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秋拍】揽半壁江山 惟宋元是梦——贺天健致丁沛渔《江山揽胜图》
张大千的山水独具潇洒,吴湖帆的山水极见静娴,而贺氏的山水则可称为豪迈。贺天健被傅抱石誉为“是继四王后三百年又一个山水画的整理者和集大成者”。其自九岁起就开始借临乡里藏画,至十七岁时,所临过的古人就已经有沈周、文征明、华冠、王烟客、王石谷、王湘碧。十七岁以后,开始受石涛、金农、罗聘等人的影响,学习写意画风。1911年贺天健考入上海中华书局,成为书局编辑,专任图画职务;而后又任民国第一书局编辑部任图画员。后寄寓上海,专门从事绘画艺术创作和研究。他临摹了中国历代各派名画,走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进行实地写生,常与吴昌硕、任堇叔等著名画家探讨画艺。
画面中以一百六十余字的题款,来说明贺天健对于青绿古法的研究和体味,“为正色”,他以宋元大青绿手法,使用乾隆名笺、明坑矿物质颜料、康熙御墨等珍贵材料,精心绘就一幅《江山揽胜图》。画面中“之”字形的山川、饱满的色泽和构图,丰富的场景,错落其间的田园草堂,片片帆影,文人高仕在其中互动,是他以强大的实践能力,追寻心目中对于两宋山水的一个梦。所题乌目山人是清画家王翚的别号。乌目山即虞山,现位于江苏常熟。本幅绘于1939年,正是其摹古功力最为炉火纯青之时,比之四王的精逸克制,他的山水更有一种探求宋元真山水的豪情。表现在笔墨上,沉雄朴茂,精奇伟丽,而又秀逸多姿,令人顿觉气势雄壮,境界开阔,有强烈时代和艺术感染力。
上款人丁沛渔,曾任上海中国银行行长,财政部库藏司司长,其雅好文艺,精于鉴藏,与诸多海上艺坛丹青妙手有所往还。有吴青霞《携琴探幽》、贺天健《显胜门搜幽》等多幅为其所作,而又以本幅《江山揽胜图》最为隆重考究。“欲以东南半壁江山揽之”,无论从画面内容还是施用画材上来看,均是最为用心倾力之作。本幅曾为2002春上海拍卖会封面拍品,成交价为46.2万。
贺天健曾去常熟看虞山,去看黄公望曾看过的拂水崖。“世界上有三个山水境地:一是人世间的山水实境,一是唐宋历代诗里的山水境地,一是画里边的山水境地。”最初的贺天健认为人世间的山水始终没有诗画之中的山水好,为了证实这一点,他曾多处寻觅与诗画中相似的山水实境。后来究溯根源,直追宋元后,才恍然大悟“才知道宋元人的画所以好,是从真山真水里去学来的”于是,又改变了对真山真水的看法,以“师法造化”来要求自己。
三十年代,贺天健崛起于海上画坛。1931年,贺天健与叶恭绰、黄宾虹、陆丹林、钱瘦铁等共同发起成立了上海中国画会,并担任《国画月刊》和《画学月刊》主编。彼时恣情纵意的“ 野逸” 画格借由对“ 四王” 因袭摹古的批判,而在海上画坛有渐然成风之势。伴随着对有清一代文人山水画唯究笔墨而忽略造型倾向的反思,贺天健主导兴起了一股上溯五代、宋元画风,重归写实、造境之路的画学思潮。这突破了南北分宗数百年来的森严壁垒,极大程度地改变了画家对中国画学的狭隘理解,为山水画的多样化选择和时代性变异奠定了基础。
在后来的《学画山水过程自述》中他说道:但是接着来的便是粗豪放逸的一种阔笔气派画,就是石涛、八怪等在上海的抬头。不料在这风气一开,也成了和四王势力一般的局面,在市上凡气派笔墨不如此便是不好。后来我到美专授课,学生皆喜欢大笔挥挥,一提到工细而规矩的画,就有多数人认为风格不高,不肯学它,而我却因此有些忧虑。同时有一些乖觉的人,在这时便大笔挥挥,不肯下苦功了。恐怕这种风气弥漫全国后,国画有陆沉的危险。”在他看来,“ 四王”一系的正统文人山水固然有陈陈相因、渐趋僵化之弊,但如只一味地强化野逸山水的生动之趣,却也可能把以追求博大深厚为目的的全景山水画传统引向小品化、简逸化的方向,甚而导致技法的荒率与懈怠。因而他的画既强调师宋人之画,取其写实与刚健之气,也注重师元人之画,以高度的笔墨表现力抒写兴味怀抱。这种对传统与现在结合思考的纵深,正体现了他意在集其大成,并最终人为我用、法为我化的努力。
中国嘉德2019秋季拍卖会
预 展
11月14日-11月16日
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 / 嘉德艺术中心
(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 预展时间 11月13日-16日)
(邮品钱币 预展时间 11月17日-19日)
拍 卖
11月16日-11月20日
嘉德艺术中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