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看看满春街道的夏日“春色”
📸📸📸
灯火点亮城市,勾勒人间星河。在楼宇之上,朦胧如诗;在熙攘街头,如歌跳动。
灯光点亮长堤街的弄堂,人间烟火繁华绽放;点亮民族路的小巷,闪烁江汉人文之光;点亮满春路的两侧,看行人如织热闹非凡。
站在街口望着摩登与市井的对立,穿过一条条街巷,是否会让你卷起曾经的过往,老街长巷,聚拢来是烟火,摊开是人间。
“花鸟巡檐唤晓晴,唤来和气满春城”
——这里是满春街道
满春街道坐落于江汉区东南部,中山大道南侧。东临三民路与民族、民权街接壤,南抵长江、汉江交汇处,西连友谊南路与硚口区汉正街道交界,北至中山大道六渡桥。
不同于江汉其他街区在水上筑城的历史,满春街道早在唐代就已经存在平原,今勤劳一街39号的棲隐寺,就始建于唐朝,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明武宗正德十六年,明世宗朱厚熜赴京继位时曾路过境内汉水入江口一带,后人遂将周边河岸称作接驾嘴,在武汉方言的“润色”下又演变为“薛家嘴”。
明末,周边农副产品在此集散售卖成就了“集稼嘴”的美名,到清代时,集稼嘴一带已经成为汉口重要码头和渡口。清末,有张姓江浙人,在境内建满春茶园,今天的满春街道也因此得名。
早在明代,境内集稼嘴一带就已经成为周边农副产品的集散地,沿江帆樯林立,商旅密集。清乾隆年间,这里成为了银楼、海味、药材、布匹、纸张、杂货、商号的集中地,大街小巷里响起的是各类贸易批发商行的叫卖声,发达的商业也带来了相应的信贷业务,从鲍家巷到打扣巷,各种钱庄沿街而立。清中叶以来,长堤街聚集众多的打铜、打铁、绣花、做皮鞋等手工作坊及店铺。
建国后,水患根除,商贸渐兴,街巷遍布土产、日杂、影剧院、酒楼等各类商号店铺、娱乐场所,热闹非凡。
改革开放以来,科技和政策犹如一束光,穿透时间的缝隙,切割出未来的轮廓,工业、商业、服务业的共同发展点燃了增长的强引擎,列为全区重点企业的江汉开关变压器厂、武汉自行车鞍座厂、武汉汽缸垫厂、江汉皮革彩印厂和老新汉帽厂产品远销国内外。
以扬子江贸易公司为龙头的街道“两服务”经济迅速崛起,复兴商场、长城五金水暖商店、太平箱包公司等新办企业盛极一时。
1993年,境内第一座商业大楼桥西商厦落成开业,1995年,汉正街东端商业城、流通巷中档服装批发一条街、泰源一期大夹街服装市场相继竣工开业,逐渐成为布匹、窗帘、毛线和服装大市场,进销渠道辐射全国各地。
进入新时代以来,高新技术正在不断被重新定义,新一轮的经济革命已经打响,江汉区立于数字的潮头,把握时代的脉搏,满春街道也紧跟江汉区的步伐,数字之光穿过历史的云烟,通过解码和回溯淬炼出创新的火花,从制造换挡智造,满春街道也加速驶入产业转型的快车道。
长堤街作为江汉最古老的街巷之一,不仅是满春街道的代表,更是汉口从“草创到繁荣”的见证。
明崇祯八年,汉阳通判袁焻筑袁公堤抵挡后湖之水,同治三年,因为修筑了汉口城堡,堡内袁公堤失去挡水功能,居民便在长堤两侧修建房屋,挖平堤基,铺以花岗石条板,遂成为今日之长堤街。
不仅如此,长堤街内曾经还汇聚了各类行政机构、公关会所、道观庙宇以及许多行义举做善事的善堂,一直到现在,都可以在长堤街的巷子里看到一些清末民初的建筑。
走在长堤街里,像是穿越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举目望去是狭窄的老街,富有年代感的民房,蜘蛛网般的电线,这里的一切仿佛在默默讲述着这条老街的历史厚重感。
江汉没有哪条街巷,能够像长堤街这样新旧交融地水乳无间,过去活在现在的胸膛,新的长在旧的血肉上。
后方是待拆迁的旧房子,眼前是高耸入云的大厦,现代都市裹挟着往事风云,老汉口有过的一切,在这条街都有迹可循。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让一座茶园有了名字,也让这片街区有了名字。现如今已经不见了满春茶园的踪迹,但是它的存在却成就了麒派京剧的兴盛,也成就了周信芳先生追求一生的事业。
在满春街道,那些只存在于记忆深处,闲谈于饭桌之上的标志却远不止满春茶园一个,新华电影院是父辈们的欢乐场,中山大道和三民路交汇处的天桥上有我们遗落的笑声,盛源商场的货架上存放着我们儿时的梦想,满春花园里的高楼则是千禧年初无数青年人奋斗的目标。
当小巷的记忆在流逝的岁月里发酵,开始走进怀古的历史,然后逐渐被林立的高楼抹去,原本属于老巷子里的风,却仍然在不急不缓地吹着。小孩在巷子里跑来跑去,玩着他们的游戏,而脚下古老的青石板块,默默的在古巷的印记中,承载着历史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