界范围内都没有出现任何一种可以明确治疗这一疾病的药物。黄恺教授团队确定了多个重要蛋白分子通过促进肝脏脂肪异常沉积、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进而导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发展的关键机制,为这一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同时正在致力于将这一成果完成临床转化。(2)发现了在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管炎症发病中起关键作用的调控因子种类及机制,为减少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心梗的发生找到了新的途径。(3)解析并阐明了调节进食和肥胖的多个重要跨膜蛋白受体的结构和作用机制,这一成果有望用于体重控制项目,减缓我国肥胖的增长率。(4)揭示了吸烟是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并发现从长期来看,戒烟确实可以减少糖尿病的发生,但是在短期内,它反而会促进糖尿病的发生,建议在戒烟的早期,一定要做好饮食的控制,防止糖尿病的发生。基于此项成果,国内多家医院开展了一系列针对糖尿病人群的戒烟宣教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5)提出了成年期追赶生长是我国肥胖和糖尿病迅速增加的重要原因,为其防治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6)主持或作为主要作者撰写了《中国成人肥胖症防治专家共识》(2011年)、《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心血管疾病分级预防指南》(2016年)以及《ASCVD患者逆转斑块他汀治疗专家共识》等共识和指南,并在全国多家大中型医疗机构及湖北省疾病控制系统得到了应用和推广。
总 结
编辑 | 郑梦莹
责任编辑 | 任嘉霖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2年10期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