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9.11事件15年间 中国媒体完成了几小时到几分钟的革命

2016-09-11 一鸣 传媒大观察


9·11事件发生后,凤凰卫视随即启动直播(题图)

一鸣/观媒智库


9.11事件已过去整整十五年。十五年前,当世界各主流媒体争相将镜头对准世贸大厦之时,中国媒体却只能靠内力举步维艰。陈列于美国新闻博物馆内的千余份媒体报纸,记录了911事件当天全球媒体头版头条的聚焦点。而其中,中国的报纸代表却显得有些刺眼。

“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东西,它是2001月9月12日那天各个国家报纸的头版,所有的头版都是9•11,只有我们的是领导的接见。当你站在这个展板面前时,你立即会产生一个瞬间感觉,中国必须要成为世界的一部分,我们要有一个共同的价值判断。”——白岩松


于9.11事件而言,它巩固了CNN在美国新闻大哥的地位,同时也带给了凤凰卫视前所未有的机遇。



凤凰卫视9·11事件报道时间线(观媒制图)

 

9月11日当晚23时左右,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开始对9.11事件进行特别报道。然而,断断续续的新闻报道有效信息量非常有限。节目编排依旧处于蹩脚的“时政新闻作为头条+综合概述+简讯”的模式,且时长非常有限。23时的插播新闻只持续了约10分钟。在尔后的黄金24小时内,央视并没有抓住机遇,只是在重点时段做了报道,未打通时段进行长时间大直播,令人遗憾。

“争取、说服、焦虑、盼望……我相信央视在面对大新闻时最本质的冲动。”但直到过了半个小时,我才接到时间(时任《东方时空》制片人)打来的电话,“洗洗睡吧,没戏了,不让直播。”央视没有直播“9•11”,第二天上午大约十点半,一位中年女士很愤怒地推开我办公室的门,“手指颤抖着指向我的脸,开门见山质问我:不是说只要有大事就能看到你吗?昨天为什么没有看到你?”我之后再也没有见过这位女观众,但她这番话让我终身难忘。这指责有道理,我无从还嘴。(白岩松于书中《幸福了吗》)


9.11事件暴露出的是中国权威媒体“软实力”不够、新闻专业主义思想不强、壁垒突出。无论是平面媒体头版设置还是广电媒体节目编排,都还遵循着老路,吃着老本,罔顾国际报道趋势,不遵循时效性为先的原则,远远地被他国媒体超车,甩在身后。其“收获”的不仅仅是不专业、不敬业的骂名,更是重大事件报道缺位的痛楚,而这种阵痛持续至今依旧未减。


2003年爆发的非典疫情,从某一方面看,它为信息公开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同时也给当时的当局带来巨大压力,使得官方层面出台对策。如果说,2003年以前,中国的新闻发言人是外交部“一枝独秀”的话,那么,在2003年之后,这一群体则呈现出“全面开花”的态势。而这一变化,源于2003年政府应对“非典”危机过程中的“巨额学费”。非典事件之后,“尊重公民的知情权”、“增加信息的公开化和透明度”、“把如实的和及时的报道作为记者的社会责任”等关键词,成为推动国内新闻媒体变革,特别是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一剂有效药方。


2003年3月,举世瞩目的伊拉克战争打响,在隆隆的炮火声中,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推出直播特别节目,接轨国际媒体,实时报道战况,成为继凤凰卫视后,“最拼的”华语媒体。虽然对于央视而言,伊战直播的编排还仅仅局限于驻外记者和同声传译这种初级模式,但在重大国际事件中不缺位、敢发声在当时看还是非常大的一步跨越。这也间接促使了央视将“软实力”走出去,将“国际范”引进来的初步战略(2009年7月央视开始大规模建立全球记者站,谋求在国际中赢得一席之地)。同年5月1日央视新闻频道开播,成为中国首个24小时不间断播出的新闻频道,为日后突发新闻报道提供了有力的平台保障。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9.11七年后,国内媒体万万没想到,家门口竟会发生9.11“同级别”的媒体强震。这次地震夺去了近七万同胞的生命,而国内媒体不得不发挥出最大的力度,向世界传递出中国信心。而有关于地震的突发新闻,从2004年的印尼到汶川再到东日本、尼泊尔、玉树、甘肃岷县、雅安芦山从未间断。而经历过近些年不断开启的强震模式后,国内媒体也渐渐被这周遭“震感”震出了速度,震出了时效。


八年前的汶川,从地震到震情发布,国内媒体用了32分钟。而到芦山地震时,随着新媒体平台的运用和信息的公开,震中附近地区已能实现实时共享震情信息。媒体不到十分钟即开启直播报道,不间断滚动发布信息。


如果说,9.11事件是国内媒体的一间房,那么2003年的非典事件,推动的发言人制度的建立健全、官方强制性信息公开的文件出台是这房间开启的一扇窗。而十五年间,层出不穷的地震、海啸、核泄漏,失联、坠机、国外政权更迭,则是这房间内一扇扇门的敞开。


十五年后

时政新闻不再成为禁锢时效的枷锁


十五年前,当国内媒体还在为头版和头条纠结于是新闻为先还是时政为先时,十五年后,这种“两难取舍”的情况已越来越少地存在。新媒体的发展,让资讯碎片化传播,散播于各处。拿起手机,微信朋友圈、微博信息无处不在,民众再也不用担心因禁锢而消息闭塞。虽然目前的党报党媒,在处理头版头条的方式上,也已经做了些突破,但革命性的变化还未发生。于电视而言,节目编排已经越来越不受这一“魔咒”的局限。三十多年前,《新闻联播》头条播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灾难打破了“先国内,后国际”的惯例,为人称赞。而如今,这种编排更加常见。国际性突发新闻会很寻常地出现在头条处甚至于时政新闻前。



央视使用双视窗特殊编排突发新闻


最令人记忆深刻的是2014年3月8日外交部部长王毅答记者问的直播中突遇马航失联,CCTV-1和CCTV-新闻果断采取特殊编排,用双视窗的方式,配主播画外音,在不打断直播的前提下,持续对马航MH370失联事件进行滚动插播。而在此后的MH17报道中,恰逢《午夜新闻》时段,再次因突发新闻取消了长达二十多分钟习近平主席出访巴西的时政新闻。台湾复兴航空失事当晚,CCTV-1《晚间新闻》也果断调整节目编排,将时政新闻延后,头条首先关注最新消息。神舟八号返回舱着陆恰逢《新闻联播》直播,《新闻联播》用“小视窗”的方式在不影响节目整体性的前提下进行持续跟进。就广电媒体而言,商业广告也会成为制约其时效性的束缚。从2011年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影院枪击案后,央视新闻频道即实现了重大新闻双屏播出的特殊编排,具备了随时随地插播新闻的能力。


十五年后

全民记者时代开启


十五年前,电视和平面媒体分统着国内媒体的两片天。十五年间,电视从青壮年逐渐步入黄金期,而从2011年微博的大量渗透,自媒体时代的接轨,电视业也逐渐进入疲软,面临中年危机。相比而言,纸媒早在二十一世纪初面对电视的大冲击就已不振,但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开启,越来越多的平面媒体人凭借着自身妙手文笔,接过了新媒体的重担。越来越多的平面媒体转型新媒体平台,让这一领域在十五年后焕发出新的生机。



中国新媒体用户媒体选择分布


2011年是信息变革的元年,资讯的获取从原来的一家独大变为了全民皆发。无论是报社还是电视台,获取资讯的方式从原来单一的通稿+记者变成了多元化的信息共享渠道。公民记者的自媒体时代开启,标志着新闻报道模式的新阶段的开启。


最显著的变化始于2011年的东日本大地震。面对国外纷繁的信息和信源,新媒体发挥出”资讯熔炉“的优势,将各种渠道的消息通过整合进行筛选再进行播发。在2011年8月的叙利亚政权变革和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中,新媒体的优势再一次得到显现。很多未经主流媒体报道的突发性新闻事件,往往是率先由民众(也就是在公民记者)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爆料。而传统媒体的记者们,则从信息的首段转移至中段的证实阶段,即,证实信源的准确性。而以往的新闻制作流程中,记者身兼两职。在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中,微博中的秒拍视频成为最早获取的现场画面。在记者无法进入现场,民众迫切了解真相之时,通过即时通讯和新技术变革,推动着新闻时效性,使得新媒体越来越多次地成为突发性新闻事件的首发平台。


十五年后
不仅仅在追求速度


如果说十五年前,国内媒体追求的仅仅是能做到“速度快”的话,那么这个目标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就已实现。而如今,不少媒体却因过分追求速度快,而被速度所羁绊。2015年3月李光耀逝世的大面积误报即是例证。现今国内新媒体的播发速度同国际先进媒体相比,差距很小,往往就是几分钟甚至几十秒的差别。新华社依托其遍布全球180余个海外分社,有时甚至能原创出领先于国际的“大新闻”。 在全球媒介资源共享的时代背景下,速度已成为考虑的第二要务。如果不能成为第一个首发媒体,那质量则就会成为其领先其他的杀手锏和亮剑。国内新媒体平台,有的专注于时政,有的专注于“态度”,其本质目的在于通过分化内容,避免信息同质化。用户往往会接二连三地在不同的APP中看到同一条新闻,难免会产生视觉疲劳,而此时,抓住用户眼球的不仅仅是新闻点的“时效性”,更重要的是深度和质量。



黄兴国落马新媒体PUSH速度排行(数据:凡闻科技,观媒制图)


9月10日晚22时30分左右,中央纪委扔出的一剂重磅让深夜的新闻媒体再次沸腾。不少APP转载和抢时效,也能看到极少数的新媒体试图挖掘深层次的内容进行评析。


突发新闻的报道于十五年前是“求发声”:谋求清除壁垒,在媒体圈内发声,寻求国际认同。而十五年后,随着资讯和媒体的变革,仅仅发声早已不够。态度和观点、质量和内容才是决定国际话语权和地位的有力保证。当一个重大事件发生时,最基本的是遵循时效性原则,现场为先,新闻为王。尔后,则是深度挖掘,做出分析。十五年前,中国还没能完全迈入这一阶段,十五年后,中国媒体跟随融合的东风,从这一阶段迈向第二阶段,谋求实现变革式的新跨越。





[观媒推荐]

这家被罚的报纸公号被标题拖垮

中央网信办将亮剑管理低俗网红

承德晚报公众号被处罚暂停更新

G20电视媒体创多个“革命式直播”

阿里收购后南华早报关闭中文网站


版权声明:传媒大观察公众号原创内容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转载时请保留作者、来源。本公众号部分使用图片、转载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权利,敬请与我们联系。

责任编辑:周童



观媒(传媒大观察)成立于2011年2月15日,是受到主管部门、媒体总编、传媒学子等关注的"媒中媒"。

bigmedianews

长按二维码即刻关注

投稿、爆料、合作、加入观媒村请联络
微信id:guanmedia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