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吴晓求:中国为什么出不了巴菲特?

吴晓求 国际金融论坛 2022-05-05


资本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总市值位居世界第二。但是,中国资本市场本身也存在着一些急需突破的问题,是哪些因素制约着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的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吴晓求教授在《中国经济大讲堂》演讲时,分别从三个方面为我们解读了是什么制约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他认为,只要中国经济是健康的,中国居民的收入是增长的,它这个增长的收入,用于银行储蓄的比例增长速度减少,这才是正确的。这意味着它有一部分开始投入到证券化的资产,包括股票和债券。首先主要是股票,这是一种积极的信号,这是推动中国金融结构变革的重要趋势。但是在政策解读上,必须要采取措施,让居民储蓄存款的增速不至于下降。如果这么下去,中国资本市场永远不会得到发展。“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去推动资本市场发展,是因为金融的结构变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资本市场发展。”


企业不透明


部分企业在上市之前的账目都是不清楚的,它会有意地规避税,它对税务局是一套账,对股东是一套账,管理层可能还是一套账,以至于董事长、财务主管都不知道哪一个是真实的,它想从这里面,寻找它的利益最大化,而这种行为,这种心理特征,这种文化和资本市场是抵触的。而资本市场,它的灵魂就是透明,你必须透明,因为大家拿钱来买股票、买债券,他一定是基于你的信息披露,一定是基于信息的判断,我来做出投资决策,当发现你给我的信息是不完整的,甚至是和事实相违背的,甚至是相反的、错误的、滞后的,那这个市场是没法发展。


但是,这个是可以改变的。我们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之后,通过无数的案例,无数的事实,我们发现尊重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人人受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通过资本市场发展,如果我们能够推动社会透明度的提高,我认为这就是巨大的进步


部分法律欠缺


当然中国的法律结构对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也有某种约束。中国是一个大陆法系的国家,它的这种灵活性相对是不够的。让什么样的企业上市?我们一般会选择它在国民经济中处于特别重要的地位、它有悠久的历史、它的赢利能力很强、它没有权属纠纷、它的规模很大、它为就业做了很大的贡献,当然这些东西都是很好的。


而资本市场要求你及时解决问题,因为我们在法律上的某种特点,比如说我们有些很好的企业选择到海外去上市,是因为它有很多的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它的一些企业的特点,不符合我们的法律要求,可是企业非常好,包括早年的腾讯,后来的阿里巴巴,也包括京东,包括现在小米等等,这些都是我认为最具有竞争力的企业。但是如果说按照它当时的状况来看,它显然不符合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要求上市公司的那些要求、那些标准,于是乎它达不到,它就不选择在这儿上市,它就走了。在这方面,我们应该说是相对滞后。


独特的文化心理


中国人几乎很少认为在股市上挣钱是光荣的。有人在股市上挣了钱,他都说他赔了钱,因为他挣了钱,大家对他很嫉妒,他的朋友会越来越少,明明挣了钱他说赔了钱,你的朋友会越来越多,因为同情你的人越来越多了。


我经常说,在这个文化里面,巴菲特很难产生。因为你要挣那么多钱,大家总觉得你有问题,你这个人有点不劳而获,凭什么你买股票挣钱,你挣了谁的钱,他会有这样一个疑问。而且我们很多人不认为股票是一种基础性的金融资产,很多人潜意识里面认为这是一种投机的工具,所以很少有人说买完股票,我要一直看它未来的成长,他买完以后晚上睡不着觉,看看第二天是不是涨了,涨了赶紧把它卖掉,这种行为特征非常明显。这个潜意识里面想说明什么呢?说明他把股票本质上没看成是资产,他倒是把房子看成资产,我们对资产的一种物理形态的要求是非常强烈的,是看得见摸得着。那房子买了,虽然在那顶峰买的,虽然也套住了,他不着急,说股票说套了他着急,实际上这都是一种文化上的一个特质、一个特点。


这些实际上潜移默化地对我们的资本市场的发展产生某种约束作用。当然资本市场的发展会把这种约束慢慢转换过来。所以这就是在中国发展资本市场,你会发现为什么不容易。这个不容易还体现在我们很重要的制度设计、政策的实施,它有时候和发展资本市场的战略目标是不匹配的,是相悖的。


作者 |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

本文刊于8月3日“IMI财经观察”

原标题《制约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推荐阅读

吴敬琏驳马云:用大数据搞计划经济,非常可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