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赢了奥克兰,就等于赢了整个新西兰?

2017-10-04 吕霈 新西兰中文先驱


2017年9月23日深夜,蓝营国家党战胜红营工党,取得第52届新西兰换届大选的阶段性胜利。两党的党票比例分别为46%和35.8%,不算特殊选票的话,国家党领先了工党约十个百分点。

 

 

党票(而非选区票),是新西兰大选的决定性投票。理论上一个政党哪怕丢掉所有选区票,只要得到足够多的党票,并能成功组阁,它就是大选的获胜方。在这个背景下比较两党党票的得失,数据就凸显出了它的重要性。本届大选国家党和工党在奥克兰上演了一幕精彩的“极致追击”。


奥克兰有141万人,是新西兰第一大城市。33.4%的新西兰人生活在这个面积只占全国1.8%的土地上,人口密度高居全国之冠。大奥克兰的21个选区对大选结果至关重要,也是红蓝两党历来的必争之地。



对国家党来说,奥克兰是对其经济民生政策反应最敏感的地区;对工党来说,城市从来都是自由左翼的大本营,因此两党在奥克兰都发展出了自己的基本盘:奥克兰东区和北岸主要投国家党;西区和南区主要投工党;中区则是体现为“遇碱变蓝、遇酸变红”般的石蕊效应,在两党之间摇摆。总的来说,经济条件越好、收入越高的选区越倾向于蓝(国家党),经济条件越差、收入越低的选区越倾向于红(工党)。


然而今年大选奥克兰的选情完全出人意料:在除Auckland Central之外的所有选区,工党的表现都不如国家党!在国家党的传统强势选区,工党的党票没有实现质的飞跃;而工党的传统强势选区则遭到了国家党“入侵”,成为国家党党票的新“提款机”。

 

 

奥克兰各投票站点的党票结果可以参见图二。红点意味着超过50%党票都投给了工党,蓝点意味着超过50%党票都投给了国家党;黑点意味着两党在党票上存在激烈竞争。只要观察黑点的分布就会发现,东区和北岸的黑点寥寥无几,而西区和南区出现了大面积的黑点,这意味着工党的基本盘正在被国家党“蚕食”。虽然这些地区工党的优势还在,但黑点的出现频率说明当地的摇摆选民正在从工党倒向国家党,消弭了工党的绝对优势。


如果比较两党党票在各选区的增长情况,趋势会更加明显。国家党是处于守势的执政党,党票下降在所难免;工党是处于攻势的在野党,挟“阿顿姐效应”党票增加是大势所趋。但跟上届大选相比,国家党仍然在12个选区实现了党票增长,而这12个选区全部位于奥克兰!把国家党党票增长最多的10个选区拎出来,可以得到图三:

 

 

可以看到国家党党票增长最多的除了自己的基本盘东区(Botany和Pakuranga)之外,剩下的全部来自并非自己传统优势的西区和南区。如果我们把工党党票增长最少的10个选区也拎出来,会发现一个惊人的巧合(见图四):

 

 

工党党票增长最少的10个选区也全部都在奥克兰,除了Maungakiekie之外剩下9个都和国家党党票增长最多的选区重合。这9个选区属于工党的传统票仓,正好构成一条从西区延伸到南区的“选票带”,正是这条选票带让工党输掉了奥克兰。事实上,今年全国只有四个选区由红变蓝,四个选区——Manukau East、New Lynn、Māngere和Manurewa——全部在这条“选票带”上,全部属于工党的传统阵营!



这就引发了一个让人困惑不解的问题:为什么工党在全国第一大城市的表现会不如国家党?奥克兰是全国道路最拥堵的地区、收入差距最悬殊的地区、住房最不可负担的地区、公共设施最不堪重负的地区......可以说,奥克兰的方方面面都可以被工党用作讨伐国家党的武器。是什么因素让奥克兰每个选区(除了Auckland Central)的选民都更信任国家党而非工党?是什么让每个选区的选民都选择了现状而不是变革?


选民本质上是人,作为全国移民最多的城市,也许奥克兰的人口构成可以解释工党在奥克兰遭遇的党票危机。


号外号外!

中文先驱陪您过中秋活动落下帷幕啦!

先驱酱收到了很多很多小伙伴们发来的中秋大餐,

看得口水流一地……

尤其是Annie Guo同学的作品!

经专业大厨鉴定,摆盘超赞啊!(因为并没有吃到……)



于是……当当当当!



Annie同学来领奖品啦!

感谢其他同学的参与!!

顺祝所有读者中秋快乐,合家团圆哦!


近期热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