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招8人引来四千人报名,移动端的人民日报成了风口 | 融媒样本2017

2017-12-25 年度策划 传媒大观察


观媒按

2017,融合仍是中国传媒业的最强音。在这个主旋律之下,不同的媒体交出了完全不同的精彩答卷。在迈向融媒发展的这条高速公路上,国家队、地方纸媒、广电媒体,既在飞速疾驰,又令人眼花缭乱。


更重要的是,在融合的这个主旋律变奏曲中,他们似乎唱出了属于各自的最美和声。观媒(传媒大观察)以忠实记录中国传媒发展进程为己任,推出年度特别策划“融媒样本2017”。在这些样本的访谈中,我们以此来回望与铭记即将逝去的2017。


“融媒样本2017”由凡闻科技独家冠名并邀您关注。


特别报道第一期,观媒(传媒大观察)带你走进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解码这家中央媒体的融媒样本。




12月8日晚上的《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以习惯性的“人民体”结束了这一天的更新:

【#你好,明天#】环保部下达特急文件,煤改气没完成的,以保障群众温暖过冬为第一原则。治污是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温暖过冬是温饱的底线要求,只要循序渐进、打好提前量,环保与民生本不冲突。更重要的是,人心冷暖是衡量治理绩效最重要的标尺,任何时候都不应本末倒置。图善治,可以让寒冬暖起来。

这条微博发出后,人民日报新媒体大厦14层的灯光渐暗。作为运营人民日报两微一端的新媒体中心驻地,这个楼层的灯光见证了太多的新媒体产品。从夜复一夜的“你好明天”,到刷爆朋友圈的军装照H5作品,再到每天推送不止一次的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那一条条十万+的阅读背后,正是这个新媒体中心的工作常态。


这里是“移动端的人民日报”,它的掌门人叫丁伟,官方的职衔是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主任。

移动端的人民日报


2012年7月22日凌晨4时58分,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以一则这样的文字宣告诞生:北京暴雨,整夜无眠。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与大家共同守望。为每一位尚未平安到家的人祈福,向每一位仍然奋战在救援一线的人致敬!北京,加油!

 

正如同这一天的黎明,人民日报“一啼天下白”。首条直击新闻热点的微博,宣示着这移动端上的人民日报有着与纸质报纸迥然不同的气质。直面热点,勇敢发声,这为移动端的人民日报打下了深刻的烙印。


此时此刻的人民日报社内部,还没有一个类似新媒体中心的架构,丁伟以人民日报新闻协调部副主任的身份带领着几位小伙伴,共同负责微博运营。可以看出,当时的人民日报新媒体还似乎是一个“新闻协调”出来的产品,但随后的进程却显著加快——


2013年1月1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上线;2014年6月12日,人民日报客户端上线;2014年11月18日,人民日报客户端政务发布厅上线。


丁伟1995年进入人民日报,在教科文部做记者,后来调任总编室文化新闻版主编。2014年10月,他升任新闻协调部副主任,带领团队运营人民日报“两微一端”。后来,为顺应媒体发展形势,人民日报“两微一端”计划独立出来,他又负责筹备组建新媒体中心。2015年10月,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正式宣告成立,丁伟是首任掌门人。


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主任丁伟(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新媒体中心成立两年多来,人民日报在新媒体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而且不断拓展空间:2017年2月19日,人民直播上线,人民日报新媒体实验室成立;2017年10月15日,人民日报英文客户端上线……


截至2017年11月30日,人民日报客户端提供的数据是累计自主下载量超2.03亿,在传统主流媒体中处于领先地位;人民日报法人微博粉丝总数超过9700万,继续保持“中国媒体第一微博”的优势;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粉丝接近1500万,在微信平台各类公众号中影响力排名第一。


在征战移动端的历程上,人民日报的每一子布局既不算太早,也不算太晚,但每一步都扎扎实实,踏石有印。

拥有3.3亿新媒体用户

的人民日报


官方数据显示,人民日报社旗下所有媒体(机构)总用户数目前为6.35亿,其中《人民日报》的年发行量为316万份,人民日报新媒体的总用户数是3.3亿,报纸的订阅用户还不到新媒体用户的1%。


在丁伟的工作常态里,24小时内除了睡觉外,几乎都在抱着手机。这样的工作量和压力之大可见一斑。令丁伟有获得感的是,通过新媒体,人民日报恢复了和年轻一代受众的连接,实现了党委机关报影响力在新媒体平台的延续。


目前人民日报微博每天会更新数十条,内容与用户生活非常贴近。在新媒体中心统筹策划室副主编余荣华看来,微博上最受欢迎的不是新闻,而是影视明星和各类资讯。正是基于这种思考,人民日报微博在发布新闻的同时,更偏向于发布生活资讯类信息,满足用户的需求。


和两微相比,人民日报客户端基本保证了每日18小时发稿,新上线的英文客户端更是24小时发稿。余荣华说,国外不同的地区有时差,必须让海外受众每时每刻都能看到新的内容。


今年以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内容大都是十万加,但微信的运营还很“保守”,除与人民日报客户端协同推广外,其它时候是不接广告的,即使是非重点时段的非重点位置也不行,余荣华说,推送的内容要考虑用户的感受。


人民日报两微没有盈利要求,但客户端每年依然会带来1个亿的盈利收入。“我们也提过接商业广告,但没有讨论出结果。”丁伟说,单条微信文章的阅读量最高是1000多万,现在大家对移动端特别是微信的诉求很多,很多企业都在与我们联系,但我们对盈利还没有那么迫切。


“传播力还是要摆在第一位,编委会也没有下达经营指标。”余荣华说,他们对内容的要求很严格,再小的广告也不能影响内容的传播。

直播风口上的人民日报


直播是互联网内容创业的风口,人民日报自然不会在这个风口上缺席。


今年2月19日,由新媒体中心发起的全国移动直播平台(人民直播)正式上线,在内容生产和分发上探索新的发展路径。目前入驻的媒体已经有两三百家,其中备案的有70多家,不少媒体在人民日报客户端上表现活跃,以成都商报为例,最近一周就做了3场直播。


丁伟说,想加入人民直播的传统媒体很多,但受平台审核和运营的制约,规模还不能做得太大,虽然传统媒体的内容会好些,但还是要牵涉很大的精力,等审核和运营力量到位后,人民直播将会加快发展步伐。


大咖对话是人民直播打造的一个品牌栏目,瞄准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人,邀请他们来做直播。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已经直播过两三次,中国女排总教练郎平、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姚明、“达康书记”吴刚、“战狼”吴京也都曾上人民日报客户端做过直播。


丁伟表示,目前直播嘉宾仍是以邀请为主,不过好的迹象是这个栏目在良性发展,有些大咖会主动派人前来联系,例如著名导演吴宇森、陈凯歌等,冯小刚也曾在人民日报客户端做过直播,宣传即将上映的电影《芳华》(观媒对话时《芳华》尚未上映,编者注)。


不止于此,人民日报还想依托直播撬动内容创业的更多可能性。


今年8月,2017媒体融合发展论坛在深圳召开,丁伟上台分享了人民日报关于移动优先的11条干货,引发很多媒体人的关注。他在最后一条观点中透露,人民日报将适时推出内容开放平台“人民号”。


观媒君获悉,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向中宣部申报的媒体融合项目“全国移动传播聚合平台”已经立项,人民号正是这个项目的主要组成部分,基本的产品形态也已经成型。


丁伟则在思考人民号的定位和特点,人民号的核心是与人民日报社的定位和地位相匹配,是有权威影响力的以人民为核心的内容开放平台。“现在各种所谓的内容号非常多,人民日报在投入和技术、运营等方面都有差距,我们得搞清楚自己的定位,有自己的打法。”丁伟的初步想法是人民号围绕名人转,邀请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名人入驻,也包括意见领袖,当然邀请入驻的也包括传统媒体和政务机构。


丁伟的“名人计划”里,还包括想成为名人的人,以及通过名人效应所带来的粉丝,他们共同构成人民号特定的内容和用户生态。在丁伟的计划里,这个产品会在2018年推出。


相对于今日头条的头条号、腾讯新闻的企鹅号以及阿里旗下的大鱼号,央媒在内容开放平台上的布局还是凤毛麟角。今年9月,中国网推出了“中国号”,光明日报和中国青年报也推出了内容开放平台,但显然,作为首席党报人民日报的内容开放平台以何种面貌问世,无疑将会左右内容开放平台的竞争格局。


一个可以肯定的判断是,人民号已经成为人民日报社高层非常看重的一个创新方向,而来自上级的支持,将会赋予这个内容开放平台不一样的权重。

人工智能风口里的人民日报


今年八一建军节前夕,人民日报新媒体发布的互动H5“军装照”成为明星产品。推出四天时间不到,页面总浏览量达到8.2亿。目前,这款H5产品的PV量接近11亿,创下了人民日报新媒体H5浏览量最高纪录。在人民日报社每两个月组织一次的好新闻奖评选中,“军装照”H5获评好新闻奖一等奖,并有机会参与年度新闻奖等奖项的评选。


今年8月中旬召开的2017媒体融合发展论坛上,人民日报社长杨振武也提到了这个爆款产品,并表态要重奖制作团队。丁伟告诉观媒君,在传统媒体做新媒体的人是很辛苦的,其实大家干这个并不是奔着钱去的,而是希望给传统主流媒体增加点信心。


新媒体中心统筹策划室副主编余荣华介绍,这个产品中心已经在申报吉尼斯纪录。申报吉尼斯是这款产品成功的一个标志,但这个产品走红真正的标志是,人民日报正在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在创新传播力上有着崭新的未来。


“我们这样的媒体,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起点很低,还没有足够的人力、技术和数据储备,但方向是毫无疑问的,有限的应用也是可以的,军装照H5的后台采用的就是人工成像技术。”丁伟还透露,新媒体中心准备在今年春节期间推出新款H5产品,用户上传人脸照片后,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比较准确的预测用户未来几十年里容貌的变化,这个融媒体产品也将与技术公司合作。


丁伟对人工智能有过自己的思考,但基于上述考虑,目前的布局只是尝试阶段。在他看来,传统媒体还不具备大规模自主开发人工智能的基础,“我们现在能做的是和技术公司合作,而且接入的视角也要设限,主要包括智能写稿、智能化的传播效果跟踪、数据分析等有限度的文章。”


瞄准5G、区块链等新的风口,人民日报计划与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方面领先的互联网企业合作,推出融媒体开放平台。新媒体中心希望通过这个开放平台,在版权保护、传播效果跟踪以及运营收益方面,为传统媒体的融合转型提供技术支持,服务人民日报和其他主流传统媒体。


对人工智能要避免一哄而上没有条件也要上马。丁伟表示,打造人工智能需要大量的技术储备和高额投入,一个真正的人工智能工程师,月薪低于十万在市场上很难找到。关于人工智能还要避免概念的炒作,有些媒体陷入了数字游戏中,一些产品数据动不动就是几个亿的往外报,这种大跃进的架势值得警惕。


新媒体中心选择和微软中国合作,在今年刚刚上线的人民日报英文客户端上尝试人工智能应用,英文客户端2.0版会引进人工智能机器人微软小冰,微软小冰将来也会应用在人民日报的“两微一端”上。目前,这项合作基本已经确定,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前不久在乌镇峰会上已经对外宣布了这个消息。


人民日报社长杨振武在英文客户端上线仪式上说,建设人民日报英文客户端,是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进一步做好对外宣传和国际传播的战略选择。


移动端上的人民日报,志向已经不仅仅限于中国。

招8人引来四千人报名

的人民日报


今年8月18日,《人民日报》用一个整版刊发了招聘公告:人民日报新媒体向全社会公开招聘8名新媒体高端人才。这场不同寻常的招聘,引起很多人的关注。这场面向全社会的公开招聘,主要是招聘技术和运营人员,已吸引了4000多人报名和投递简历。


“这次招聘很不容易,也得到了报社领导的支持,是一个不小的突破。”丁伟解释道,这是人民日报社下属的事业单位,历史上第一次以社会招聘的形式引进人才。观媒君了解到,人民网和人民日报新媒体技术公司此前也曾有过类似的人才引进项目,不过它们都属于股份制公司,而非新媒体中心这样的事业单位。


其实,这次招聘是新媒体中心向社里要到的“特殊政策”。新媒体中心是人民日报社下属的事业单位,但随着事业的发展,人员不足成为一块短板,尤其是高级技术人才的缺乏,对团队的长远发展更为不利。


由于日常工作繁忙时间有限,面试只能穿插进行。“我们自己非常珍惜这次机会,分三轮面试了大约200多人。”丁伟称,这些应聘者的来源比较复杂,有的来自传统媒体,有的来自互联网公司,其中不乏百度、京东、华为、新浪、优酷等互联网巨头的技术人才。


这些通过特殊政策引进的人才到位后,会和人民日报社签订劳动聘用合同,他们的收入比体制内人员的要高,而新招的CTO收入将比新媒体中心主任的还要高。


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负责运营人民日报的“两微两端”,目前在编人员有70人,丁伟的理想团队是达到120人,主要包括内容和运营,他希望中心能保持精干力量,人员不做外延式增长,当新的机会出现后这样更容易调头,可以马上跟进抓住新的机会。


“我们招人非常困难,今年人民日报社的校招人数是71人,其中分到新媒体中心的名额就有17个,这是全社各部门中人数最多的,即使这样还是有困难。”丁伟坦言。


和人民直播同时上线的还有人民日报新媒体实验室,这是新媒体中心和电子科技大学共建的一个开放型实验室,主要面向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本次招聘的核心技术骨干到位后,电子科大会派技术团队入驻实验室,双方前期会搭建一个20人的技术团队。


新媒体中心提供为技术团队提供办公场地,并派人负责实验室的日常工作管理。技术团队负责人民日报中英文两款客户端的开发,新媒体中心会支付一笔费用,也有企业愿意赞助并参与到实验室合作中来,启动资金也不是问题。丁伟说,解决基本开销不成问题,但技术团队能不能活得好,还得靠他们自己。


丁伟也在思考,如何提高技术人才的积极性,向外界推广他们的成果。在他的计划里,依托实验室可以做人才和技术储备,技术人员首先要满足新媒体中心的需求,然后争取实现市场化运作,解决输血和造血问题。©

融媒样本2017

目录

央媒样本:人民日报新媒体

省报业样本:浙江日报报业集团

省级报业样本:羊城晚报报业集团

都市报样本: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

广电媒体样本:山东广电闪电新闻

新闻网站样本:重庆华龙网集团

县域媒体样本:浙江长兴传媒集团

(2017年12月25日起刊发)


融媒样本2017

监制

薛陈子




主笔

肖玉 X 陈浩洲 X 周童 X 刘会城 




本专栏文章欢迎转发朋友圈微信群

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形式转载

欢迎您在文末留言,我们期待与你交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