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坊间国家:上海创意产业园区变迁中“看得见的手”(二)
M50
创意产业发展的上海故事
M50:破产工厂的华丽转身
M50地处普陀区莫干山路50号,它的前身是上海春明粗纺厂,曾经是上海民族资本企业的集中地,拥有1930年代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工业建筑,是目前苏州河畔保留最完整的民族纺织工业建筑群。M50创意园的占地面积约2.35公顷,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园区由20余栋各具特色、大小不一的独立建筑组成。
1999年春明粗纺厂由于经济效益下滑而停产歇业,首先面临的是土地闲置与下岗工人的安置问题。春明粗纺厂(隶属上海纺织集团;M50创意园的管理方)通过出租厂房收取租金来解决下岗工人的生活问题。2002年被上海市经委命名为“上海春明都市型工业园区”, 当时厂区仍然处于半空置的状态,大部分厂房租给了印刷包装、服装加工等小型加工企业。此后,厂区迎来了第一批艺术家租户,通过艺术家的入驻和自发的空间改造实践,园区出现了创意产业发展的雏形。2003年开麦拉传媒投资有限公司、升艺术空间、意大利人乐大豆创办的比翼艺术中心等大型的创意企业入驻M50后,促使春明粗纺厂下定决心创建新型的创意产业园。
M50前身的工厂内,宣传栏前的工人,上海(图片提供/M50)
此时,M50面临与田子坊同样的困境,区政府将园区所在地的开发权转让给了香港的一家房地产开发企用作开发高层商品住宅,而在市政府批准的苏州河两岸规划中此处则将建成一个城市公园。当时园区聚集效应已显现,工厂业主因为看到了物业出租将给他们带来长远的、更多的租金收益以及就业岗位而并不愿意动迁,由此开始了与区政府的“拉锯战”。2004年,总纺织厂董事长召开会议,确定了莫干山路厂区的时尚、文化定位,并且向同济大学专家寻求指导帮助,遗产保护专家阮仪三教授主持编制了《上海市莫干山路历史工厂区保护与利用概念规划》。
由于厂区在上海的民族工业发展史上有其特殊的地位,加之厂区内留存有不少有保护价值的历史建筑,当厂房请来的保护专家提出保护“产业遗产”理念的同时,其他专家也提出了发展“创意产业”的理念,并以欧美国家在老厂房中搞SOHO和利用产业遗产做文化为案例进行佐证。而正是这些理念的作用,促使区政府改变了开发方式,把土地从开发商手中拿了回来;而市规划局也以保护产业遗产以及城市公园与创意园区具有同等的公共开放性的公共利益为由而改变了原有的规划。2005年,工厂管理方对园区做了第一期改造;同年4月,被正式挂牌为上海创意产业聚集区之一,命名为“M50创意园”。
M50的发展历程与田子坊有很多重合,两个开发团队甚至在抗争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过程中有多次共同行动。但不同于田子坊的多元利益主体、错综复杂的产权及逼仄拥挤的空间形态,M50产权明晰而单一(仅属于上海纺织控股集团下属春明粗纺厂)、空间尺度大、便于更新改造,具备田子坊所不具备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如果说田子坊的产生是不可复制的孤本,那么M50的成功则带动了上海一批老厂房置换改造成创意园区的实践,也使上海的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寻找到了适当的空间和途径,关于2.5产业*的政策由此出台,土地性质与附着其上的房屋使用性质获得了合法的分离。
* 2.5产业是指介于第二和第三产业之间的中间产业,既有服务、贸易、结算等第三产业管理中心的职能,又兼备独特的研发中心、核心技术产品的生产中心和现代物流运行服务等第二产业运营的职能。
8号桥:政府引导下的市场化开发
8号桥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卢湾区建国中路8-10号,占地0.7公顷,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共有上世纪50至80年代建造的老厂房8栋,原是上海汽车制动器公司生产场地。2003年,在市经委和卢湾区人民政府支持下,由上海华轻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香港时尚生活策划咨询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八号桥投资管理集团,斥资4000余万对相关建筑进行改造。
2003年尚无明确的创意产业提法,但是在保护近代优秀历史建筑的呼声高涨、中心城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产业结构转型期的背景下,8号桥的开发采用的是租赁经营模式,政府提供服务与政策,厂房产权仍属于上汽集团,投资方则获得20年承包经营权,负责园区的规划论证、开发定位、包装策划、改建招商及后续管理。2003年动工至2005年2月竣工,园区一期凭借香港投资者丰富的开发招商经验和广泛人脉关系资源完成招商,其中80%为办公楼出租,20%为餐饮。
虽然政府的放权,让投资方在空间改造及招商收益方面有较大自由空间,但作为补偿条件,政府意志仍明显体现在园区的发展中。八号桥一期的正式名称为“上海产业咨询服务园”,包括上海(国际)产业转移咨询服务中心、上海市工业开发区招商服务中心和上海时尚创作中心等。这些名义上的非政府组织有着很强的政府血缘,是地方政府落实中央政府《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推动沪港政府加强经贸合作的具体行动。有干预也有倾斜性支持,比如国际性、高规格文化活动的引入,先后有法国文化周、澳大利亚旅游节、上海国际时装文化节等活动举行。
8号桥项目启动初时,正值田子坊及M50园区对抗拆迁之时,尤其是与田子坊同属一个行政区,区政府何以有如此截然不同的态度?究其原因,项目开发之时地方政府业已认同创意产业在地区发展中的重要性,但从开发成本、政绩考量等方面出发,都不会选取已有草根力量做出局面的田子坊或是充满开发权争议的M50园区作为试点,于是毗邻的8号桥便占到了天时地利。当时区政府将成为“上海现代服务业和时尚商业的重要聚集地”纳入政府规划,意欲通过对区内老厂房进行“二次开发”,利用土地级差效应进行产业升级。
8号桥2号楼内部(图片提供/8号桥)
8号桥后院(图片提供/8号桥)
图文选自067期《798与创意集聚之困》,全文《坊间国家:上海创意产业园区变迁中“看得见的手”》,文/钟晓华 + 李逸飞,摄影/林舒
回复“课题”、“栏目”,阅读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