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龙网李斌谈深度融合:中央厨房可以常态化运行

张少杰 传媒大观察 2017-05-08


华龙网董事长李斌(题图)


编者按:媒体深度融合、全面转型正成为中国传媒业的最强音。作为国内成立最早、最具影响力的媒体行业垂直门户和定位于“影响拥有影响力的人”的“媒中媒”,观媒已连续举办两届观媒峰会,引发行业广泛讨论和关注。第三届观媒峰会于2017年5月27-29日在上海召开,峰会前,传媒大观察(ID:bigmedianews)特别策划推出《媒体深度融合对话》栏目。本期对话邀请嘉宾为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副总裁华龙网董事长李斌。


Q:华龙网日前上线的“有稿投”平台,目前运行情况如何?创建“有稿投”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A: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形式、方法、手段、体制、机制。同年,习总书记又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座谈会上强调: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华龙网“有稿投”平台正是落实讲话精神推出的举措之一。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传播的平台与路径、受众的偏好与兴趣等,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华龙网的“有稿投”平台应运而生。借助该平台,通讯员们将依托华龙网各个渠道,第一时间报道区县大事、趣事、新鲜事,内容包括时政、经济、社会、行业等多个方面。除了文图报道,还可以通过短视频、车载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现。通过这样的平台搭建,华龙网将把新闻触角延伸到最前线、延伸到百姓生活,真正做到重庆各地新闻的大融合。


媒体融合不仅是形式上的融合,还应从体制机制上进行融合,通过机制上的创新整合资源,“俯下身、沉下心”抓来自区县和基层的鲜活新闻,既可以有效宣传好基层工作,也能踏实践行走转改,推出更多接地气、鲜活的一线报道。通过这样的机制和平台,赢取较大的社会效益,区县通讯员加入到华龙网这支“龙之队”,能够有效挖掘、整合、激活基层网络宣传资源,是多方共赢之举,凸显了全市网络宣传工作要坚持整体谋划、协同推进,积聚力量形成全市网上正面宣传的强大合力。


平台上线以来,目前有近百名名特约通讯员,每天为华龙网提供约30条及时、生动的基层新闻。另外吸纳了2700名一般通讯员,他们是来自基层的文字工作者,甚至是爱好者。华龙网每天从供稿中选取、审核并发布60条新闻,其中过半的稿件,在华龙网的PC端、重庆客户端、手机报等平台得到推荐展示。


Q:今年两会报道,华龙网中央厨房表现亮眼,您能否结合实际谈下这背后的经验?有人说目前一些媒体建设的中央厨房很大程度上只是物理空间上的全媒体大厅,您认为它是否应该实行常态化运营?常态化运营中央厨房最困难在什么地方?


A:今年两会,重报集团运行了“中央厨房”机制,作为重庆新闻界首次试水“中央厨房”,华龙网高度重视、积极参与、精心策划。具体来讲,一是高度重视,选派精干力量全程参与报道。二是报道质、量双修,融媒体效果明显。华龙网联合重庆日报共完成了30余期包括H5、VR、图解、动新闻、直播等形式在内的新媒体产品。三是创新形式多方发力,亮点作品可圈可点。四是转换营销内容产品思维,着力于网友互动与反馈。以往,我们参与报道大型时政类新闻,多少存在只管以自己的方式制作,没有将重心放在互动反馈角度上。今年,随着融媒体发展理念渐入人心,我们转换思维,不仅从推出作品的形式上搞创新出亮点,还重点打出一手互动好牌。H5互动小游戏《“你有一张从重庆出发的高铁车票”》,一经推出就获得上万阅读量,其别出心裁的趣味性,让参与网友各个年龄段、行业都有,融媒体效果凸显。


这两年,全国很多媒体都在做“中央厨房”的探索,呈现出百花齐放、各有千秋的态势。早在2015年,当“中央厨房”概念还没有明确被提出时,我们就开始按“中央厨房”机制来运行了。我们已经完成了内容部门的整合、管理制度的修订、大数据技术中心的筹建,及以内训外聘形式培养、吸纳人才队伍建设等多项工作,目前,物理的指挥大厅已在筹建中。


不论从运行效果还是融媒体发展大趋势看,说“中央厨房”是“物理空间上的全媒体大厅”,是一种非常片面的理解。当“中央厨房”既有物理空间做基础,也有技术手段、业务水平、人才队伍等要素支持,通过新闻信息流的交互,实现“客户端的快、门户网站的全、报纸的深”之时,这种机制自然就会被常态化运营。如果现在没有常态化运行,原因在于考核机制尚待改进,即在考核信息的采编流程和传播效果时,需要从考核单位转变成考核个人。然而,就目前实践而言,由于考核不能转变、机制无法理顺,就难以形成统一的思维观念,从而达不到提升新闻生产力和影响力的效用。只要“厨房”中具体做事的人的思维理念理顺了,技术力量跟上了,考核机制健全了,再辅以技术手段、物理空间、资本等要素的建设,“中央厨房”即可常态化运行。


Q:华龙网去年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实现了重庆新闻界零的突破。今年华龙网冲击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作品准备情况如何?目标多少?


A:一个好的新闻作品要符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同时,能够反映人民呼声、贴近人民生活,有触动心灵的温度、反映时代的力度、推动进步的深度,才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就能成为冲击“中国新闻奖”的作品。华龙网人坚信这点,坚持“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坚持党的新闻事业性质的宗旨、履行新闻工作责任使命,创作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去年拿到中国新闻一等奖是整个华龙新闻团队多年不懈努力、持续冲击的结果。目前,我们正在结合2016年推出的重点作品,积极做报奖工作。与国内优秀的同行兄弟媒体相比,我们深知仍有差距,但华龙人有坚定的信念, “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只顾风雨兼程”,我们会不断提升新闻内容品质,让优秀的内容生产力助推华龙网这架起航的飞机飞的更高、更远。


Q:去年华龙网号启航时,重报集团党委书记管洪透露华龙网将加快推进上市,力争2017年上市工作取得新突破。目前华龙网上市情况准备怎么样?


A:在重庆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文资办和重报集团党委,及有关股东单位的关心支持下,华龙网集团在2016年12月正式成立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华龙网正在积极推进辅导上市工作。


一是完成引进战略投资者工作。已经引入了三家战略投资者。估值超过10亿元。二是完成股份公司设立。三是建立了上市需要的公司治理架构。


可以说,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公司设立后,建立起符合监管要求的公司治理架构,主营业务较为突出,内控体系、业务和财务管理制度也在逐步完善,已经基本符合了重庆证监局关于申报辅导的相关要求。正在申报重庆证监局开始辅导,并在辅导的过程中进行公司治理的完善、内控体系梳理、中介机构尽职调查和财务核查等工作,力争6、7月份通过辅导验收,并正式向中国证监会提交IPO材料。


Q:“内容为王”理念被怀疑的当下,您认为网络媒体的媒体融合该怎样认识技术、资本的力量?


A:新媒体的根基其实就是流的传播,包括线上线下的信息流、交易流、人流等等。随着数据流、信息流越来越多进入人们的生活,未来应该会发展到信息流媒体。


信息流媒体是“内容+技术+营销”。内容的生产要牢牢掌握在党的采编队伍手中,要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传播能量,通过技术和营销来改善用户体验,通过用户自身对新闻信息的需求,来完成新闻信息的传播,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和成风化人。因此,内容就是要以融合发展创新内容生产,营销符合用户需求价值的“接地气”新闻,实现内容、技术和营销的深度融合,并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构建立体式舆论引导新格局,维护网络良好生态,让内容、技术和营销三者有机结合,让媒体融合得以实现,让正能量得以传播,让用户需求得以满足。


在坚守新闻正确舆论导向的基础上,华龙网产业方面一直在探索国有资本控股、民营资本参与的“互联网+”产业发展路子,用产业来吸附资本,反哺新闻事业。对网络媒体来说,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打造成为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上市融资是必经之路。上市除了将借力资本市场推动新闻宣传等文化事业的发展,还能通过经济效益服务好社会效益、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更好地发挥党的喉舌作用。作为党的媒体,发挥好了喉舌作用,其媒体传播力、社会影响力就会得到有效扩大,这又会增加对资本市场的吸引力。


Q:媒体融合当下,您怎样看待目前一些媒体人尤其是门户总编、高管的离职现象?


A:媒体间内容人才的流动是正常现象。“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互联网发展特性天然具有多元化、不确定性,那么人才的流动也是自然现象,一边面临人才的流失,一边又迎接着新生力量。


华龙网的人才理念是“人人成才”,就是要汇聚优秀人才,打造卓越团队,鼓励互帮互助,撇弃个人英雄主义,追求团队的共同发展,创造价值,奉献社会。人才包括三要素:有健康、有品德、有才能。首要素是有健康,身体和心里的健康。其次要有品德,要懂得感恩、惜缘、宽容和出活。最后要有才能,要具有良好专业技能和创新意识。


Q:您的2017媒体融合关键词是什么?请做简要解释


A:正能量:新闻作品要反映人民呼声、贴近人民生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树立标杆正面形象;作品要有能触动读者心灵的温度、反映时代的力度、推动进步的深度等效用。


用户:在媒介融合的趋势面前,传统媒体在传播形态和传播内容、传播功能、赢利方式上都相应发生了变革,其所对的传播对象在融合媒介面前汇聚成一个统一的群体——“用户”。媒体已经也不仅仅只是传播新闻信息,而是更多考虑在内容和品牌的影响力下,吸引更多用户参与和体验各种服务,成为以用户为中心的内容服务集散地。


技术:顾名思义,技艺法术。在互联网时代的当下,技术已从之前的支撑蜕变为引领。因此,媒体要谈融合发展,必然要夯实技术元素。技术得到充分发挥和应运,媒体的内容产品、传播路径,用户的体验才能进一步得到提升,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也会进一步加强。


创新:就是打破墨守的常规,求突破、求提升。在国家提倡全民创新的当下,运营媒体,必须要将创新树立为首要理念。


注:本文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往期回顾

中国江西网总编练蒙蒙谈深度融合:始终坚信内容至上





报名请长按此二维码并扫描



[观媒推荐]

练蒙蒙谈媒体深度融合

专家解读网信办新规

主流媒体大佬上海论剑

东方网推进“海外战略”

百家媒体同天发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传媒大观察公众号原创内容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转载时请保留作者、来源。本公众号部分使用图片、转载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权利,敬请与我们联系。

责任编辑:陈浩洲  haozhou@guanmedia.com



观媒(传媒大观察)成立于2011年2月15日,是受到主管部门、媒体总编、传媒学子等关注的"媒中媒"。

bigmedianews

长按二维码即刻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