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涂永强:坚持的大西北“淘金者”|写意人物

谭敏 程增江 同写意 2021-09-24

微信ID:tongxieyi
『 同筑技术人生路,写意中国新药魂 』

“科
学创新就像沙里淘金,不可能有大块的金子等你去捡,只有严格按程序,花大量的劳动和智慧从矿石中寻找和筛选,才有可能找到一丁点金子,更多情况则是一点也找不到。”——涂永强

求学历程
涂永强出生在革命圣地遵义县郊的一个普通教师家庭,高中毕业后当了一名乡村教师。恢复高考后,化学成绩在九门中分数最高,当时化学老师也比较喜欢他,所以他就报了化学,1978 年考入兰州大学, 学习有机化学专业。1982 年,涂永强以优异的成绩,成为中国优秀的有机化学家黄文魁先生的研究生。

研究生毕业后,他去了华西医科大学,在工作中他渐渐发现,学到的东西太少了,于是第二年他投师于陈耀祖院士的门下,攻读博士研究生。

实验是枯燥的,它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对各种假设的尝试。然而涂永强以苦为乐,每天晚上工作到凌晨一两点。功夫不负有心人,实验终于成功了,他从植物种子中分析出了70 多种化合物。这为他的科研工作开辟了新方向。

1992 年,他因为在“生物活性物质的结构与活性研究”方面的突出成绩,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化学会联合授予“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

1993 年,涂永强申请到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大学博士后研究员。昆士兰大学具有世界一流的科研条件, 许多研究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昆士兰大学每年要收到世界各地科学家的160 多份申请书,申请到这里工作和科研。但学校每年只从中遴选6 位——涂永强就是这6 位之一。他在昆士兰大学主要从事化学与环境生态学领域的研究,探索农作物病虫害的生物控制方法。


从零开始建实验室
其三年后,研究工作接近尾声,他谢绝了导师的挽留,又回到了他的母校兰州大学。当时,学校要建立一个新的实验室,开辟一个新的研究方向———生物有机化学,让他去带领一个小组开展工作。说是实验室,只是一间空房子——二十几平方米的旧房子,一张破桌子,掉皮的天花板。他开始马不停蹄地争取科研经费,装备实验室。为此他四处奔波,与企业联合,向国家申请。半年过去了,实验室建成了,他自己的5000 多元也贴了进去。

“那时候我基本每天中午都不回家,晚上吃碗牛肉面,工作到12 点左右才回家,学生还有周日半天休息,我根本没有。”这不是在诉苦,涂永强说:“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能坚持下来,全凭着对有机化学的兴趣,我相信,只有这样才能出成绩。”

事实上,从1995 年回国建实验室开始到现在, 他的三大研究课题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其中抗艾滋病药物合成方法的研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他所发现的新的反应方法——重排反应实现季碳结构得到了化学界的普遍好评。他本人更是因此所获嘉奖无数。其中,他觉得份量最重的是2000 年获得香港求是基金会颁发的“杰出青年学者奖”。“这个奖至少反应了自己的工作在这个方面是比较突出的,获得国际上的认可。”
涂永强院士是同写意第35期论坛报告嘉宾
涂永强简介
中国科学院院士,博士生导师。
1982 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专业,1985 年和1989 年在兰州大学分别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
1993 年1 月至1995 年11 月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作博士后研究员,2004 年11 月至2005 年2 月在德国比勒费尔德大学作访问教授;
曾任化学系副系主任,兰州大学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兰州大学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化学会理事,甘肃省化学会副理事长。兰州大学自然科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已发表SCI 论文150 余篇,发明专利3 项;
2000 年获得香港求是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2005 年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同写意出品,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

视频 小程序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