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厦门|当“好久不见”变成“口罩中签否”
转载本刊原创文章需支付稿费
详情联系文末邮箱
在家也让自己尽可能地忙碌起来,
给心理减“压”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发展。已经一个多月的严控管理和居家隔离城市居民神经紧张之后,也体味到一个不一样的春节。疫情通报中,每个数字的增减,都真切地牵动着一个家庭。那些因为城市管理不善而受难甚至逝去的每一个人,都是打在这个自诩现代城市体系上的一记耳光。我们希望那些宣传语中的“大”城,拥有足够的能力保护自己的每一个市民免于匮乏、免于恐惧,享有生活。
”
文/
啊昕,对厦门又爱又恨的90后文创行业从业者
2020.02.21
2019年12月27日,清晨,我在飞往北京的飞机上。那时候,人们还沉浸在刚刚过去的圣诞节和即将迎来新年的欢乐气氛中。北京的大街小巷里也是一副采办年货、准备跨年的情景。当我和朋友聚餐的时候,还聊着新一年彼此的工作计划和个人规划等话题。大家都希望即将到来的2020年,能够更好些。
谁也没有想到,突然爆发的新冠肺炎打破了新春的喜庆,打乱了所有人的节奏。
从北京回到厦门后,我依然对疫情的情况后知后觉。一直到农历春节前一周,看到各大社交媒体和新闻报道,我才真正意识到这一次疫情的严重性。
我所在的城市厦门,一直以来是各大小节假日期间的热门旅游城市。每每到了假期,无论是在海边沙滩上、带有市井烟火气的老城街巷中、抑或是缤纷多彩的商业街区里,都能看到三五成群的游人。他们带着相机,拉着行李,来到这里找寻心中所谓的“文艺气息”。临近新春,花店、干货店早已备好了过年该有的花卉、年货,等待着前来采购的市民。
而今年,疫情却把所有的人潮击退回到了家中。走在原本应该是摩肩接踵的沙坡尾老城区的街巷上,店家几乎都拉上了大门,或是贴着“疫情告示,调整营业时间”。常年堵车的街道和大桥上,如今鲜有车辆。
曾经摩肩接踵的中山路地区,如今空荡荡
公交车上的安保员,每停靠一个站点,需检测乘客的体温
W是我的朋友,他在厦门经营着一家日式小餐馆,春节原本该是他赚钱的旺季,而如今却已经有近一个月没有开门营业了。我们在咖啡馆聊天的时候,他戴着口罩,虽然语气轻描淡写,但焦虑的心情早已无形中透露在他的脸上。快一个月没有营业,虽然房东体谅地免了一个月房租,但是员工的薪资还是要照常发放。即使现在阶段性短暂的开门营业,或是开启外卖服务,也少有人光顾、下单。“如果(疫情)真到4月份才能好转,那我也要关门大吉了……”他带着说笑的语气,我却能听出语气下的无奈。
“春节到现在这一段时间,我们可能损失了2万多吧……”这是X在电话里和我提起的。他在厦门旅游景区周边经营着民宿。从原本疫情来临前满房的状态,到如今所有订单全部退订,房租却依然需要按时交给房东。我想这是远远超过2万多块钱的问题了,他之后的生活保障都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过去一直是游客众多、且带着生活气息的思北区域,如今人车鲜有
一家小餐馆门口的告示。空无一人,仅有“外卖档口”
“该怎么办?”
这成了这段时间所有人心中最大的,也是最想知道答案的一个问题。
疫情来了,全行业的新年计划都被打乱了,企业公司、个体经营者们都有着自己的无奈和焦虑。等到“春暖花开”的时候,哪些人(企业、个体户)还“活着”呢?
过完农历新年,1月31日,厦门市开启面向全市厦门户籍人口或在厦缴纳社保人员的网上预约登记领口罩的措施。对于已经买不到口罩的市民来说,这确实算得上是一个好消息:至少还能预约购买。但随之而来的预约购买规则里却出现一条令大家摸不着头脑的说明——“每日系统将在公证处的监督下进行每日一期摇号……未中签人员将自动参与后续每期摇号……”。大家开始纷纷祈祷自己的人品能够爆发,甚至“不求抽中球鞋,只求摇中口罩”。
摇号之后,朋友圈的状态
我亦不可免俗,祈祷着能够摇中自己,尽快预约买到8元6个的一次性医用口罩。
幸运的是,在登记之后的第三天,父母和我都收到了“中签”的幸运短信!如同彩票中奖一般。收到短信的那个晚上,妈妈很开心,嘴里念着:“你姨妈早上还说没摇到呢,我们还真是走运!”
2月3日之后的一周里,我居住的小区(隶属湖里街道)开始封闭,不让外人进入。厦门的公共交通采取了阶段性减少班次和上车前测量体温等措施。各大景区、商场依旧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的状态中。靠攒人品摇号领口罩也已经成为最近亲戚朋友之间相互问候的第一句话:
“你口罩摇到号了吗?”
A在和我聊天的过程中,透露出因为对接下来的工作和计划的不确定而产生的焦虑感。正月十六(2月9日)才第一次出门的她,只是为了采办家里的生活物资以及领取中签的口罩。
微信里,她说自己同我一样,选择了停止过多关注各个社交平台的疫情信息、争辩,在家也让自己尽可能地忙碌起来。我们一起约好在线上学习语言和剪辑课程,在家锻炼后互相打卡,分享最近看的书和电影……
或多或少,我们给彼此的心理减“压”了。
经过这一个春天,我们深刻体会到身为普通人的我们如何尽可能地停止“情绪上的联想”,在保持乐观的同时也保持相对理性客观的“共情心”。如今,挂在嘴上最多的一句问候不是“好久不见”,而是“口罩”与“保护好自己。”
如果现在问我最期望的是什么?
我只期望,第二批口罩摇号能顺利中签。
路上到处是疫情防疫的宣传横幅,但口罩却像限量版产品一样
面对疫情,我想对城市说:
希望减少或停止“情绪的联想”,保持作为普通人的“理性共情”
策划/崔国
编辑/梅梦月+崔国
—
如果屏幕前的你有感兴趣的城市话题,
欢迎来信交流。
每一封信都将获得认真的对待。
email:cgcuiguo@urbanchina.com.cn
来信请附上话题名称、300字以内的解读,
并注明你拥有的素材。
—
内容合作联络 cgcuiguo@urbanchina.com.cn
其他对文章的意见和建议,或新奇有趣的话题问题,都欢迎您微信留言或邮件联络我们。
email:00urbanchina@urbanchina.com.cn
微博/ 豆瓣:城市中国
App:点击 阅读原文 跳转
官网:www.urbanch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