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鼓励青年艺术家的“野蛮”生长——昊美术馆副馆长张离谈HOW NOW计划

Arts and Collections 艺术市场通讯 2023-06-30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Arts & Collections Co. 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2018年底张离就任昊美术馆(上海馆)副馆长以后,以全新的姿态与视角重新启动了“HOW NOW计划”:这是一个旨在为40岁以下的亚洲艺术家提供一个相对理想化的创作和展览空间,让他们在不用太考虑外部效益或者生存压力的前提下做自己最感兴趣的项目。张离上任后,半年内已陆续推出计划项下的群展“生活应用”和个展“a’a’a’jiao: 一个ID”,并且已开始紧锣密鼓的进行着下一个展览的筹备。

 

▲昊美术馆副馆长张离,图片来自昊美术馆

 


我们为什么需要HOW NOW?
 

198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的滥觞至今已逾三十个年头。随着当代艺术生态环境的迭代更替,今天,中国的青年艺术家们享受的是愈发丰富和多元的发展机会,但同时面临的也是愈加复杂的生存挑战和选择考验。

 

在张离看来,市场经济或多或少左右了当下多数当代青年艺术家的演化路径。面临院校毕业后的生存压力,他们难免在职业生涯的早期就被商业体系绑定,在过度消费的引导下,许多人很可能脱离了本初的创作意图。

 

另一方面,上海的美术馆生态系统可能对国内年轻艺术家的关注度有待加强。“许多展览都是以国际知名艺术家为吸引观众的主要手段,”张离接受艺术市场通讯采访时谈道,“在这种情况下,谁在关注中国年轻艺术家?——这就变成了一个比较迫切的需要。美术馆以吸引观众为工作的重要指标,这个情况很难规避。但是我们不能一味迎合观众,我们必须通过推广活动来引导他们来关注一些被公众普遍忽视的东西。”

 

从今年年初起,全新的HOW NOW将成为常态化的青年艺术家系列展。位于昊美术馆三楼、面积450平方米的展馆将常年对优秀的中国青年艺术家开放。艺术家可自行向昊美术馆提交项目方案,合适的项目将由馆内策展人帮助落地。

 

▲徐文恺2019年5月昊美术馆个展“a'a'a'jiao:一个ID”展览现场,图片来自艺术市场通讯

 

实际上,HOW NOW也丰富了美术馆本身的层次。昊美术馆三个展厅有不同的侧重方向:一楼呈现的是国际知名艺术家展,或者在媒介方面、视觉震撼力比较强的展,这往往是最具话题性、也是观众兴趣最强的部分,例如当前的夸尤拉“非对称考古学:凝视机器”就颇受欢迎;观众在二楼看到的是以“约瑟夫·博伊斯”为主题的馆藏展,彰显的是美术馆自身精神气质的延续和传承;三楼则是专属于HOW NOW青年艺术家的空间,主打前沿性和实验性。

 

当你走进这座建筑后,参观路径是连贯的,所以无论你被其中哪个展览吸引过来,都可以饱览其余。张离觉得,美术馆的结构是立体的,它给观众的体验也应该是立体的和多维的。


▲昊美术馆外观,图片来自昊美术馆


 


HOW NOW思考哪些问题?
 

与其说HOW NOW是在理性地、面面俱到地梳理中国当代艺术的现状,不如说是在立足当下的基础上,帮助每个个体突破自己创作的边界、释放那些被外界裹挟的内在力量。

 

所以就已经落地的项目来看,从虚拟世界到宗教信仰、从个体身份到权力边界,从城市变迁到文明演化,“HOW NOW”对创作母题的开放程度很高。

 

但开放的同时也有阶段性的侧重点。张离说:“我们目前比较侧重的领域可能还是实验性艺术,包括影像、媒介、技术的更新。因为社会和人的生活都在发生快速变化,我们希望作品能跟这些快速变化建立连接。我们会刻意回避那些相对泛滥的话题,避免过度阐释。我觉得还是保持在大家将将感到这个事情可能是个问题,但还说不清楚的状态,才是最有意思、也是最有可能性的。”

 

上个月刚刚结束的群展“生活应用”就充分代表了这种策展思路的前沿性,这是一次关于全新艺术生产形态的展览,它关注的是以社会实践为基础、以非物质媒介为呈现手段的当代艺术。

 

▲2019年1月昊美术馆群展“生活应用”展览现场,图片由昊美术馆提供



郭熙,最后一个故事:上帝与网友,装置,2014,©昊美术馆

 

▲刘辛夷,加州来的谢谢,丙烯、亚麻布、木框,75×40×5cm,2017,©昊美术馆

 

十位年轻的艺术家并不为了完成一件完整而封闭的实体性“作品”工作,他们在探索个体或公共领域的过程中留下了文本、草图、照片、影像、现成品、程序等等,这些材料再现了计划、调查研究、分析报告、推论和预言,以及精神和情感事件。他们的作品就是开放性的创作过程本身,人们感知和接受的是他们的创作过程,绵延在更广阔的时空之中。

 

张离用浅显的语言向我们阐释了“生活应用”所表达的艺术态度:“你不能说他们取消艺术了,因为他们也是在用一种艺术的思维、用艺术家的身份在做事情。他们的创作逃脱了经典所渴求的光环。在他们眼里艺术作品可能是随时出现、随时发生、随时消失的,它跟人的生活可能更紧密。”

 

这种向前沿、向边缘拓展的趋势不仅存在于“生活应用”中,你走进HOW NOW计划下的任何一个展览,都可以切身体会到新一代的中国青年艺术家创作时所迸发出的前所未有的张力和生命力。

 


HOW NOW案例——aaajiao
 

昊美术馆还希望借HOW NOW计划促成馆内团队与青年艺术家在有机交流机制下的共同成长。以当前展览“a’a’a’jiao: 一个ID”为例,其实艺术家徐文恺(化名“aaajiao”)与昊美创始人郑好之间的渊源可以追溯到2008年,那时候aaajiao的第一个个展就是在郑好的画廊办的。2017年昊美术馆上海馆开幕之后aaajiao与机构团队保持频繁沟通和密切接触。

 

▲艺术家徐文恺/aaajiao,图片来自艺术家工作室

 

这使得美术馆的团队能够对aaajiao创作心路历程的演变有更加宏观的认识和深切的体会。张离认为近几年个体身份的问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aaajiao的创作,艺术家逐渐从一个理性的计算机二进制思维转换成生态的、原始的、有生命力的思考,这也是展览中一个有趣的看点:

 

“aaajiao跟别的艺术家不太一样,他并不是造型艺术专业科班出身的。他攻读计算机专业后在其中发现了很大的可能性——早期的很多作品是把网络、数字技术带来的新的思维可视化——虽然‘可视化’这个词可能还不够确凿,但能基本概括出这个过程。


▲徐文恺,《博客考古》,装置,亚克力,电子秤,240cm × 350cm × 140cm,2010,图片来自艺术家工作室


收集十年(1999-2008)RobotWisdom.com的网站数据,称量每年的数据重量。

 

▲徐文恺,《长城长》,装置,不锈钢、热敏打印机、热敏纸,76×30×280cm,2010,图片来自艺术市场通讯


实际测量GFW的长度。

 

▲徐文恺,《观察者》,单频彩色录像、网站,尺寸可变,15'32'',2017,图片来自艺术家工作室


《观察者》(bot, )展示了一个数字化的过去与对应的当下互相交织的环境。在这片交汇处,本地与全球的网络、社交媒体、园林结构、公园、以及最终出现的自然本身,都合并至一种数字化的超表象(hyper-representation)之中。

 

作品是与圈圈共同完成的。


▲徐文恺,《我憎恨人类但我爱你》,单频彩色有声录像,25’04”,2017,图片来自昊美术馆


以电脑桌面为画面背景,短片里两位赛博格(cyborg)——一位典型科幻影视造型的仿真机器人带有亚洲女子面貌,一个由无数重叠窗口构成的生物电脑不断变化着莫比乌斯带——进行着机械、呆板、反复的对话:“……我可以当你的朋友吗?你看我像真的吗?我希望是的……”“我憎恨人但我爱你……”。这套关于科技、社交和孤独的经典的科幻范式,不仅在今天社交媒体的生活中得以应证,也在用户和操作之间重新界定人际情感的疆域。

 

“但是现在他的价值观又更迭了,他的创作也想从这里面转换出来。他开始追问:’如果没有数字技术作为基础或者支撑,我还能做什么?’当下aaajiao希望自己的作品具有那种原始的东西、本能的东西。而且它完全脱离艺术造型的传统体系,可能不但大家没见过,他自己也说不清楚。

 

“早期测量数据的长度和重量、研究人机界面的沟通机制,是他的典型思路。现在他开始做气模,渐渐摆脱掉技术的支持,寻找材料本身的质感——用吹风机把隔热的泡沫板烫到流动;或者用物理加热的方式使汽车贴膜变形。物质材料在艺术家的干预下发生表面肌理的变化,这让aaajiao着迷,人工再造的自然有可能反应出的是一种更贴近本质的东西。”

 

▲徐文恺《自然》,防火泡沫板,金属结构,120 x 60cm,2018,图片来自艺术家工作室


在后网络运动后,我们经历语言腐败的同时,迎来视觉的彻底失灵,逐渐丧失准确表达的可能。艺术家希望能把他的工作回归到一种行动中,重返自然(人类纪后,自然的范围被重新定义)。

 

▲徐文恺,《膜化》,装置,PVC板、车膜,24×18cm,2018,图片来自艺术市场通讯


《膜化》系列——从使用机器,到与机器共谋,甚至被机器所挟持,人类的情绪在面对机器时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记录这些变化已经无法使用那些腐烂发酵的社交媒体,一些材料的组合却能够清晰刻画些许情绪的轮廓,材料本身的轻质属性同样暗示着情绪隐蔽性。

 

▲徐文恺,《观察者们》,PVC气体模型,尺寸可变,2017-2018,图片来自昊美术馆


大型装置《观察者们》反映了艺术家私人和公共生活中的分子、粒子和其他细节的总体消耗,它们都被推向了超现实的维度。——Defne Ayas

 

作品是与许聪共同完成的。

 

这次展览艺术家也刻意选取了自己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向观众展示纵向的变化。多年来,aaajiao的这个同名展览走了许多地方,因此外人看来,艺术家自己对项目的构思已经相当成熟:用什么作品、怎么来呈现、展览的基调是什么、展览想提出或者解决什么问题——基本上aaajiao都考虑周到了。加之有昊美术馆内部年轻的策展人Zhanna Khromykh负责执行,使得aaajiao的构思能顺利落地,完整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可以说在“a’a’a’jiao:一个ID”中,aaajiao关于数字时代的进步与矛盾的思考、实验,以艺术家个人化的情感,结合“可读性”相当高的语言呈现出来,在中国新生代艺术家中具有一定代表性,同时他对自我经验和认知的辩证否定,又展现出独到的智慧与难得的魄力。

 


未来的HOW NOW
 

对于年纪尚轻的aaajiao来说,这个展览是他艺术职业生涯中又一次重要的自我回顾与展望;对于张离和HOW NOW的工作团队来说,发掘更多像aaajiao这样年轻有为的艺术家,并且将其作品通过展览呈现给观众,即是机构的禀赋,也是内在的职责。

 

张离透露,未来HOW NOW项目不仅会聚焦中国大陆,还很可能辐射亚洲其他地区。另一个倾向是,入选的艺术家会越来越年轻。“因为现在优秀的艺术家涌现地很快,”张离认为,“他们中有些人可能刚到40岁左右,创作就已经相当成熟了。”

 

如果你也希望试着从这些年轻的灵魂中找到无限的可能性,不妨先来aaajiao的“a’a’a’jiao: 一个ID”一探究竟吧。

 

展览信息

a’a’a’jiao: 一个ID



艺术家:徐文恺

时间:2019年4月27日至2019年7月14日

美术馆:昊美术馆上海馆

地点:上海市祖冲之路2277弄1号

票价:30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