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学校白皮书》开启教育改革新征程
2016年11月17日,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深圳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深圳市南山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和中国·未来教育谷的联合承办下,第三届中国未来学校大会在深圳隆重召开,此次大会聚焦于未来学校的课程构建,尤其是未来学校课程的“契合、融合和联合”问题,会上首次公开亮相了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和未来学校实验室联合发布的关于深化落实“中国未来学校创新计划”的白皮书——《中国未来学校白皮书》。
为深入贯彻落实“互联网+”教育的国家战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中国未来学校计划已被列为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该项目的启动,加强了各地、各校区的沟通与协作,组建了覆盖全国的“中国未来学校联盟”,在全国范围内获得了热烈的响应与支持。
《中国未来学校白皮书》不仅郑重提出推行未来学校计划已势在必行,还深化了未来学校的理念,全面系统的描绘了未来学校的基本特征,并在此基础上重点阐释了中国未来学校计划的实践路径,《中国未来学校创新计划白皮书》的发布将为中国未来学校计划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引导和实践支撑。
时代的更迭对人才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技术的革新重新界定了教育的发展趋势。面对考验,未来学校计划无疑是中国教育实现改革升级的必由之路。
世界各国教育的发展,不仅基于对过去人类知识技能的传递,还要着眼于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向,因此,世界各国一是加强研究,为教育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知识贡献;二是致力创新,合力解决全球教育难题;三是深度合作,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
世界各国针对教育创新进行着积极的尝试,例如新加坡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俄罗斯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等,这些走在教育改革前沿的国家所做的有益尝试对未来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未来学校创新计划,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十二五”发展规划重点任务,也是履行“一流国家教育智库”的使命。旨在基于“云”背景,将各种先进技术应用于学校教育实践,推动教与学方式转变,创造高质量、多样化的学校形态。围绕“学习环境、教学技术、教与学方式、学校组织管理、实施课程”等五个方面,将以“中国未来学校创新联盟”为平台,以“未来学校实验室”为载体,构建10所未来学校示范校、100所未来学校项目校和1000所未来学校联盟校,开展分类实验和研究工作。并立足中国实际,融合中—欧盟、中芬、中英等未来学校项目,提供信息化的整体解决方案。
打破单个传统意义的教室概念,未来学校的建筑将提供无限可能性的互动式空间,把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环境相融合,打造便于社交、研讨与分享的未来教室。
建立特色、多元、全面的课程体系,实行STEAM教育、艺术、体育课程的多元构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而非教育的客体,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利用合作学习、混合式学习、深度式学习等转变学习方式,用新型学习方式和未来教师将结合,通过生活化的、游戏化的、社会化的学习,构建互动、高效的现代化课程。
未来学校的组织管理形态必将打破僵化的教育体制,优化教育技术与组织形态,合理利用经费、精力投入,充分发挥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开启“互联网+教育”的新模式,将把线上线下教育双向协调互动,通过课程的改革和授课方式的创新让学生收货更多的知识。
未来艺术中心将着重于学生才艺的丰富化,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实现对学生未来核心素养的培养。
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势必依靠教育,建立国学启慧中心,将书法、武术等中国优秀的智慧结晶在教育升级中加以传承和创新。
未来的学校应是“云”教加上实践场,用先进的技术武装,把最新的科技带入课堂,让学生接触最新最前沿的科学知识,打造高素质“未来学生”。
学校是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人才的摇篮,教育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知识和人才辐射源,通过社会践行中心加强学校与社会的沟通和联系,以免二者脱节运行。
创建多种多样的生活体验课堂,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未来体能中心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康的体魄才能更高效的学习。
建立情绪行为中心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对不良情绪进行正确的疏导。
面向未来,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塑造符合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也是未来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教育的革新、学校的升级离不开世界各国的合作和沟通,需要我们的协同创新,期待中国未来学校创新计划在实现中国教育的信息化、国际化和现代化上做出卓越表现,推动世界教育迈向新征程。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未来学校实验室
未来学校实验室北京展示中心: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中路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