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访昊美术馆创始人郑好:我要把美术馆做成三明治!

Arts and Collections 艺术市场通讯 2023-06-30

上周五下午,昊美术馆创始人郑好先生在昊美艺术酒店接受了艺术市场通讯的采访。


2013年郑好先生在家乡温州创立了昊美术馆温州馆,时隔4年之后的2017年,昊美术馆上海馆在浦东落地。作为国内首创的“夜间美术馆”,昊美术馆上海馆集艺术收藏、陈列、研究和教育功能为一体,共有三层展览展示空间,每层空间都会举办各种高质量的当代艺术展。 


▲昊美术馆(上海)外观图


同时,艺术酒店和艺术商店、艺术驻留等多种与艺术生活方式相关的系列项目与美术馆紧密连接,共同形成了“昊艺术社区”(HOW ART HUB)。在采访的前几天,昊艺术社区刚刚完成全面升级,改造并且融入了更多以艺术、设计和教育为出发点的公共项目。我们借此机会邀请郑好先生从“如何运营一家私人美术馆”到“为何建立一个艺术社区”等话题,为各位分享了他弥足珍贵的经验和感触。


 
创始人心得
“在我看来,高层架构明确很重要。”


郑好先生认为创始人应该对自己到底有多少力量去经营一家私人美术馆有一个清晰的预判和认识,然后才能根据自身的能力为美术馆规划一个可行的未来。 

▲昊美术馆创始人郑好先生


在管理方面,郑好先生很看重团队分工,比如创始人和馆长、策展团队之间就有明确界线:展览和学术全权由馆长负责,创始人不应该过多干涉。“你可以想,你可以提,但你不能越线。这个红线就像领队跟球员之间存在的界线一样,领队是不能随便跑进来踢球的。


馆长的职责会更侧重于“展览的内容”;而创始人则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思考战略性的问题。他认为:“通常来说,创始人对美术馆的情感要比馆长来得更复杂些,对美术馆的构想和计划自然也会更长远。” 而对于中短期的目标来说,馆长会落实地更为有效、细致。


▲昊美术馆(上海)一楼内部


但是,创始人面临着两个很重要也很实际的问题:第一是,如何把理事会框架合理化。理事会的核心功能是方向和执行标准的制定。而对于年轻的美术馆来说,理事会也处于自身的成长期:从无到有,再从有到包含更多功能性。


另一个问题是,如何让美术馆得到可持续的发展,这涉及到的是资金、人才和视野等。而在目前国内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创始人“孵育”一个美术馆需要耐力与方法。“昊的展览和商业完全是两个团队独立运行的。简单地说就是,美术馆团队需要顾虑的是展览内容与学术的独立性,而商业转化则由商业团体完成,这也是我们创始人份内的事情。

 
美术馆呈现“三明治”多元性结构

昊美术馆上海馆总面积约7000平方米,展厅面积达到5000平方米左右。三个楼层展厅的展览内容安排被郑好先生称之为“三明治艺术”,它们各自夹层的风格不同,相应地,也能吸引不同类型的观众。目前,一楼展厅正在展出知名当代艺术家丹尼尔·阿尔轩(Daniel Arsham)的个展“现在在现”(Perpetual Present)”,二楼是展览“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三楼是刚开幕不久的群展“严肃游戏”(Serious Games)。如此一来,学术的、实验的、重要艺术家的和青年艺术家的展都通过通票的形式附带地为其他楼层的展览增益。比如博伊斯展参观人数己突破了22万,上个青年艺术家aaajiao的个展也近三万人参观。这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互补性结构,很值得研究。


▲丹尼尔·阿尔轩展览现场图,图片提供:昊美术馆


▲约瑟夫·博伊斯展览现场图,图片提供:昊美术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第三层的展厅空间,这里的展览是围绕昊美术馆的“HOW NOW计划”而举办的。郑好先生指出,这是专门为青年艺术家设立的项目空间,目前计划合作的中国青年艺术家占到60%,而40%则是来自亚洲其他国家的青年艺术家。相应地,这层的展览聚焦于观念新颖的或者充满实验性质的作品上。


▲严肃游戏展览现场图,图片提供:昊美术馆


▲昊美术馆(上海)三层曾举办的“HOW NOW“系列展览之“生活应用”现场,图片提供:昊美术馆


郑好先生认为美术馆的内容多元性应该被视为它的核心性质看待。他表示,现在的艺术表达绝对不仅限于“艺术”两个字:“艺术是开放、多维而立体的,和其他领域息息相关,比如艺术与设计、科技和时尚等都有着连接。” 私人美术馆不能只是自我地关注美术馆的发展,昊美术馆的期望是通过传播观念与认知去影响更多人,并让来自各个领域的公众都能从中有所收获。所以,昊美术馆每年的展览时间都会在一年半前规范好内容及时间分配。在不久的将来,基本上每年的7-9月,美术馆一层展厅的展览展出都将是当下和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潮流艺术家展览,比如与时尚潮流息息相关的丹尼尔·阿尔轩的个展;而三楼则是关注年轻、前沿性质的展览,比如目前在三楼正在展出的“严肃游戏”就和科技紧密相关。


“美术馆从开幕到现在,昊美术馆上海馆、温州馆的12个展览都是原创的,由自己的团队策展,没有任何一个展是顺手‘移’过来的,我觉得这点虽然比较难做到,但是我们做到了。” 郑好先生欣慰地说道。


 
以美术馆为核心的艺术社区
“这是一个公共的空间,一个艺术生态空间。”

昊美术馆上海馆快满两周年了,非常努力并效率十足地完成了很多目标。对此,郑好先生谈到:“打个比方来说,我们把一个好的美术馆比作左手,而从去年开始我们尝试在酒店基础上改建的‘生态’和‘社区’则被比作右手,左右手之间的支撑与强力互动才能形成状态良好的艺术社区。对于昊美术馆来说,这不是在某个单一场景下进行的艺术行为,而是围绕美术馆这个主体搭建其他艺术区域的需求与场景。这也是昊一直认真履行的、非常重要的责任和义务。同时,这是我们除了观展之外,希望带给观众的更广阔的空间。昊要创造更多公共互动空间来满足大众的需求。” 


▲昊艺术社区(HOW Art hub)完成了全面升级


不久前,昊艺术社区已经完成了全面升级,占地60000平方米,成功融入了艺术展览、艺术家驻留项目、艺术酒店、艺术公寓、艺术商店和艺术餐厅等15个项目。比如,在昊美艺术酒店一楼开设了全新的霓虹食街(Z12 Mart),与旅法艺术家王权及艺术家王一合作,将艺术与多种感官的体验相结合,打造全新的沉浸式美食空间。 


▲霓虹食街


在艺术社区未来的规划蓝图中,还包括小型图书馆、户外艺术活动、书店和沉浸式剧场等。所有的空间都会贯通起来,形成一个流动的环形。比如,美术馆观众看完展览后可以去旁边的艺术餐厅吃饭,还可以入住酒店,在客房内免费欣赏艺术品……以此获得丰富的、具有互动性的和立体的体验。 


▲昊艺术社区全景图


虽然浦东张江对观众来说相对比较偏远,但是目前,昊面临的挑战并不是地理位置,而是独立地坚持创造更好的内容。昊美术馆上海馆开幕以来,接待了近40万的观众,他们都是特意前来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来昊看展,这很让人感动。无论从展览,还是公共空间的内容和发展角度来看,昊作为一家私人美术馆正以努力奋进的姿态向公众展示自身具有的国际视野与综合素养。


 
Q&A
郑好先生 × 艺术市场通讯

Q1: 创立沪上首家夜间美术馆的想法是如何产生的?


我觉得这点根植于昊的某种基因,我们的团队很实干,也很敢想敢为。夜间美术馆就是创新,我们发现客人及观众白天忙公务,而夜间清闲的时候观展的需求却在不断增加。所以,“夜间美术馆”应需求而诞生。

还有一件事就是前几天刮起16级台风,但我们还是坚持开馆了……不为别的,就是为了不让那些被大风留置的酒店客人还有特意来的观众失望。但没想到,在狂风暴雨中来看展的人的数量完全超出想象:上海馆近300人,温州馆的主楼屋顶都被台风掀了,展厅内都还有100多位安静的观展者。我很感动,也觉得开馆的决定下得很值得。所以说,打造具有生活方式理念的公共空间确实能得到一些不错的回馈。


Q2:您对如何满足公众,或者说把好的藏品用展览的形式呈现给公众一直很努力,可以对此谈一谈吗?


就说说博伊斯的展览。每个人看待博伊斯的角度都不一样,甚至是你现在看博伊斯和在很多年前看博伊斯的感受也不一样。我们做过一些调研,询问观众是不是看得懂……或许未必会懂,但大家都觉得有意思,想去感受一下、研究一下,这就变成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另外,做博伊斯的展览也是因为当时我们收藏有博伊斯的作品,希望去完成博伊斯的一个遗愿 —— 和白南准合作。我记得当时专门飞过来看这个展览的艺术家都特别多,这也让我感到非常开心。当然,我们还有下一步的计划,也是将于9月份公布的:我们希望让博伊斯和更多的中国艺术家进行一些对话,在未来形成一些新的表述。


Q3:您如何建立美术馆的信誉?


我觉得美术馆的信誉还是取决于展览本身。做内容依旧是根本,不论展览规模的大小,我们都必须非常认真地对待。在学术方面,美术馆团队的要求也很高。昊的关注面比较宽,因此做好展览的同时,我们也在建立区域以外的影响力。其次,现在参展艺术家的作品呈现的广度及形式非常多元化,所以从美术馆的角度来说,希望各类型的观众在我们这里都能有所收获。比如现在正在展出的丹尼尔·阿尔轩的个展就吸引了亚洲潮流界的重要人士及众多国际品牌的大区高层赶来观看,引发他们思考与交流。同时,我们的确在按照五星要求运营美术馆,特别在乎所有的细节服务。我也会要求美术馆所有的策展人、工作人员定期看微信微博中观众的评价与需求,从其中取得一些重要的、完整的意见信息,加入我们的整体计划。我们还很年轻,路还很长,但按照这样的节奏走下去,我对昊的未来很有信心。


Q4:上海和温州两个美术馆是如何分别地影响城市的艺术生态环境?


不管是上海的、还是温州的,所有的展览内容都出自上海,温州已经成为一个执行系统。因为,我们对高品质展览内容的制作与呈现已经有了一个非常完整的体系。但比较重要的一点是,两个城市都实行在夜间开放美术馆。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我们从2年前就开始做夜间美术馆了,但到今年,上海才开始推动夜游上海项目。但需要说明的是,我们的出发点来自观众的需求,而不是我们自身利益。另外,我们还发现温州馆已经有了一群非常忠实的海归观众,看展已经成为他们的生活习惯。比如,我们这次的展览“色阈”和之前的“无限游戏”,这些新的展览表述形式在温州都很受欢迎。展览“色阈”我估计会突破2万人次的参观流量,这在地级市是很难得的。美术馆不能做单一的内容,我们是开放的也是包容的。而说到上海馆,因为上海这座城市更国际化也更多元化,它对艺术种类的接受度更大。这几年,上海出了很多优秀的美术馆,我们也很幸运地与之成为同行,变成这个大背景下的一个成员了。除此之外,我们美术馆之间的交流互动也特别多,氛围也特别好,这是一种团队精神。每个美术馆呈现的展览内容风格不同,但都很国际化,这对中国整个美术馆体系来说,是一件能够促进它良性发展的好事情。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Arts & Collections Co. 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