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尔湾:精英社区背后的新城市主义空间发展及人群演化

UCRC 城市中国杂志
2024-09-07

新城、新区或所谓的“精英社区”在中国各大城市早已不是新鲜的说法,但当下,很少有新城真正实现了其最初的雄心壮志。它们不少因缺乏生活场景细节和社区凝聚力,成为一个单调的“卧城”,不少则将重点放在产业上,寄希望于通过产业聚集人气,却陷入漫长的沉积。对此,被称作新城模式“活教科书”的尔湾或许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案例。自1971年正式建市以来,尔湾在短短30年的时间里,从一个私营农场变为了诸多媒体笔下全美最成功、最宜居、最生态的总体规划新城,吸引了大量的高素质居民与优质企业入驻, 并一直兴盛至今。尔湾的“成功”是规划与建成环境的共同促成,也是匹配城市人群的发展规律和居住喜好的结果。

“在UCI校园之外,是尔湾,美国最大的新城,它是从事总体规划事业的尔湾公司的掌上明珠。该公司拥有橙县六分之一的土地,并捐赠了大学(和尔湾)建设用地。尔湾公司总是提前规划,不断生产绝对真实的仿制品,以模拟更加浓厚的城市性。”


——地理学家爱德华・苏贾 (Edward Soja),《我的洛杉矶》(p.94)

一份美式生活样本

尔湾街景(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尔湾(Irvine)在行政区划上属于橙县(Orange County),在行政上独立于洛杉矶县(Los Angeles County),但紧邻洛杉矶市,属于洛杉矶大都会区的南向外围郊区,距离洛杉矶市中心约50公里。在南加州都市化进程中,两者的物理增长与社会变迁均密不可分。占地170平方公里的尔湾,是世界上最大的总体规划城市之一,且拥有近30万高素质且文化多元的城市社区居民,曾连续多年被各大媒体评选为最适宜居住的美国城市。

上图:尔湾位于南加州洛杉矶都市圈的东南边缘;下图:尔湾地势南北多山,东西向地势平坦。加州大学尔湾分校位于城市的西南角。尔湾城市居民平均年龄34岁,其中40%的出生于美国之外。族裔结构上以亚裔(43%)和非拉丁裔白人(38%)为主。2020年尔湾市家庭年收入中位数为10.8万美元,房产物业价值中位数为86万美元,住房自有率为45%。(数据来源/DataUSA)(图片来源/Google Earth)

美国联邦调查局连续13年将尔湾评为全美最安全的大城市。尔湾还是多所著名大学和教育机构的所在地,其中包括以其卓越的研究和学术成就而闻名的加州大学尔湾分校 (UCI)。该市还拥有一流的公立和私立学校,使其成为家庭的理想之地。

尔湾以宜居的高品质环境不断吸引持续的高素质人口流入(数据来源:CDF E-5加州财政部,制图:本文作者)

更加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尔湾市是全美人口快速集聚的前十大城市之一。过去三十年,尔湾的常驻人口规模翻了三倍,从1990年的10万增长到2020年的30万人。并且,这种增长趋势,在全美或都市大区的人口缩减的情况下依然没有停止,逆势增长,其城市吸引力可见一斑。

图一项统计分析数据表明,过去三年,在美国前100的大城市中,尔湾是几乎唯一一个在所属大都市圈整体人口缩减超过2%的背景下可以保持人口增长的美国城市。(数据来源:EIG,美国人口普查)

超前规划的能量

从昔日农场奠基明日之城

尔湾能够从一片荒芜取得今日之成功,并非一蹴而就。


二战前,尔湾所在橙县的城市化进程已经开始。亨廷顿家族旗下的太平洋电铁(Pacific Electric Railway)中的巴博亚线(Balboa Line),在1906年已从洛杉矶市中心延伸到了纽波特海滩市(Newport Beach)的巴博亚半岛(Balboa Peninsula),此地离尔湾农场 (Irvine Ranch)仅数公里之遥。彼时的尔湾人烟稀少,还是大片的果岭与牧场,还未进行开发。

尔湾区位: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毗邻太平洋,距离洛杉矶市长滩约35公里(图片来源/Nations Online Project)

此时的美国经典郊区住区全部都受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念影响,围绕着火车站点进行规划,典型如芝加哥城外的Lake Forest等住区。此举,比被国人更为熟知的日本阪急小林一三的沿线TOD开发模式早了数年(Liu et al., 2023)。

1920年的太平洋电铁网络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电铁系统之一,将洛杉矶市区与加州南部的多个城市、县区相连接。从局部图可以看到,电铁网络向南延伸到了Newport Beach和Santa Ana。事实上,20世纪50年代之前,公共交通在南加州的占比非常高。(图片来源/ Smith, O. A, UCLA Library)

尔湾的真正开发,始于1959年,加州大学董事会聘请威廉·佩雷拉(William Pereira)帮助确定未来校园的选址。他主张,不仅要对占地超4平方公里的新校园进行总体规划,还应对周边环绕的约40平方公里的大学城进行总体规划,环绕学校建设一个可以容纳5万人的功能齐备的城市社区,居民可以步行前往学校、公园、商业和娱乐场所。这座理想中的明日之城、智慧之城,是曼哈顿的六倍,充足的空间足以实现他的田园都市愿景,摆脱他在加州其他各地看到的“杂乱规划、交通拥堵、无序蔓延的悲剧”。

如今位于加州大学尔湾分校校园中心的Aldrich Park。(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董事会带领佩雷拉登上尔湾农场的一座山顶,俯瞰这片美国最大的私营土地使用项目之一——尔湾牧场(Irvine Ranch) 开发项目。自1860年代以来,这一区域一直由尔湾公司 (Irvine Company) 运作,该公司将其牧场视为宝贵的、不可再生的资源,意欲通过仔细地规划和长远的眼光来管理。二者愿景一拍即合,尔湾公司的董事会做出了历史性决定,于1960年9月以1美元的象征性费用将1000英亩(约6000亩)的土地转让给加州大学系统(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ystem),为一座真正卓越城市的诞生奠定了基础。这与彼时盛行的将用地分割零散销售的做法截然相反。实际上,尔湾公司作为一家私营企业坚守长期规划和开发的愿景,自有的充沛土地与资金,为尔湾作为一座年轻的宜居新城的崛起和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60年最初的加州大学尔湾校园(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及社区用地规划方案。图中的ABC三个区域即“涵盖区”。(图片来源/ UC Irvine LRDP)

尔湾的主体规划理念是创造一个鼓励跨学科交流研究的氛围与环境。学校围绕着一个6.5公顷的中心公园形成圆环,中心公园可以让人们远离建筑物,享受自然和开放空间。围绕着公园,学校的主体建筑划分为六个方形院落,每个方形院落代表一个可以有序生长的学术单位,从功能和美学上实现了空间的合理安排。这版规划还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涵盖区(Inclusion area),占地约2.7平方公里,预留给大学作为校园之外“University-oriented”用途的土地开发,包含未来学生、教职员工的经济性住房,以及围绕校园的社区及公共服务等。规划中设计了涵盖区与大学校园“动态置换”的条件,使得大学能够灵活地规划和使用这块土地。


这一举措及规划方案在当时极具创新性,后来的五六十年间几经修改,但一直是指导尔湾校园及周边社区动态、灵活、平衡发展的规范性纲领。时至今日大学校园内不仅依然有充裕土地不断添置新教学楼与其他校园设施,更容纳了不少科技公司分支。

1963年,《时代》杂志杂志称赞佩雷拉在尔湾农场描绘了一座全新的总体规划城市蓝图。

佩雷拉将新校园设想为一个轮子的中心,其辐条延伸到周围的住宅社区,与附近的就业中心相连,以提供便捷的通勤。这与尔湾引人注目的另一个特点——独立的住宅“村庄”有着极强的关联。“村庄”通过翠绿的森林走廊精心连接,佩雷拉所设想的是,居民沿着绿化带步行 10 分钟内,可以到达小学、游乐场、娱乐中心等目的地。步行 15 分钟即可到达购物中心,那里有市场、餐馆、五金店、银行和理发店。这一创新设计意在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和和谐感,创造一个与自然无缝融合的人文生活环境。


佩雷拉“从零到一”的规划具有极强的超前性。从道路到公用设施、住宅、工厂和学校,每个方面都经过精心设计,并采用前瞻性思维方法,预测了未来三十多年的需求。规划还审慎地平衡土地利用,将各种住房类型、就业中心、购物中心、娱乐和开放空间融合配置,此外还预设了足够的学校、教堂、公园、道路和公用设施用地,来为尔湾提供服务。这些措施后来均被证明,不但支持了经济增长,还显著提高了尔湾的生活质量。


最终,尔湾市的总体规划提出五大原则:

  • 尔湾将成为一个自给自足的社区(self-sufficient community);

  • 一座拥有不同经历和机遇的城市(a city of varying experiences and opportunities);

  • 尔湾被视为一座村庄之城(a city of villages);

  • 规划是为了让人们知道要去哪里,以及如何到达那里(people can know where it is going and how it will get there);

  • 尔湾会随着年龄而不断改善,与时间为伍之城(a city that will improve with age, where time is on its side);

这些设计绝不是前卫的,但它们无疑是现代的。时至今日,尔湾的发展基本遵循了当初的规划设计,足可见彼时规划之成功。佩雷拉设计的涵盖区,也同60年前的规划方案相比完成度较高,实现了对大学外围城市及社区功能的合理延展和补充。

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及周边社区卫星影像。可以看到六组学术建筑围绕的中心绿地向外延展。涵盖区的建成环境现状与原版规划相比,位于西南的A区,建筑排布有所变化,目前是大学的产学研中心、分支教学机构和职能部分的办公区;东南侧的B区则主要是面向大学师生的中等密度的居住社区,规划有社区邻里中心、商业娱乐会所、学校、诊所、公园及运动场等完备的公共设施。位于北侧的C区更靠近校园中轴以北的城镇中心,因此商业氛围更浓,住房的密度也相对更高,拥有大型商超、附属中学等社区公共设施。(图片来源/Google Earth)

郊区化与城市化共频

富有远见的规划并非就让尔湾的发展高枕无忧。实际上,自1965年,也就是尔湾规划提出的五年后,尔湾公司的早期房地产开发项目就围绕着加州大学尔湾分校进行。但60年代中后期的若干个早期项目的销售情况都不尽人意。彼时,对外通行的高速公路还未完工,大学也并未成型,社区早期入住的居民像是生活在田野海洋中的孤岛之上。尔湾公司也曾试图通过建造高尔夫球场等设施吸引特定的购房人群,但因为各种原因并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2018年尔湾市纳统的逾1万套现存住房中近40%为单一家庭独栋住宅,住房建设的首个高峰是1970年代,占比22%,最高比例是2000-2009,占比25%,但近十余年增速下降显著。(数据来源:SCAG,制图:本文作者)

直到1975年,尔湾公司迎来了其社区开发计划的一个顶峰——伍德布里奇(Woodbridge)项目。伍德布里奇项目占地约6.8平方公里,最大可容纳3万居民,与南侧的加州大学尔湾分校以高速路相隔,由时任尔湾公司董事后成为总裁的雷·沃森 (Ray Watson)提出。此项目的独特之处,是从平坦的牧场上挖建两个人工湖,使区域内每位居民都可以在步行10分钟内到达公园、湿地或者泳池。项目开售时,举国关注,甚至需要抽签乃至露营过夜排队才能得到购买名额,火热异常。尔湾的成功也始于此。


如今,位于尔湾市中心的伍德布里奇,生活着2.6万居民。尽管房龄已有三四十年,但其单栋房产的售价仍高达60-200万美元,这一社区也成为尔湾公司最具代表性的开发项目之一。

伍德布里奇项目的规划及设计顾问为SWA Group。该项目以一条耶鲁环路串联起四个邻里社区,南湖与北湖之间是公共及商业用地,并有大小不同的公园散落其中,并拥有尔湾仅有的亲水住宅产品。总计建造了超过9600个居住单元。项目共有两个地标性的人工湖,22座游泳池,16个水疗中心,1座水上乐园,2个人工沙滩,23个网球场,4个匹克球场,一个轮滑公园和健身会所,还有8所中小学与幼儿园,14所宗教场所和3个零售中心,并成立了房主协会负责所有社区内的公共设施和景观的修缮、维护和管理工作。(资料来源/The Big Plan, UC Irvine Library)

伍德布里奇以及之后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顺应了一系列城市化发展的趋势与规律。


首先,自1920年代以来,郊区化就在美国逐渐流行。但当时的郊区化仍然是轨道交通引导,且在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念框架下发展,囿于较低的人口密度,美国的郊区化远不及欧洲的发展水平。一切转变始于二战后,“郊区化”叠加“小汽车化”,美国的郊区化才真正成为一种令世界都为之惊讶的发展模式,其中更以洛杉矶为甚。早在1915年,洛杉矶每8个居民就拥有一辆汽车,而当时美国全国的平均水平是43:1。到1930年,这一数据就已经发展到1.5:1和5.3:1。洛杉矶早早的就开始经历大众有车所带来的社会变革,而美国其他城市一直到1950年代都还没有这种经验。可以说,整个洛杉矶都会区的居民是最早接受也最能认同郊区生活方式的群体。因此,紧邻洛杉矶的尔湾之所以开发如此之早且成功,实际是顺应了当时洛杉矶扩张发展的主流趋势。

1950年代,洛杉矶好莱坞的演员们想出了“雾霾罐头”的点子:“你有敌人吗?有的话省下买刀的钱,把这个罐头送给他吧!”这种罐头标价35美分,在游客众多的商店里出售。五颜六色的漂亮罐头上贴着标签:“这可是好莱坞大明星们呼吸的正宗雾霾啊,里面有如假包换的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硫化物。”以此来讽刺洛杉矶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图片来源/洛杉矶时报,Water & Power Associate)

其次,1970年代以前,洛杉矶的航空航天、汽车、石油等制造业就已崛起,在城市经济长足进步的同时,空气以及环境污染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当时的洛杉矶有“世界烟雾之都”“雾(霾)都”之称。而崛起的城市富裕阶层显然无法接受这种恶劣的环境状况,纷纷“逃离”洛杉矶。仅1950年一年,就有7.1万人离开洛杉矶,寻找更加绿色、健康、优质的居住空间。由此,湖景的打造,以及优质的自然环境规划,恰恰满足了这一批人群对居住环境的诉求,满足了他们对居住理想的想象,成为伍德布里奇在彼时成功的重要原因。

尔湾村庄漫步地图,整体介绍了尔湾公司的重点开发项目。尔湾公司试图以村庄的概念来塑造各具特色的社区意识和强烈的家园归属感,以此描绘并满足美国中产阶级理想中的乡村田园休闲生活和消费趣味:例如在风景如画的自然环境中放松漫步;通过步行或骑行即可通勤可以抵达学校/商业和城镇中心,远离交通拥堵;享受美好的天气和开放空间,孩子可以安全放心地在游乐场游玩;邻里之间友好支持,积极互帮互助等等。通过精心的规划设计,对生态与城市融合的极度关注和落地,营造符合富裕、精英中产阶层消费群体审美趣味的高品质居住空间,尔湾得以不断积聚优质的中产阶层在此安居置业,从而实现良性的社区循环。(图片来源/Irvine Villages Guide)

“三板斧”

良好的自然环境只是吸引人们到来的起点,要想持续发展,尔湾在三个领域成功跃升。


首先是一以贯之的生态主义理念。在规划之初,佩雷拉就希望尔湾能实现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在不牺牲舒适度的情况下,成为持续吸纳人口增长的“明日智慧之城”。1963年,威廉·佩雷拉登上了《时代》杂志的封面,该杂志称赞佩雷拉“早期的环保意识”,并希望尔湾能够成为更文明生活方式的典范,比以往的美式郊区化社区更加尊重自然。


这使得超过16000 英亩(约65平方公里)的土地(相当于整个城市的三分之一)永久保留下来,供在尔湾工作和生活的人们探索。更重要的是,这里的开放空间又是更大的网络——尔湾牧场的一部分,该牧场占地超过 57000 英亩(约230平方公里),为在这里生活和工作的人们提供了庞大的自然缓冲区和无限景观。

加州大学尔湾分校校园内的生态环境。(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每千居民所拥有的公园绿地亩数,尔湾遥遥领先,达到42英亩(约255亩)每千人。此外,整个尔湾市有超过50万棵成熟的树木,为居民提供美丽、阴凉和新鲜空气。居民即使生活在大都市区内,依然可以轻松享受自然的野趣。要知道,时至今日,在大力发展“公园城市”的前提下,成都每千人拥有的公园绿地面积方约23亩。


这种对自然的尊重意识并未随规划结束而停止,而是不断发展,成为尔湾公司的核心发展原则。当然,这一原则本身也与中产阶层居住者和潜在购房者的喜好一致。


例如,1989年,尔湾在美国城市中率先实施限制消耗臭氧层氯氟烃的使用。尔湾也是全美太阳能住宅比例最高的城市之一,还由此吸引了一些美国顶尖的工程师落户于此,开发电动汽车电池和发动机。2018年,尔湾公司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批混合动力电动建筑群,在21栋高层办公楼中配备了最先进的Tesla Powerpack电池系统。


对生态与城市融合的极度关注和落地,对绿色的敏感性,是尔湾持续宜居的第一板斧。


第二板斧是多元性。尔湾的例子证明了在彼时的美国郊区(1960-1980年代)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建设相对独立的、私密性好、同质性强、品位高的住宅区,吸引城市中新兴的中产阶级以相对较低的经济成本实现生活品质的跃升。但在开发实践中,尔湾公司也意识到美国郊区普遍存在的“精神危机”,这一危机往往指的是随着小汽车与高速路网的普及,人口向郊区低密度社区转移带来的诸如对私人轿车的过度依赖,对资源的过度挥霍浪费,工作与娱乐在时空维度上的广泛分离,以及种族和阶级排斥倾向。

尔湾的大学山社区(University Hill)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低密度住房社区,由小尺度绿地空间串联起来的自给自足的住宅“村庄”。图中不同颜色显示了该社区拥有19种不同类型的住房类型。(图片来源/Irvine 校园住房管理处)

为此,尔湾公司特别注重在邻里社区中安排多种类型、多种价格的住宅,以容纳更广泛的社会阶层,减少基于贫富差距的阶层对立,同时也使邻里中的社会生活更加丰富活跃。此外,在社区规划建设中引入就业岗位和商业设施等做法,都体现了新城市主义的人文思想。中高收入群体的持续流入为尔湾这样的郊区新城带来了持续的积极效应。

伍德布里奇项目湖畔住宅现状,该项目的一大特点是具有不同类型住房的丰富组合,在一个邻里中通常含有2-4种混合的住房产品,涵盖不同的居民年龄及家庭类型,从而营造免于单调的社区感和公共生活,且非常注重对“recreational element(休憩要素)”的规划和建设,在两座人工湖及周边绿地可以进行可以泛舟、钓鱼等丰富的休憩娱乐活动。(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在国内,不少住宅社区也开始通过混合不同类型的住房产品来丰富内部居民的组成。不同于生硬的阶层混合,社区内部的不同居民都拥有较为统一的精神文化共识,在多元的同时有所筛选,从而达到激活、黏合社区的目标。图为成都麓湖社区。(图片来源/麓湖生态城)

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社会生态学院研究发现,尔湾在2016年就已经是整个洛杉矶都市圈区域的就业核心,尔湾提供的就业岗位是当地就业人口的两倍以上,吸引了奥兰治县、乃至洛杉矶县和周边其他区域的人来此工作;从1980年代到2016年,大量专业服务业和教育健康以及制造业的高收入专业群体加速在尔湾的聚集。(图片来源/UCI School of Social Ecology MFI report)

第三板斧是新产业的关联衍生。如今,尔湾市拥有超过17000家公司,其中包括三分之一的财富世界500强公司,尔湾已事实上成为了洛杉矶都市圈的重要的就业磁石。从数据来看,尔湾的人均就业机会比美国任何城市都多。其就业人口比例为 94.8%,在美国城市中排名第一。这些来自高等教育、信息科技、医疗保健和金融业的公司组织在当地雇用了25万名员工,他们中的许多人在尔湾居住、购物、就餐、看电影,并参加其他为城市带来可观收入的活动。尔湾庞大的就业基础是重要的收入来源,有助于实现该市广受赞誉的生活方式,并为其许多出色的服务提供资金,包括公共安全、公园维护、道路和其他基础设施改善。

尔湾当地最大、人气最旺的的综合零售中心South Coast Plaza(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除了高端产业,总体规划还确保该市提供位置便利的本地和区域零售中心。这些中心引入了大量别具创意的精品店、全国连锁店以及新兴的餐饮概念,年收入超过 6000万美元,从而保持了尔湾经济的强劲。因此,尔湾的财政健康状况在美国排名第一,在经济周期的好坏时期都保持财政安全稳健。

结语

尔湾仍存在非常多大尺度千篇一律的单一家庭低密度住房小区,例如本图的oakcreek社区,紧邻Woodbridge东南侧,因为不符合新城市主义的价值观,成为被厌恶的无趣景观,而又因其高昂的价格而备受可负担性的批评(图片来源/Homes.com)

凡事都有两面性,在实现上述许多规划目标的同时,今天的尔湾是一座由高速公路(Freeway)、车行大道(Drive)、独栋住宅、门禁社区(Gated Communities)构成的中产都市。这座总体规划的新城是当时美国梦的象征,却在今天时有遭受新城市主义(New Urbanism)的诟病,然而,尔湾的成功之处也在于此,它显然不是一座公交都市,但也绝非了无生气的蔓延郊区,或许定位为二战后郊区蔓延与1980年代后新城市主义之间的过渡探索形态最为合适。这反映了尔湾在美国战后规划史中有些难以断论的典范价值,但其在历史长河中依然不失为值得深入学习的经典案例。

参考资料:

Forsyth, A. (2002). Who Built Irvine? Private Planning and the Federal Government. Urban Studies, 39(13), 2507–2530. https://doi.org/10.1080/0042098022000027086

Forsyth, A., & Crewe, K. (2009). New Visions for Suburbia: Reassessing Aesthetics and Place-making in Modernism, Imageability and New Urbanism. Journal of Urban Design, 14(4), 415–438. https://doi.org/10.1080/13574800903265470

Freestone, R. (2021). 1 A Brief History of New Towns. In New Towns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pp. 14–31).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Liu, Y., Nitanai, R., Manabe, R., & Murayama, A. (2023).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in Tokyo 1868–1945. Planning Perspectives, 1–28.

Soja, E. W. (2014). My Los Angeles: From urban restructuring to regional urbanization. Univ of California Press.

Peter HALL.《明日之城:1880年以来城市规划与设计思想史》,同济大学出版社,2019.

文/刘雨迪+李康+崔国

编辑/张晶轩+崔国

专题研究团队 / 崔国、张晶轩、杨松飞、王佳琦、唐菲、刘诗怡(实习)、柯卓林(实习)、陈飞樾(沙丘研究所)、李雅伦(沙丘研究所)


本文作者

刘雨迪

博士,东京大学城市规划特任研究员,哥伦比亚大学、伦敦大学学院(UCL)双学位硕士,大学期间在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研习城市研究、规划和政治。

李康

城市规划研究咨询师,《城市中国》海外观察员,UCL城市规划硕士

内容合作联络 cgcuiguo@urbanchina.com.cn

其他对文章的意见和建议,或新奇有趣的话题问题,都欢迎您微信留言或邮件联络我们。

email:00urbanchina@vip.163.com

微博/ 豆瓣:城市中国   

App:App Store搜索 城市中国  

官网:www.urbanchina.com.cn

长按二维码

下载APP


或点击

阅读原文

购买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城市中国杂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