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城市中的街道生活——从伦敦高街谈起
本刊原创,谢绝转载
内容合作请查看文末联系方式
高街是极具“英国特色”的城市街道。文章以伦敦为例,讨论高街面临的规划政策的挑战,以及它对城市发展的意义,希望引起一些对后全球化城市发展的反思。
图为一条位于伦敦东北三区(Zone 3)的高街——Lea Bridge Road[i] 的街景。(摄影/李康,于2019年1月)
一种社区经济及空间形态
“高街”(High Street)是英格兰地区十分典型的一种城镇形态。“高街”是相对于“旁街、后街”而言,大致指代城市和乡镇主要的通行和商业街道。高街的发展始于17世纪末18世纪初,到维多利亚时代中期(19世纪中后叶)达到鼎盛,20世纪之后活力逐渐下降,主要受郊外大型零售中心(Out-of-Town Retail Centre)和零售线上化趋势的冲击,许多小型的城镇中心之外的高街商铺因此关闭、空置,甚至消失。
高街对于伦敦来说尤为重要。据大伦敦政府(Greater London Authority, GLA)统计[i],在伦敦中心活动区(CAZ)之外约有600多条高街,提供了一半以上的就业岗位(150万个),主要以小型零售业、服务业为主。2/3的伦敦居民生活在距离高街5分钟步行圈内,接近一半的伦敦居民可能整日在高街覆盖的当地社区范围内活动。
伦敦高街分布图。图中标注区域为Lea Bridge Road高街。
底图来源/Gort Scott Ltd and UCL. https://ucldigitalpress.co.uk/Book/Article/7/32/234/
零售并不是高街的全部意义,而是具有广泛的经济文化重要性。近十年,规划领域重振高街的项目广泛开展。自2011年起,大伦敦政府发起了数项针对高街的专项基金支持计划,包括外伦敦基金(Outer London Fund)、市长更新基金(Mayor’s Regeneration Fund)和高街基金(High Street Fund)[ii],并与当地镇区、行业协会、社区居民和商铺主合作,增进对高街价值的了解,以更好地发展高街经济,保护社会以及城市空间形态的多样性。
缺席的地方关注
正在制订中的伦敦规划给高街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2016年上任的伦敦市长Sadiq Khan正在制定“新伦敦规划”(The New London Plan),该文件是对伦敦土地开发和广泛空间发展的远景战略规划[iii],目前正处于公开审议和修订阶段。而关于这版规划的讨论,似乎指向了一种后全球化城市的整体发展策略,与社区的实际社会和空间需求之间存在差距。
地方社区群体对该规划的批评指出[iv],这版规划过度侧重中心城区高水准、全球性的经济发展,以及与地产开发相关的投资利益,而对于经济活动的多样性关注明显不足,特别是那些占据相当份额的中小型企业与商家。这些企业和商户服务于更广泛的、更具多样性的当地社区,并且给女性、新移民与少数族裔提供了更为友好、平等的工作机会,是伦敦保持经济社会活力、多样性的重要组份。
“新伦敦规划”(2017年12月草案)提出构建镇中心网络(Town Centre Network),以不同服务等级的镇中心,形成对中心活动区(CAZ)的功能补充。
图片来源/
<https://www.london.gov.uk/sites/default/files/draft_london_plan_chapter_2.pdf>, pp.83-84.
“新伦敦规划”草案缺乏对高街价值足够的重视,它尽管强调了镇中心的重要性,但该规划对于高街——镇中心等级体系中最接近社区但规模最小的空间形态,缺乏明确的定义与足够的政策表述。500多页的伦敦规划草案中,提及“高街”的次数仅为15次,可谓“乏善可陈”;相比之下,“镇中心”则被提及超过300次并有单独的政策章节。事实上,如下图所示,超过70%的高街并不与镇中心重合相接。这种忽视或将导致恶性后果。
由于数量众多,伦敦的很多高街并不与镇中心重合或相接,因此新规划对于这一邻里空间形态的关注近乎空白。
图片来源/大伦敦政府《我们共同的高街研究报告》(High Street For All Report),<https://www.london.gov.uk/sites/default/files/high_streets_for_all_report_web_final.pdf> p.12.
实际上,大伦敦政府规划部门内部对于高街发展的态度和规划倾向,也似乎存在差异。据了解,伦敦市长办公室下设多个部门执管城市公共事务,如住房、交通等都有特定的工作组。其中,专注于城市更新和再生的团队——The Regen Team,推动了上文提及的塑造镇中心和高街的可持续发展议程,并支持高街专项基金。而负责制定“新伦敦规划”的,则是负责宏观规划事务的规划团队(Planning),该部门着重负责规划申请处理,与地方规划部门和泛西南英格兰地区的规划部门协调,指导和监督伦敦范围内重大规划项目等。
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一窥伦敦的整体城市发展预期与地方实际生活需求之间存在冲突。“新伦敦规划”侧重全局,寻求以“增长”(Growth)为导向的战略性发展机会;而高街发展则更侧重追求“质量的提升”(Good Growth)和镇中心以下层面的可持续发展。尽管伦敦在全球城市中已是一个较为成熟的范式,并进入了强调生态、社会公平、可持续性和文化多样性的后全球化阶段,但在上述这种冲突中,量与质、发展与公平、全球化与本地化等议题,并未在城市的发展逻辑中获得很好的统合。
移民社群的庇护所
如若行走在位于伦敦东北三区Lea Bridge Road高街上,长约200米的街道上,建筑密度由中心的十字路向两侧逐步递减。沿街商铺类型多样,但集中于服务社区的日常生活。
Lea Bridge Road的业态包含有族裔特色的餐厅超市,美发、美甲、干洗、打印等服务业的独立店铺,还有少数数码维修、博彩等的连锁品牌店面。(摄影/李康)
对于高街未被新版规划重视的复杂性和更广泛意义上的经济、社会价值,笔者调查中发现:以理发店为例,高街上的店铺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一种非正式“公共空间”,以弥补街区本身正式公共空间和设施的不足。此外,还多包含主营业务之外其他的“非正式”功能,如,一家有非洲族裔特色的理发店还经营跨境汇款和跨境物流至尼日利亚的服务。店铺的经营也显示出明显的社区生存性,如,多数店铺的员工数都在3-4人,且家庭性经营占比高;一家国际食品超市生肉铺档口的员工不会讲英语,但依然可以胜任日常的工作需求;交易多使用现金,人们在高街上的ATM机取现金的行为发生频次比较高。
Lea Bridge Road高街上,一家非裔理发店有跨境汇款、物流业务,还代收快递。(摄影/李康)
结合当地的人口社会经济特征会更容易理解以上这些特点。Lea Bridge是伦敦少数族裔比例最高的几个片区之一,达到65%,远高于40%的伦敦平均水平;与此相对应,教育水平与家庭总收入也显著偏低。另外,地价与租金相对低廉,也正是基于此,许多独立店铺才得以生存下来。
调查中的一幕令我印象深刻。在当地的公共图书馆,三位学龄少年正心无旁骛地使用公共电脑。图书馆的馆员向我介绍:当地社区很多家庭的经济条件购置不起个人电脑,不光是青少年,很多成年人也会来这里使用电脑,有些时候是为了工作查找信息,但更多时候是娱乐或与他人视频电话。暖气和无线网络也是很多人在这里长待的原因。一月的伦敦,六点钟已是暮色暗沉,图书馆内温暖明亮的环境与街道上的冷暗形成鲜明对比。馆员坦陈:这些少年通常会待到闭馆才离开,主要是因为他们回家后也难有别的娱乐设施。不过,由于图书馆运营经费所限,每周一、五、日都会闭馆,其他时日也在下午六点便闭馆。
图书馆的青少年阅览区对于当地的青少年来说,是若干天里放学后短暂的歇息之地。但很难想象在此之外的其它时间,是怎样的社会交往和学习环境陪伴着他们。(摄影/李康)
亟待建构的认同感
值得注意的是,Lea Bridge上有相当多数量的住宅单元,这在一般的高街空间形态中并不常见。其中一处在建的高层城市公寓将于今年内完工,已经在向市场上进行销售,是片区内首个高层住宅单位。公寓旁边是重新开通运营的火车站,只需约30分钟即可到达伦敦金融城,显著改善了片区与中心城区的联系。新建成的独立自行车道取代了原来的停车位,这是伦敦市长与地方市镇共同推动的交通环境优化计划(Mini Holland)的一部分。
在图书馆和一位前来还书的当地居民聊起关于高街的看法,她带着一丝惊讶又很无奈地表示,自己一般不会将面前的这条Lea Bridge Road称为高街,其它更靠近镇中心路段的高街才能被称为高街。类似的观点并非孤例。
当地居民一方面认为,目前Lea Bridge以低廉成本提供的商品与服务是一种优势;另一方面,又希望有更多高质量的零售商铺进入高街。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新建商品公寓的完工与交通区位的改善,或将有一大批高于本地社会经济水平的居民进驻社区,而Lea Bridge零售业的“升级”或近在眼前。
高街上两种不同的零售业态,左图为上文提到的独立国际食品超市,右图为新进驻一年多的一家英国平价连锁商超Aldi,为当地提供了50个工作岗位,在下班时间非常繁忙,图为居民在排队买单。(摄影/李康)
在与当地高街商铺主的交谈中,很多人也对门前高街道路的改造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一些人认同当局,认为自行车道能够鼓励居民减少驾车出行,减缓道路拥堵和空气污染,且有利于减少交通事故和降低肥胖率。但许多的店铺经营者仍对被拆掉的停车位耿耿于怀,认为会减少光顾高街的顾客,降低商铺的吸引力和客流。他们还认为这一改造有失公平,仅仅偶尔有人骑行通过,却要占据一条与机动车道等宽的道路,有些“浪费”。不过这种评价或许并不成立。研究发现,此类伦敦中心区外的社区,超过40%的家庭无法负担起家用汽车,公共交通是主要出行选择,且很大比例的居民没有日常通勤需求。
伦敦Waltham Forests市镇当局的研究报告显示,通过驾车来到当地消费的群体仅占比两成,而店铺主感知或猜测的数字则高于六成。相应地,真正步行来到高街的顾客占64%,远高于店主们认为的49%。(来源/London Borough of Waltham Forests)
由此来看,在城市改造项目面前,利益相关者所处的立场往往较容易放大短期的利益得失,从而很难换另一个角度去理解改造项目。骑行道的改造与高街客流量的变化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依据现有的研究更多的步行骑行还有助于提高高街的活力和客流量。根据道路优化计划网站的报告显示,改造两年后社区居民的骑车出行率已经有了显著的提升。如,当地一些社会阶层较低、往常被认为很少会选择自行车出行的非白领群体(如建筑工人),骑行通勤的现象已经变得越来越常见。
高街,这一英国城市规划语境的概念,在城市中是如毛细血管般的存在,其中深藏着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店铺,一张张为生活经营而忙碌的脸庞。每日新鲜的面包、从祖父辈起一直供应的生啤、新做的美甲……构成了以高街为代表的,平凡、多元、活力的伦敦城市生活的注脚。值得欣喜的是,在最新修改的一版伦敦规划草案中,对于高街的阐述从之前的15次增加到了33次。
参考资料:
[i] 大伦敦政府(GLA)官网对高街的介绍详见:https://www.london.gov.uk/what-we-do/regeneration/high-streets
[ii] 详见GLA官网高街专题下Investing in high street projects. Source:https://www.london.gov.uk/what-we-do/regeneration/high-streets
[iii] 详见GLA官网伦敦规划专题下 What is the new London Plan. Source: https://www.london.gov.uk/what-we-do/planning/london-plan/new-london-plan/what-new-london-plan
[iv] 详见Just Space(公正空间)对伦敦规划经济政策的审意意见:https://justspace.org.uk/next-london-plan/economy/
作者简介:
李康,伦敦大学学院巴特莱特建成环境学院规划系硕士研究生,系《城市中国》第三批海外观察员
文/李康 编辑/崔国+宋雅婷+刘雅妮
《城市中国》085期《巴黎悖论》部分内容可在微信浏览,请点击 阅读原文
内容合作联络 cgcuiguo@urbanchina.com.cn
其他对文章的意见和建议,或新奇有趣的话题问题,都欢迎您微信留言或邮件联络我们。
email:00urbanchina@urbanchina.com.cn
微博/ 豆瓣:城市中国
官网:www.urbanchina.com.cn
保存二维码,
打开手机淘宝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