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维明:退休后的新成长阶段|写意人物
傅维明在台湾出生长大。大学毕业后到美国继续读书工作,一直留在那里一晃三十多年,直到退休。尽管母亲是武汉人,父亲是厦门人,但傅维明对中国大陆一直很陌生,切实体验国内的社会生活是他的愿望。
文|郭小金
在诺华二十九年
拿到物理化学的博士学位后,傅维明到纽约长岛的布鲁克海文美国国家实验室做博士后研究。质谱分析技术广泛地应用于能源、化学、生物等领域,他的课题是新型质谱仪的设计和发展,也由此接触了生物科学。
美国人说新泽西州是美国的药柜,因为新泽西州是美国医药研发中心,罗氏、强生、默克、BMS等大药厂都在这里。当然也包括傅维明服务了二十九年的诺华。
诺华的研发部门很多,包括心脏病科、癌症肿瘤科、传染病科、糖尿病科等,公司把所有科系都会用到的高科技技术和仪器集中起来,组成一个核心科技部门叫做“Discovery Technology”,傅维明最初就是这个部门的成员,后来接手管理这个部门。在这里,他管理过分析科学、蛋白质结构科学、核磁共振和分子成像技术、药物先导化合物研究、分子模型研究。因为要跟不同的研发科系合作,跟不同的项目团队打交道,傅维明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新药研发是集体成果。
作为新药研发的一种辅助性工作,傅维明这样看待这份工作,大公司之间无时无刻不在竞争。如何做到更高效是管理上的挑战,也是一场持久性的赛跑。前沿科技的引进和团队人才的培养都是公司必要的投资,那么,如何做出最恰当的投入是巨大的考验。傅维明多年来一直努力运用资源在适当的时机引进先进的科技,部署公司做新药研发的有效工具 ,给科研创造了一个先进、高效的环境,这是以另一种方式去参与新药研发。
转投CRO
2013年,傅维明来到上海,加入CRO公司方恩医药开始从事临床试验的工作,推进公司的国际化发展。自从2008年离开诺华之后,他还接受朋友的邀请,先后去了一家新加坡公司和一家国内公司帮忙,傅维明说,他已经做过新药研发、CMO和临床试验,跨越了药物发展进程的不同领域。而在新加坡和中国工作这几年也让他感触颇深。新加坡政府对新药生物药非常有野心,也在有计划地一步一步往前推进;中国的CFDA也在不断地尝试,比如最近开始推CMO模式的试点等,一系列政策改革将对制药业影响巨大。“中国迟早要改变局面,五千家药厂会变成五十家。”
方恩医药已经成立二十年,一半的收入来自美国业务,有十几个FDA申报成功的案例。这样的经验和水平令国内企业很难望其项背。傅维明说,临床试验在操作上最重要的准则是GCP,这在中国是大挑战。中国整体资源不足,只有三四百家可以做临床试验的机构,有供不应求的现象,就导致这些机构力不从心;或者根本不重视GCP,急功近利,不按照方案实实在在一步一步地走。
当然,不盈利的CRO是生存不下去的,跟任何一个行业一样,顾客寻求的是物美价廉。CRO之间的竞争在于,如何能够在提供优质服务的前提下有效地控制成本,而不是降低服务。如果CFDA严格地、持续性地要求高水平的临床试验,那么做的不好或者弄虚作假的公司就没有生存空间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现在应该反过来了。”傅维明说。
“退休后,我希望能够用更多的时间打高尔夫球。现在忙,没有时间做。”那么,已经从诺华药物研发技术副总裁这个位置功成身退,傅维明为什么还要继续忙碌,并且扎入自己之前并不熟悉的领域呢?“好奇心吧,能学到东西,又可以看不同的世界、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社会进展。在中国走向必然成功的新药研发的路途上,能够参与,我觉得是非常珍贵的个人经历。另外,我之所以喜欢打高尔夫,也是因为这项运动的竞争对象就是自己,永远可以做得更好,所以,这是一个没有休止的追求。”
目前,方恩药业正面临着非常关键的阶段,就是准备上市。公司有不断提高的要求,傅维明把跟大家一起努力,推动公司成功上市的过程当做一种有趣的经验。因为,诺华这样的大药厂早就过了这个阶段,它们往往有着几十年,上百年的历史,已经非常规范,不会有机会参与到这个过程。
“现在的年轻人都有很强的奋发的欲望和对未来的憧憬,跟那些在外国做事业的人相比,国内是一个更艰苦、更有挑战性的环境。能够给他们一些方向是我很愿意做的事情。”
同写意论坛第43期活动报告现场的傅维明
现任方恩(天津)医药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的副总裁。
1976-1978年在BrookhavenNational Laboratory,Upton质谱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曾在美国诺华生物医学研究院工作近30年,担任副总裁期间,着重于药物研发技术,在分析技术科学、蛋白质结构科学、核磁共振和分子成像技术上有深厚的研究,对国际医药研究发展及高层管理工作有丰富的经验。
活动预告
同写意论坛第44期活动“仿制药开发与一致性评价关键制剂技术与BE试验”将于5月11-13日在无锡拈花湾举行。
详情点击阅读原文
同写意出品,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
同写意诚意邀稿,投稿请联系:
010-52980312
txy@tongxiey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