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写意报告丨朱迅:传统医药企业转型发展路径

写意君 同写意
2024-10-11

↓↓↓

本文根据同写意新药英才俱乐部荣誉理事长朱迅博士在“第六届长白山医药国际产业发展论坛分论坛一传统医药转型创新发展”上做的主旨报告——《传统医药企业转型发展路径探索》进行整理,并经报告人确认。

朱迅博士,同写意新药英才俱乐部荣誉理事长



1

我国医药产业的转型及重构


中国制药企业发展路径和国际主流制药企业不同,绝大部分由原来国企到国企改制、中外合资、民营;既有生产起家,也有销售起家、收购起家、研发起家。整体来说,中国传统制药企业大都在2010年以前成立,真正靠研发品种起家的非常少。
 
起家的基因,决定我国传统制药公司后续的发展路径。我们最早走的是计划经济,生化药和中药从国际上看是中国的特色。另外,2003年后地方标准转国家标准,5年前中国卖得最好的前100个药物2/3都得益于此。
 
可以说2017年之前中国没有仿制药,而只有山寨药。从“仿制药是和原研对比”的generic概念上说,中国真正进入到仿制药时期是2017年以后。另外,大多数企业的成功不是靠产品,不是靠技术,而是靠销售技巧,包括关系营销、贿赂营销等等。
 
正因如此,中国医药行业处于畸形业态或者说处于畸形业态向规范业态转型的过程之中,5-8年前这种情况更为严重。当时整体政策不支持创新,因为那时给大家的导向是:药品靠营销就可以轻松赚钱。因此没有人愿意投研发投品种。
 
这个过程形成了中国医药企业“低投入”的恶性循环。
 
 
近几年来,化药,疫苗及血液制品的管理已经较好地与国际接轨,中成药何去何从并不明朗。很多情况下,中国传统制药企业,特别是以中药品种为主的公司面临的困境,不是具体那哪个公司自己的问题,也不是仅仅是通化地区或者哪个地方的问题,而是全国性的共性问题。如果不做变化,中国传统制药企业将会在未来5-10年逐渐被淘汰掉有谁会愿意这种情况发生?
 
国际法规市场医药企业的商业模式、盈利模式非常清楚,需要有三点保证:一是严格的市场准入和监管,一定是科学、规范、透明、稳定的监管政策;二是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包括专利延伸、数据保护等。以上两点,这几年中国已经在法规层面基本和国际接轨了,但立法之后还有执法的问题,执法之后还有司法、普法,以及深入到心底的遵纪守法等问题;三是适当的医保支付体系,这方面中国还有比较长的路径要走。
 

近几年,我国医药行业面临的变化较大,但为什么在所有的医药公司面临的一样的环境下,有的公司能做好,有的公司没有做好?
 
从2015年“7.22”临床核查开始,包括启动一致性评价启动、对药品重新分类、加入ICH、药品管理法及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修订,尤其是成立国家医疗保障局。以前中国差不多是“九龙治水”,还可以推脱责任,现在交由医保局一家,想不尽力都不行。
 
以前中国医保保证的是国家基本药物,多发病、常见病,现在又新来四桌客人,但还是只给一桌客人的钱:第一是重大疾病,癌症治疗药都很贵,这是龙虾和鲍鱼;第二是慢性病最新最好的药,这是大闸蟹、海参;第三是儿童用药,这是一个大排挡;第四是用于抢救的药物。
 
根据目前情况判断,未来几年国家不大可能大幅度增加医保资金的投入,因此大家不要寄希望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中国药品销售份额市场会有多么大的增长,有可能不但不增长反而还会下降。因为以往医药支付里没有考虑医生的服务费用,现在把药品回扣打下去之后,医生的收入如何保障?未来一段时间大家可以清楚认识到,医药行业应该何去何从,并不像有些人讲的那么乐观。大浪淘沙,有见地的企业家才能化危机为机会。
 
我们正在经历的监管政策,不是一次局部的或者阶段性调整,而是一场全方位的重构,这在过往30年中不曾出现,难用以往的中国经验加以解释。
 
监管政策由中国特色向国际法规市场惯例靠近,将彻底改变我国制药行业的商业模式。比较遗憾的是,其他领域商业模式讨论的比较多,但中国企业家、科学家都不怎么考虑中国未来医药商业模式究竟是什么,这一点企业家应该有责任,科学家也应该有责任。
 
这种商业模式的改变,将造成两个重大的结果:

  • 将重塑制药公司的格局及药品品种的格局,从销售主导走向产品主导;


  • 行业重构,药品低门槛时代结束,强者恒强,弱者离场,“剩者为王”。


从10年前开始,几乎所有消费行业的产品我国居民都可以几乎和国际同步消费,药品领域是唯一的例外。在药品领域首先没有中国消费,因为在2017年以前,中国几乎没有仿制药,没有世界上最新、最好的药;很多药品海外上市已经十几年了,国内还使用不到,甚至海外已经退市还是使用不到,只能专利过期之后作为仿制药引进来。中国商品遍布全球,但药品没有。如果没有中国消费,哪来的中国制造。中国制造的各种各样的产品遍布全球的今天,药品中国制造是多么的凤毛麟角。没有大面积、全方位药品的中国制造,想要有大规模的药品的中国创造,你信吗? 
 
未来10年,一定是中国消费、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三步平行发展,这也是中国的独特之我们已经错过了医药发展的黄金30年,未来如何不错过?
 
对比医药公司的发展格局,2010年12月31日中国A股上市医药产业前20位如下图所示,10年之后真正留下来的,而且市值得以增长的只有恒瑞等少数几家。

云南白药卖牙膏,广药卖王老吉,刨除掉他们两家,仅有恒瑞一家。他们的神话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给其他企业一点启示,后续很多东西要换脑筋,或者要提前退出,退出并不意味着退却,而是进入新的领域。
 

麦肯锡的报告指出,2018年中国处方药市场1200亿美元,到2023年下降到1000亿美元。原因在于,有一部分弥补的是医疗服务。未来我国药品一定是一个“腾笼换鸟”的过程,是让良币驱逐劣币的过程,一个是变成新药,另一个变成2018年之后新一批的仿制药,因为那些仿制药是通过一致性评价和国际对标,绝不是以前的“3.1类新药”。我历来对中国当年的“3.1类新药”深恶痛绝,3.1毁了中国医药。
 

“中国消费—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三部曲大戏的主角永远是药品,没有药品医药市场其他都是零,药品是1,其他在后面是0。
 
什么是药品?一是便宜的、高质量的仿制药,即仿制药整体价格,一定是未集采前价格的一折或者一折以下,今后已经无法再靠仿制药生产销售获得高额利润,全世界没有任何一家医药公司是通过卖仿制药发大财的;二是及时地、经济地获得当前最新、最好的药;三是满足当前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创新药物。
 
解决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是少数人的游戏,绝大部分的人玩不了。但中国有大把的科学家和企业家都认为自己能玩,而且能玩的很好。你可以去试一试,时间会给出结论。
 
地球上无法用钱满足的刚性需求已经不多了,这些刚性需求几乎都是和健康、医药有关,所以就注定医药这个领域充满发展潜力和机会。但机会对所有人都平等,把机会变成自己最好的办法是打破现有的发展逻辑束缚。
 

2

 我国传统医药企业发展路径


没有完成技术升级及资本化的传统药企,今后会陷入非常尴尬的窘境。
 

制药企业分三类:传统制药企业、新型生物技术公司(公司已经IPO或者接近IPO)、初创公司。国际上赫赫有名的拜耳、罗氏,大部分都是建立80-100年以上的传统制药企业,近20年都通过对Biotech融合发展完成转变。但是中国的传统制药企业,只有恒瑞等少数几家看出来转型成功的苗头,真正完成转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15年我写了一篇文章,提出关于中国创新药1.0版、2.0版、3.0版。围绕我国医药产业分类、研发产品分类和企业选择,做了很多解析,每一步不完全一样。对于传统制药企业,首先想办法“剩下、活好、跨越、退出”。
 
向内看,要降低成本,开辟低端,上下游贯通,产业链整合;向外看,要外兼并重组,规模发展,制造升级,仿制药、OEM进入国际规范市场,研发升级,仿制药产品进入国际规范市场等等。
 
这个过程中,最关键还是品种。品种怎么来?“仿”、“创”、“买”、“合作”。
  

1.0版是单纯仿制,主要是便宜的、高质量的仿制药
 

2.0版针对的是Me too、Me better,及时地、经济地获得当前最新、最好的药。中国现在高度的同质化竞争,弯道超车肯定不可能,交通规则都不允许,有近道吗?能开辟新的路径吗?怎样让别人铺路你来做?怎样自主创新?每一步都有自己的路径和方法。中国的新二类相当于505(b)(2),已经被行业完全玩坏了,怎样去和国际接轨?


在充满机会的年代,最大的机会不是机会本身,而是打破昨天的逻辑,悟出今天的逻辑,预测明天的逻辑,未来中国医药市场中就会有你的一席之地。
 
 

tongxieyi


活动预告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同写意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