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 | 瑞安·甘德:“我看到你正在进步”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Arts & Collections Co. 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你是否曾在独自路过一面镜子时陷入过片刻的自我欣赏,或者突然驻足审视岁月对皮肤和轮廓的雕刻?时间将把你带去哪里,你离开之后又会给时间留下什么?你清楚年龄的增长并不等同于进步,甚至担心面对生命中不可避免的流逝和空缺,自己要凭何抵抗或者填补?
瑞安·甘德(Ryan Gander)相信这些普世性问题终究不会有普适性答案。在他看来,艺术创作的良好心态也不是找寻终点或者创造一件杰作,而是随着世界的变化不断探索、学习和革新,以尽可能地用全景的视角去观察和思考。
▲瑞安·甘德“我看到你正在进步”,2019里森画廊,图片致谢里森画廊
▲瑞安·甘德,《群体肖像—六名制片人在学校旅行期间躺在巴黎高原地面》,2013
拍摄于展览“让每场展览都当成你的最后 一场”开幕前,2016
玻璃面丙烯
198.6x82.5x2.5厘米
©Ryan Gander
图片致谢里森画廊
“我看到你正在进步”是瑞安·甘德(Ryan Gander)继2017年在收藏家周大为的Cc基金会成功举办 “人类/非人类/破损/非破损”之后第二次在中国举办个展。此次展览5月18日在里森画廊上海空间拉开帷幕并将持续至6月底。里森画廊中国总代表董道兹表示:“甘德近几年的创作和展览颇受各界好评,他是当下年轻艺术家中最活跃的人之一。”
展览全方位呈现艺术家利用多种媒介创作的标志性作品,包括时序动画、翻点显示板、LED全息图像以及自2016年以来创作的雕塑和肖像画等等。展览标题“我看到你正在进步”反映了甘德在多个领域取得的进步和创作实践的发展轨迹,这场由艺术家本人亲自策划的展览也呈现了艺术家如何突破自我思维和工作室的界限,通过外在世界来认识和构建无限的可能性。
展览中的大部分作品是基于艺术家对时间、遗产和死亡的理解进行创作的。人类天生对影响力着迷。正如繁衍后代一样,证明自己和影响他人也是人本能的冲动。今天这种被他人铭记的渴望在“自拍文化”中尤为凸显,当代人似乎已经不安于沃霍尔式的“成名15分钟”(Fifteen Minutes of Fame),他们的自我沉溺程度之深以至于每个人都在潜意识里对千古留名的可能性抱有幻想。
但站在永恒反面的死亡又是一个谁都无法逃避的结局。死后会发生什么?至今没有一个文化体系或者科学研究能给出确切的答案。这些复杂的问题以一系列视觉上看似不相关,但认知上实则密切交织艺术作品呈现出来。
▲瑞安·甘德,《我会...(xxi) 》,2019
古董镜,大理石树脂
镜子:55x55x6厘米
©Ryan Gander
图片致谢里森画廊
2019年新作《我会……(xxi)》由一面古董镜和覆盖于其上白布(实际上是大理石树脂)所构成。甘德告诉笔者:“在犹太文化里,当人们悼念逝者的时候会用布遮住家里所有的镜子,以免失去主人的空间引来恶灵,通过镜子现身而惊扰到生者。在西方,当一座房子不再住人的时候,人们也习惯用白布将餐桌、烛台、沙发等物品遮盖起来。”
这两个参照文本指向同一个暗示——空——镜子独自存在,它非但没有主人,连使用者都没有。就像所有的物品、房屋都有使用期限一样,再高的名望和声誉也有寿终正寝的一天。
“空”也是甘德所坚持的一条创作原则:他的每一件作品都有缺失元素,类似中国书画中的留白。观者要用自己的意识来填补缺失的元素,作品才得以完整。他认为镜面反射出来的(或者说作品反映出来的)不是现实的照映,而是每个人想象力的投影。所以他格外看重不同观众对于自己作品的独立理解。即便在采访者的恳求下他阐释了自己对某些作品的解读,但他并不希望这样的阐释左右到他人的思考。
▲瑞安·甘德,《缓慢的抹去,或极度成熟》,2018
18 件面板,圆点,反转板面上黑色圆点,粉末镀铝托盘,下摩转移
85.3 x 85.3 x 8.4 厘米
©Ryan Gander
图片致谢里森画廊
另一幅作品《慢慢的抹去,或极度成熟》(2018)呈现的是一块翻点显示板,它上面有许多金属小圆片,圆片的一面是银色,一面是黑色,通过圆片的翻转在板上形成各种图案。这曾经是英国火车站站台标示牌所采用的技术,今天它已经完全被LED灯所取代。图案以秒为单位变化,圆片的动作也产生规律的“沙沙声“,又如同一台抽象的钟。
翻点显示板系列作品表现了万物终将衰败的命运,随机产生的形状持续不断地像雨滴一样在显示板上流淌,其中涉及的算法是艺术家自己设计的,再一次体现了“进步”,不过是以更加缓慢、更加痛苦的幅度。
这件作品不仅涉及“历史的演进”,如同甘德的其他许多作品一样,它还自带镜面——金属圆片高度反光,因此也为观者提供了一个在“肉眼可见”的时光流逝中凝视自我的机会。
实际上玻璃、窗户、镜子、反光金属在甘德的作品中频繁出现。他在接受艺术市场通讯采访时谈到:“就像路易斯·卡罗尔(Lewis Carroll)《爱丽丝漫游仙境》里的魔镜一样,窗户或者镜子对我来说是导向另一个维度的入口,是通往平行时空的过道。”
▲瑞安·甘德“我看到你正在进步”展览现场,2019里森画廊,图片致谢里森画廊
▲瑞安·甘德,《工作室的窗外(2017 年 11 月 8 日)》,2019
高清屏、电脑、胶合板、钢铁、丙烯、窗户结霜涂料、油漆、固定窗户装置
122.5 x 145.9 x 33 厘米
©Ryan Gander
图片致谢里森画廊
《工作室的窗外(2017年11月8日)》也是今年完成的新作,它呈现了一天之内艺术家工作室外面逐渐变化的朦胧景象。把显示器放在磨砂玻璃后面的设置相当准确地模拟了当时的光线和天气条件——甚至连晃动的树影和铁丝网的阴影都得到细致的刻画。
甘德说:“我的创作、研究和思考都是在这扇窗旁边完成的,它是我想象力驰骋的地方。”通过利用电脑游戏程序对现实进行复刻,艺术家成功地把创作艺术和展示艺术的时间和空间折叠在一幅作品之中。同一天的景象在数字技术的驱动下变成往复循环、没有尽头的叙事,似乎也在主张着某种非线性的时空观。
之所以在艺术创作上飞快进步,或许是因为甘德特别关注工作中经历的失误、失败和困境:它们都是在寻求进步的过程中必须越过的坎坷。他不仅认为艺术创作的过程是开放和包容的,艺术欣赏的过程也同样需要“平常心”,因为观众也难免遭遇困难的挑战。
甘德认为在艺术天赋和创造力方面人与人之间是相对平等的。然而即便事实如此,人们思想上也很难摆脱那种“我可能会看不懂当代艺术”的羞愧和担忧而选择敬而远之,因为传统上艺术品和艺术史是非富即贵的精英阶层的专属领域。
为了让自己的作品更容易被人们接受,甘德尽可能地在其中添加那些容易勾起普遍兴趣的因素:
▲瑞安·甘德,《一件移动的物体,或三重底线》,2017
青铜面搪瓷漆
2.5x16.5x8厘米
©Ryan Gander
图片致谢里森画廊
雪糕(实际上是青铜制品)孤零零地摔碎在地板上,已经开始融化;利用LED全息图像技术呈现的“鸡蛋”打着蝴蝶结,看上去像是一件虚拟的礼物,不过就如同电子游戏当中的奖赏一样,永远也不可能真正握在手里。
观众一走进展厅就将面对他通过日常事务的再现抛出来的与人们的生活和世界密切相关的普世性问题,他希望借这些没有标准答案的提问,在规避俗套的同时引起人们的共鸣从而引发思考或者对话。
写作的天赋与实践,对世界丰富性的细致观察,以及对人生复杂性的深刻感触,赋予甘德非同寻常的叙事能力和共情能力。这些谜题、节点众多的叙事网络或者嵌套故事或许会被偶遇者误认为毫无逻辑的碎片,但其实艺术家在其中埋藏了一整套线索等待被解读。而文中所谈仅为抛砖引玉。他期待每一位观众能亲身从那些寓意无穷的留白、出口、反射面中发散出属于自己的想象。
关于里森画廊
里森画廊(Lisson Gallery)于1967年由尼古拉斯·劳格斯戴尔先生建立,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和历史最悠久的国际当代艺术画廊其中之一。里森画廊目前在伦敦、纽约各有两处艺术空间,并于今年3月在上海新落成一处艺术空间。
画廊支持和开发的国际艺术家共60位,其中包括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阿洛拉&卡尔萨迪利亚、艾未未、娜塔莉·杜尔伯格和汉斯·伯格、瑞安·甘德、哈龙·米尔扎、刘小东、宫岛达男,若什德·若娜、佩德罗·雷耶斯和圣地亚哥·西耶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