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民族路拍了拍你,要不要进来喝杯茶?
你见过什么样的江汉?
是长江孕育出的码头辉煌
还是周末江汉路的人流涌动
是中山公园的百年历史
还是武汉博物馆穿梭千年的文化
抛开这些
你是否见过老汉口最初的样子呢?
又是否见证过新时代里它们的蜕变?
“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宵明”
这里是民族路
民族路街头巷尾的空气里
都有一股自然的清香
是偷溜过烟囪的饭菜香
是晾晒在院里的洗衣香
是人与人问好的熟人香
是被高楼与车流淹没的烟火香
让我们暂时放下车水马龙的都市感
去民族路晒个太阳
打包一身温暖再继续向前
民族街道东临长江、西与满春街道为邻,北抵三民路,是镶嵌在江汉区东南部的一把宝扇。
内辖69条街道里巷,5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户籍人口27000+人。
街道以纪念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而命名。
孙中山先生的铜像也自民国22年起就安静地立在这儿,他仪态安详地听着不远处长江的阵阵波涛,基座上篆刻的276个字,每一笔都是先辈们对未来的期望。
历经两度修缮的铜像伴随了江汉人自小的记忆,他见证了英雄的城市一步一步实现自己“三民主义”的蓝图,见证了五星红旗飘扬在民族街道的天空,见证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的誓词,也见证了街头瓦巷的袅袅炊烟和一代又一代江汉孩子的欢声笑语,新时代的中国盛世真的如他所望。
都说有水的城市,最不缺的就是灵气,而汉水和长江的交汇就孕育出江汉区最有灵气的民族街道。
码头带来商业兴盛的同时,也带来了人们对于水患的忧惧,龙王庙地段素以险要著称,河面狭窄,岸陡水急。
所以早在二百多年前,清政府就提出要在打扣巷码头左侧建龙王庙以镇水患,后来龙王庙慢慢发展为龙王庙码头。
新中国成立以后,龙王庙码头发展为武汉市水运公司专用码头。
2011年,历经三百年沧桑变化的龙王庙又重新对外开放,如今的龙王庙有了佳节时候的舞龙队,清晨时候伯伯嬢嬢的太极把式,还有周末溜娃时候的阖家欢乐。
这是几百年的浮浮沉沉中大浪淘沙出的幸福,也是江汉人民不屈的意志,更是红星闪耀下华夏该有的盛况。
民族路是整个江汉商业区最热闹的地方,记忆中带着气味,带着温度,带着色彩。
提到民族路的商业,你想到的是儿时考了满分,妈妈牵着你去挑选小皮鞋的愉悦?还是夏日放学的傍晚,在自行车后座捧着大西瓜傻笑的自己?又或者是现在还藏在衣柜底部,早已褪色却舍不得丢掉的花被单......
民族路的商业文化,可远远不止鞋城、水果市场和床上用品批发这么简单。
民族街道是老汉口商业的发源地,早在明末清初,就已经聚集了大量来此经商的定居者,从集稼嘴到王家巷共有水陆两用的码头12个,这也成就了武汉最早的水果、海味、烟草、煤油批发行栈。
早在百年以前,民族路就已经有了以经销日用百货闻名的帝主宫日用百货市场,各种手工作坊更是遍布大街小巷。
我们现在所熟悉的一些街名,如果追溯起来也都是与商业文化捆绑在一起的。
有以制卖皮鼓为主寓意万年长乐的万年街、制作织机扣件的打扣巷、还有以制作汉绣得名的绣花街,以及大草纸街、袜子街、衣服街、剪子街等等......
这些看似质朴的名字所寄于的是江汉商人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建国后,各类造纸厂、电池厂、印刷厂的相继建成,使得民族街道的工商业更加繁荣。
改革开放以后,民族街道更是响应政策号召将经济建设摆在首位,依靠全街力量,抓好“两服务”,促进街道经济迅速发展。
王家巷至打扣巷码头沿街自然形成水果市场,大兴路两侧的鞋类专业批发市场,都为民族街道成为武汉第一批亿元街道添砖加瓦。
随着改造步伐加快,80年代长江大厦、汇江大厦、轮渡大楼、民权公寓等10余座大厦矗立沿江一带,改变昔日房屋低矮状况。
进入新时代以后,民族街道更是搭上了快速发展的便车。
如今在街头巷尾中漫步,儿时回忆在脑海里竞相呈现。市井皆是温柔,弄堂藏匿浪漫,老街旧巷,红砖青瓦上写满的是岁月悠长。
小时候不理解为什么老人总是可以在老城的树荫下,摇着扇子坐这么久,无非就是斑驳的墙面和弯曲的巷子,长大后才明白,其实目之所及皆是回忆,心之所想皆是过往。
民族街的存在是连接历史与现代的媒介,江汉的过往,都藏在这一条条小巷里。原来那些老小区,承担了我们挥洒不去的印记。
几十年过去,以前街边的店铺早已换了不知道几茬。各家各户红火的叫卖声也早已不见踪迹,糖葫芦、棉花糖、烤地瓜被各类快餐速食取而代之。
曾几何时我们也是风华正茂的少年,在人生的各种境遇里被磨平了棱角,当你我再次回到这埋藏了童年欢笑,少年懵懂的老街巷,又是否可以重新拾回人间烟火的味道?
武汉市江汉区文化和旅游局:
江汉区北湖横路汉口文化体育中心
江汉区文化馆:
江汉区前进街办事处前进四路169号
江汉区图书馆:
江汉区北湖街办事处新华路2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