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城市长什么样?多地聚焦“城市数字化转型”
近期,中国多地如期召开地方两会,“数字化”“数字经济”成为高频词。无论是政府工作报告,还是代表、委员的建言献策中,都能窥见数字化转型的风向和信号。
多地亮出数字经济“施工图”
聚焦城市数字化转型
要说今年两会的关键热词,“数字化转型”必定是其中之一。
放眼全国,上海成为首个提出“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城市。1月24日,上海市市长龚正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要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日前,上海已公布了《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两会上则是细化了城市数字化转型方案。
“数字化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连宇表示,上海提出这个概念,也有了一定的积淀。作为拥有超2000万人口的超大城市,上海人口多、流量大、功能密,数字化转型是城市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他认为,希望在城市数字化转型中多几个方面的保障,例如基础数字化转型升级的硬件软件的资源保障,人力资源的保障等。“比如做全自动化港口,需要应用5G技术,如何提升5G的覆盖以及运用能力,以及怎么吸引相关核心稀缺人才落户上海。”
上海市人大代表彭燕玲也提出,城市数字化转型是城市治理的必由之路。近年来“一网统管”充分发挥数据赋能、信息调度、急处置等作用,开创了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新格局。她建议更加关注社区数字化的治理,将群众关注的居住安全、房屋使用安全、物业服务、小区停车、宠物饲养、垃圾分类等问题尽快的纳入数字化的治理体系,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此外,对于数字化转型带来的阵痛,例如数字鸿沟、数据安全的问题,也在各地两会中被广泛讨论。
比如,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提升民生领域智能化服务水平,解决好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的“数字鸿沟”问题。上海市也在2021年主要工作中提出提高智能技术无障碍服务水平,助力老年人、残疾人跨越“数字鸿沟”。
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智慧城市”“数字乡村”,让城市和乡村更“聪明”。坚持传统服务与智能化服务并行,方便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办事。与此同时,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确保数据安全。
作者|天目新闻记者 何泠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