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写意报告|朱迅:如何理性看待疫情下的研发热潮及投资风向?

同写意 2021-09-24

以下文章来源于湾区写意 ,作者写意君

 

整理 / @小小&子衿

编辑 / @Jingyu

本文共计2482个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3分钟。



编者按 

在突发的疫情面前,随之而来的除了大众的恐慌,还有一大批抗病毒药物蜂拥而出,让人眼花缭乱。克力芝、瑞德西韦、双黄连、氯喹、托珠单抗、PD-1抗体、血浆治疗等各类老药新药纷纷登上热搜,医药二级市场更是一扫过去一年的颓势,起起落落热闹非凡。 那么应如何理性看待疫情下的研发热潮及投资风向呢?为此同写意特邀原国家新药咨询委员会专家、同写意新药英才俱乐部荣誉理事长朱迅教授就诸多热门话题展开线上直播分享。现场十分火爆,听众人数更是逼近万人规模。


 

朱迅教授,原国家新药咨询委员会专家

同写意新药英才俱乐部荣誉理事长


以下内容整理自线上课程速记,内容未经朱迅教授审核确认,仅供行业参考交流。


如何看待医药投资方向

 

绝大部分投资人还会坚持自己以往的基本策略,本次疫情并不会对此前的投资理念产生方向性的影响,但疫情过后或许会在健康领域投资的广度和深度有所调整。

 

近年来,医药行业绝大部分的资本都流向了抗肿瘤领域,但未满足的临床需求远不止于此。现在一股脑投资防护用品也是不理智的,可能会导致疫情过后的产能过剩。

 

这一次爆发的疫情让很多投资人看到了技术和科学之间的区别。由于转化迅速,以往技术似乎更受投资人的偏爱,但是科学才能从根本上满足临床需求,甚至开创新的医学需求。如果对病原体、发病机制、病理过程等没有系统的认知,后继乏力难以避免。

 

在后续的投资中,投资人更需要关注重大的科学突破和科学进展,用一些先进的技术将科学理论转变成临床产品。在生命科学领域,切忌用技术可及性来掩盖科学的瑕疵。


近期与瑞德西韦相关的几家国内药企股票接连涨停,您对此有何看法?

一定程度上讲,二级市场是非常不理性的。如果没有后续支撑,爬得越高可能跌得越狠。


瑞德西韦最后能否成功尚未可知,其专利也不在我们手里。如果这个药最后能成功上市,且在销量还比较大的时候,成为吉利德的供应商,做CMO服务还是有价值的。

 


如何看待这次疫情下的药物研发热潮?

个人判断这次疫情像是一个比较严重的大流感,因为除了湖北,其他地区重症率实际上并不高。这种情况下,如果很多企业去追这个热潮,价值并不大。

 

如果非要想做,建议企业还得从病毒作用机制的角度切入,而非体外实验敷衍了事。此外,如果目前没有很好的疾病动物模型,也不建议盲目去做。疫情相关的备选药物中,热点是部分大分子(蛋白抗体)和小分子类药物。


瑞德西韦被誉为“人民的希望”,在紧急情况下是否应该让患者试用?

个人认为在医生监控之下,紧急情况下的个例是可以让患者试用的,但大规模使用不科学。

 

在目前全球尚无应对疫情的特效药的情况下,瑞德西韦能否成为特效药现在还是未知数,单单从之前吉利德公司公开的临床试验结果来看,瑞德西韦在安全性上还是有一定保障的,考虑到其试验规范性基本可以得到保证,所以在国内筛选了部分轻中度、以及一小部分重度患者试用该药,正在开展III期临床研究。

如何评价用康复者血清治疗病毒?

由于我们对新冠肺炎的了解目前并不完善,而康复者血清中除了含有主要发挥作用的中性抗体,还有其他病毒及抗体等各类物质,若盲目用于患者存在不可控的风险。

 

所以实际使用需要十分谨慎,建议在医生的严格监控下应用,且需要通过伦理审核。此外,每个康复者的状态也有差异,短期内很难拿出来大量样本对血清共同含有的物质进行科学研究及分离纯化。


如何看待核酸类药物?

核酸类药物范围很广,虽然其技术生产较蛋白类药物简单,但是核酸进入体内发挥一定程度的基因活性,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核酸类药物,尤其是目前真正具有基因活性的药物,研发进展缓慢,但是我们相信经过二三十年的厚积薄发,伴随着相关科学技术后续的快速发展,未来前景可期。


请谈一谈目前新冠肺炎的疫苗开发进展?

首先并非所有疾病都适用于疫苗,其次疫苗的制备难度大。

 

新冠的上游机制研究要用P3级以上实验室进行,国内具备这一体系研发体系的机构本就不多,工厂的规模化生产更是困难,相当长的时间内做不到。目前做一些该方面的科学探索可能可以,但是期待疫苗去克服疫情,远水解不了近渴。

 

病毒很多是自限性疾病,它产生危害的方式来自于激活免疫系统,所以就算之后研发出针对新冠病毒的疫苗,也未必能够逆转已经紊乱的免疫系统对于人体的损害。


怎么看待重症患者中出现的细胞因子风暴?

这是机体内许多炎症反应的过程,但具有个体案例特异性。

 

人们目前认识到的细胞因子风暴,很多是来源于CAR-T治疗中这样单频道引发的细胞因子风暴。而这次疫情的微生物引发的风暴要比单独治疗引发的风暴严重且复杂,用某一个细胞因子的抗体去治疗是否有效,我对此存疑,需要进一步观察。

 

当单药效果不好、患者出现病情加重时,也许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可能起效。免疫系统是一把双刃剑,若想通过调控免疫系统操控人体,还是要从临床前研究开始探究机制。个人认为IL-1抗体优于IL-6抗体,而IL-6抗体优于PD-1抗体。


能否谈一谈重症患者中出现的多器官衰竭?

这次疫情的后续症状跟SARS是不太一样的,是否是细胞因子风暴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和多器官衰竭,现在还不能确定。

 

20多天前我提议对一部分死者进行尸检,因为重症患者一旦进入后期病程,其机体发生的事是“稻草压倒骆驼”的连锁反应。这也部分解释了为什么死者大多是60岁以上、有基础疾病的患者类型。

 

但是具体的机制需要深入研究,若还不清楚就去盲目开发药物,个人认为不是明智的选择。


尸检的呼声一直都在,但是什么因素阻碍了这个研究?

实际情况主要因为两个因素:一来,为了消灭病毒宿主,尸体多采取就地焚烧原则;其次是由于我国临床病理解剖学发展的局限性,导致实际操作困难。

 

 编者补充: 尸检的研究最终还是启动了,就在昨天,我国首次对新冠肺炎死亡患者进行了尸检分析,并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等大学院校和医疗机构紧急抽调了病理学、法医学方面的专家,相信这方面研究后续会陆续开展,期待临床病理学数据为新药研发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同写意第五期线上课程

扫码图片中二维码可快速报名


同写意第六期线上课程

扫码图片中二维码可快速报名


同写意第七期线上课程

扫码图片中二维码可快速报名

同写意第八期线上课程

扫码图片中二维码可快速报名


视频 小程序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