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聚焦丨不解释,你能懂吗?带你看懂“第12届上海双年展”

Arts and Collections 艺术市场通讯 2023-06-30


上海双年展是中国历史最悠久、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之一,至今已是第12届举办。但对于普通大众来说,看的只是热闹,要理解实在是太难了!由于双年展的定位是国际当代视觉艺术最高级别的展示活动,是推出世界各国新艺术成就的重要窗口,所以在无形中就给参观者设置了门槛,而这个门槛显然不是有钱就可以解决的。今天《艺术市场通讯》将为你提供一些看展思路,希望今年的这个双年展你不会白看!


上海双年展看什么?


“双年展”就是两年举办一届,为许多国家采用的一种制度化的美术展览形式。多数系跨国界的国际性展事,旨在反映当代世界艺术的前沿探索与当前面貌,成为全球文化互鉴融合的一大交通枢纽。


作为中国大陆第一个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上海双年展始创于1996年,历经了22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且备受好评的当代艺术与文化事件。在过去的逾二十年以来,它被评为国际十大艺术项目,并发展成为上海独特的文化城市名片。上海双年展始终秉持着高度学术性和创新性的宗旨,以开放的视野关注全球语境中社会文化流变和知识生产趋势。


▲ 第12届上海双年展新闻发布会现场


从第一届以“开放的空间”为主题,经过第二届“融合与拓展”,第三届“海上·上海——一种特殊的现代性”,第四届“都市营造”,第五届的“影像生存”,第六届“超设计”,第七届“快城快客”,第八届“巡回排演”,第九届“重新发电”,第十届“社会工厂”,直至第十一届“何不再问”,上海双年展始终以上海城市为母体,聚合最优秀、最新锐的国际策展人和艺术家资源,探讨都市文化、当代艺术和社会公众的互动关系,成为两年一次集结于上海的大型国际艺术项目。


上海双年展每年主题的选定是与社会息息相关的,作为上海的城市名片与文化品牌,上海双年展见证了上海城市的疾速更新以及当代艺术文化的蓬勃发展。上海双年展试图用诗意而艺术的灵活方式去介入、形成一个不断发展中的展览。它能够和当下语境非常相关,同时对未来的交流产出保持开放。


第12届上海双年展将于今年11月10日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正式启幕,持续至明年3月10日。本届上海双年展共有26个国家的67位/组艺术家参展,其中中国艺术家20位/组,亚洲艺术家31位/组。


本届双年展是上海双年展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展出拉丁美洲当代艺术家的重要作品。“这是南美的策展人第一次来到中国策展,中国观众能够在展览上看到许多欧美以外的艺术情境。”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龚彦在第 12 届上海双年展新闻发布会上说。在她看来,如今已经很难孤立地讨论某一个国家的作品,在展览上,能够看到大量来自拉丁美洲、东亚艺术家的作品,让艺术的对话成为可能。


▲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龚彦致辞


同时本届上海双年展将携手上海斯沃琪和平饭店艺术中心、上海油罐艺术中心、补时、上生·新所、思南公馆、米盖尔·德·塞万提斯图书馆、澎湃·市政厅等合作伙伴,在城市各处设立展览馆、影院、实验室、发声场,出动历史考古队与地方行动者,为公众提供别样的观察生活视角,再次挖掘上海的人文魅力。


主题线索指引


今年第12届上海双年展以“禹步”(Proregress)为主题。源于中国古代神话的中文标题“禹步”一词,提议了一种面对当下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时所应抱有的积极的姿态和行动,并暗示着寻求新的思维方式的重要性。本届上海双年展的策展团队敏锐地看到了这一主题对于我们理解今天世界的有效性,进而又将其联系到艺术创作的手法,以及主题中所常见的模糊性和矛盾性。策展人表示“禹步”一词蕴含着进退之间的“表演性”和“仪式性”,“它连接了中国古代文化和当代思想。”


▲第12届上海双年展海报


本届展览以“禹步”作为中文标题。“禹步”一词源于大禹治水的神话,并在数千年的流传过程中发展出了更为丰富的含义及应用;而其基本含义为一种徘徊于进退之间的舞步。“禹步”是一种行动和一种积极灵活的态度,它反映着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去超越西方传统二元对立的思维定式的理想。“禹步”的身姿将提示我们探寻一种全新思维方式的重要性,以文化和艺术的形态引领我们突破悖论的重围,再显光辉。


“Proregress”是本届双年展的英文标题,来自于美国诗人、语言游戏大师E.E.卡明斯的创造,表达了一种历史、社会,乃至每个个人生命中所可能面对的某种特定状态。此次展览试图以“Proregress”这个词为视角,考察全球范围内当代艺术一系列最新的创作和现象,提升人们对当下文化、自然、经济环境无常状态的感知力,并帮助观众通过这些作品,和艺术家一起去探索其背后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议题。


▲ 亚历山大·阿波斯托尔《剧中人》,数码摄影装置


谈及对本届双年展作品的选择,策展团队表示,希望能够捕捉到如卡明斯发现语言弹性时所获得的那份狂喜和兴奋,将着力挖掘作品在全球进退关系中诗意的尝试。本届上海双年展将通过艺术实践和具体作品来提升人们对当下政治、文化、经济无常状态的感知力,从而塑造一个对理想主义叙事说不的新时代。


▲ 阿林·朗姜《猎象和领袖》


此次展览的主策展人是夸特莫克·梅迪纳(Cuauhtémoc Medina),三位分策展人分别为来自波哥大的玛丽亚·贝伦·赛斯·德伊瓦拉(María Belén Sáez de Ibarra),来自于纽约的神谷幸江(Yukie Kamiya),以及来自上海的王慰慰。主策展人梅迪纳认为,“得与失、开放与恐惧、加速与反馈的不断混合,不仅印证着我们这个前行与回望并峙的时代,其深层的悖论色彩更是赋予了这个时代特殊的感性。在此语境下我们看到,当代文化已然成为了一个被过剩与无力、僭越与压抑、社会行动和虚无主义印证并折射的现场。而当代艺术,则是由社会不同力量碎片制作而成的奇物,它是当下矛盾性的见证,它将不同纬度的纷争、焦虑映射并转化成为主体经验的方法,帮助身处矛盾之中的当代主体适应当代生活里相悖而行的各种力量。


▲ 第12届上海双年展主策展人夸特莫克·梅迪纳(Cuauhtémoc Medina)


以“0”结构贯穿


从一楼进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主场馆首先看到作品是呼应“面向历史矛盾性的艺术”主题的,主策展人将这些艺术作品设置为“0”结构。


例如西班牙艺术家费尔南多·桑切斯·卡斯蒂略为本次展览创作的互动式装置作品《摆荡》兼具街头风格和精神意义,这些现代性的修辞出现在广场和街道,憧憬着对消亡之命运的抵抗,以青铜铸就一部历史。法国艺术家小组克莱尔·方丹将一个无缺口的“苹果”灯箱悬挂于一楼前台,借助视觉图像讽刺了全球化资本主义所带来的消费文化及道德矛盾。阿根廷艺术家恩里克·耶泽克的作品标题《围地》取自《孙子兵法》,近四千个废纸板组成“前进一步,后退两步;前进两步,后退一步”的文字矩阵。西班牙的克里斯蒂娜·卢卡斯的《顺时针》是由360个时钟组成的沉浸式机械装置空间,时钟雨滴般的韵律巧妙地揭示了工业主义将时间从自然中剥离和对其进行的人为塑造。“0”结构将游走、渗透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1至2楼的展览空间内。


▲恩里克-耶泽克 《围地》


与“0”结构相互交织的是4个分主题篇章。第一篇章探讨“自然与社会”,由玛丽亚·贝伦·赛斯·德伊瓦拉策划。“人类纪”所面临的生态急迫性折射出人类社会进步的矛盾性,而艺术家始终居于思考自然与社会之间深层关系的前线。墨西哥艺术家巴勃罗·巴尔加斯·卢戈将带来其《日食》系列作品的上海版本。上海大同中学与市八中学的125名学生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标志性建筑体——烟囱内,以彩色纸板与管弦乐的方式演绎未来千年间上海的日食现象。卢戈试图唤醒人们对环境及事物的认知过程,超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边界,在自然与时间的展望中穿梭往返。


▲巴勃罗·巴尔加斯·卢戈,《日食》


展览的第二篇章探讨“战争”的新形式,以及艺术家如何在一种“例外状态”中积极探索日常生活,为人类未来提出更好的议案。由神谷幸江策划。“我们不想直接展示战争和冲突的负面影响,而试图从积极的角度寻找向上的元素。”神谷幸江在发布会上例举了艺术家迈克尔 • 拉克威茨的作品“无形的敌人不该存在” (“复原、遗失与被窃”系列)。2003 年美国入侵伊拉克之后,位于巴格达的伊拉克国家博物馆经历洗劫和纵火,无数藏品被毁。在这一系列作品中,艺术家用中东地区废弃的报纸和食品包装袋制作了那些遗失或被毁藏品的混凝纸仿制品,试图通过独特的视角寻找战争与和平中的闪光点。


▲迈克尔·拉克威茨《无形的敌人不该存在》(“复原、遗失与被窃“系列)


在第三篇章中,分策展人王慰慰试图让人们关注全球范围内的政治不确定性,并探讨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个人所面对的困境。韩国艺术家郑恩瑛带来了作品《八景》,她将八景图和韩国传统歌曲“沈清歌”相结合。它们既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同时也象征着传统文化中的固有模式对女性身份、社会地位的限制和束缚。在女性主题之外,艺术家亦对人们珍视的古老文化展开了反思性的探讨。


▲郑恩瑛《八景》


夸特莫克•梅迪纳策划的第四篇章围绕着“野蛮与文明”展开,呈现了今天的艺术家如何挑战文化和艺术的自治神话,以及我们对发展与进步的不同理解方式。中国艺术家杨福东将在此篇章中延续拓展其美术馆电影计划,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庞大的阶梯空间被转化成一个具有象征性的情境装置。作品以《是的,必经之路》为名,意含着对历史进程、社会演化,以及个人生活、时空观念的思考。


▲杨福东,作品《是的,必经之路》场景,行为表演现场


关于展览你要知道的那些事


对于本届双年展,梅迪纳指出,“我们的历史视野被怀旧、被我们对自身与过去的关系的判断所限定。而我们与前进和后退之间的关系问题,不仅仅与我们怎样在从将来到过去的时间线上调和希望或恐惧有关,同时也影响到历史变迁的经验在这个社会中的形成和放大;而这种形成和放大又会反过来再继续影响到各类社会议程里前进和后退的交织。实际上,我们早已习惯了将历史时间当作一连串有关转换与停滞时刻的持续摆荡,这点与乐观主义者抑或悲观主义者的想法都是决然矛盾的。与现代性语境下的世俗化神学所设想的不同,我们像体验彼此抵牾的各种潮流和力量的混杂那样体验当下,这不能被简化成任何关于发展的单一叙事,也不能去迎合衰败或是繁盛的预言。我们见证了众多歧视与蒙昧主义的旧习回潮,没有一种社会转型不引起冲突。女性主义的发展面临厌女症和性别暴力新形态的挑战。工业经济向东和向南的地理迁移已经引发了右翼运动和排外恐惧,以及各种宗教和文化原教旨主义的恶性发展。文化冲突给身体和家庭结构的实验刻下印记。技术化科学的发展塑造着我们文明的前景,并与人类纪气候变化所带来的种种危险密不可分,让我们面临着时代终结的威胁。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生产对定义当今世界的复杂性具有重要坐标作用。上海双年展将是当代艺术展现其双面角色的理想之地——对解放和权力这对辩证关系的感性批判。”


▲第12届上海双年展“禹步”布展现场


谈及对本届双年展作品的选择,策展团队表示,希望能够捕捉到如卡明斯发现语言弹性时所获得的那份狂喜和兴奋,将着力挖掘作品在全球进退关系中诗意的尝试。本届上海双年展将通过艺术实践和具体作品来提升人们对当下政治、文化、经济无常状态的感知力,从而塑造一个对理想主义叙事说不的新时代。


另外第12届上海双年展将出版展览附属思想读物《读本》与专题画册《禹步》。在开幕之际与读者见面的《读本》收录了主策展人梅迪纳与墨西哥学者埃莱娜·查韦斯共同遴选的16篇文章,汇聚了西奥多·阿多诺(Theodor Wiesengrund Adorno)、希朵·史戴尔(Hito Steyerl)以及唐娜·哈拉维(Donna Haraway)等学者、作家及艺术家于不同时代背景的文字创作。这些文章皆为首次面世于中文世界,本书特邀国内社科人文领域展露锋芒的青年研究者担纲译者,力求最大限度地保留这些思想精华。《读本》将为展览提供更具历史性、时代性和跨学科的视野,并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此次主题及其所包含的议题。


▲《读本》效果图,由第12届上海双年展主视觉设计团队thonik担任装帧设计


本次展览即便视角宏大,但策展团队并未任由作品将展览抛向虚无和空洞的漩涡,而是在讨论这些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困境的同时,更多地去关注个人在这种矛盾的环境中所面临的冲突、经验和情感,并通过艺术家的创作来对这个话题进行多维度的讨论,给予更多不同的观察方向和可能性。本届上海双年展将提供一个深度挖掘当代艺术社会角色的构架。


很多人对上海双年展的评价都是“看不懂”,但其实也没有那么难理解。只要对于展览的主题和主线有了解,所有对展品的理解都是贯穿融通。简单来说本届上海双年展所有的艺术作品都有一个共性:矛盾对立。带着这个核心再去看这个展,相信你会容易理解很多。这其实也是给大家一个看学术展的思路,一些看不懂的展不妨看一下它的主题和导言,当你了解策展人的策展思路时,所有的看不懂的作品无非都有一个统一的概念,这样再去理解你就能看得懂这些艺术品的意思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