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Ta们 | 倪闻天:小时代里的剪片人

成为读者请+ 北窗 2023-02-21

编者按:


最近,《小时代3》与《后会无期》两部影片正在上演一场票房和口碑的争夺战。龙争虎斗的结果暂且不论,电影背后制作团队们的努力却不可无视,作为产业环节上必不可少的链条,他们的劳动与付出值得尊重。


今天,北窗找到《小时代》三部曲预告片剪辑的操刀人倪闻天,聊一聊他如何在这个文化产业大发展的“小时代”里,用一股狠劲儿做好剪片人。



文 | 筏雾




采访之前,我已经有一年多没见过闻天。毕业之后,他似乎成了别人口中的人物:


“闻天最近特别忙,在屋子里剪片子一剪就是一天,也顾不上吃东西,出门才发现已经深更半夜了。”

“他最近又有好几部片子要剪,连哥几个吃饭都没空来,大忙人一个。”

“看《同桌的你》了吗?那个预告片是闻天剪的!”

“现在他都是制作总监啦!干得不错呢。”

……


那天晚上能见着这个劳累有人心疼、成功有人高兴的大忙人,归功于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冒。在他短暂病假的尾声,我逮住刚退烧的病号,愉快地唠了顿嗑。


倪闻天,北京太空堡垒文化发展有限发展公司制作总监,全权负责预告片制作。太空堡垒虽是一家年轻的公司,却已在大陆稳坐电影预告片制作的第一把交椅,业界口碑的得来,他功不可没。


餐厅的门准点被推开,闻天走入视野:戴着一副黑框眼镜,顶着一头稍长但不挡眼睛机灵光芒的发型,踢踏着一双夹脚凉拖,没啥图案的T恤配着短裤,休闲而不失态度——一看就是文艺挂的。


这个精瘦苗条、肤色古铜、刚恢复正常体温的年轻人大步流星地走来,矫健精神,丝毫没有病态。还没坐定,把客套的寒暄说完,他先问起我来:“最近看什么好书了吗?”


这个问题并不陌生。闻天喜欢读书,尤其是故事性文学性强的作品,经常几次不分时间场合地搜罗书讯,比如年初刚给我发完新年贺词,下一句就讨论起《卡拉马佐夫兄弟》的可读性来。


我反客为主,“你最近在看什么?”


“在重读《推销员之死》的剧本,短篇小说集《上升的一切必将汇合》,还有日本作家乙一的《ZOO》、《Goth断掌事件》,和白先勇的《寂寞的十七岁》。”闻天有点儿不好意思,“总是同时看好多,不能一次看一本。”


可以毫不犹豫地说,眼前这个小伙子是个勤奋的人,读得多,动笔也勤。他的豆瓣页面上,标记着300多本读过的和200多本想读的书,从国内的贾平凹、余华、刘震云到美日英知名作家,眼花缭乱。工作不忙的时候,也会坚持写点儿东西,多为小说或者剧本。


“起初我会苛求,想字字珠玑,写一句改半天,后来意识到这样抠字句很误事,渐渐把重心放到构思上,先把想到的思路堆出来,有时间了再修改细枝末节,总之保持在一种创作的状态。”他口中的写作,如三餐一般稀疏平常,“去年,我花了两周写完短篇《一九八四年之后》,应该是第一篇公开发表的完整小说作品。”


闻天在豆瓣阅读上发表的小说处女作《一九八四年之后》


看电影、剪片子、看书、写作,看故事、讲故事、读故事、写故事,闻天的生活似乎就是关于故事们的故事。




荧幕渐亮,故事的第一个画面,是爸爸带着四五岁的闻天走进电影院。


“苦海泛起爱恨/在世间难逃避命运/相亲竟不可接近/或我应该相信是缘分……”


《大话西游》主题曲响起时,我们年幼的男主当然没有完全理解结局。虽然常被喜欢电影的文青爸爸牵进影院,可小毛孩怎能参透爱情的个中滋味。哪知看了《大话西游》和《青蛇》,这位还没座椅背高的小不点儿竟莫名感动,整个人似懂非懂地“被电影里那种失去找不回的痛苦所抓住”。


许多年之后,面对掘坟追问他心路历程的我,闻天果然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看《大话西游》的那个晚上——大概就是从那一刻起,又多了一个人拜倒在电影艺术的裙下。


幼小内心初埋的火种,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并非一路顺风地烧成烈焰,而是被不断修正的自我认识和未曾减弱的兴趣熄灭又点燃。


屏幕打出观众喜闻乐见的字幕“十年之后”,画面跳跃到高中时期。


这个年纪的闻天,想法丛生,写出人生最初的两个动画片剧本。一个是对《弗兰肯斯坦》的改编,一个是讲沙僧的爱情:他跟一个女妖怪恋爱,后来妖怪被打死,变成了沙僧的胡子。


“当时我拿到班里给大家看,有女同学最后看哭了。那时候特有成就感,也萌发了自己未来真的可以试着走走这条路的看法。”


无独有偶,对影像的初实践也是旗开得胜。他为高中成人仪式做的视频别出心裁,把老师们18岁时的照片与当下的模样进行对比,画面一出就轰动全场。他设计的仪式新流程,自然地由起初的搞笑转入动情,让每一位同学喜悦又酸涩地认识到:我们的18岁来了。


“那个视频反响特别好,我们就索性把它刻成光盘,供同学们购买。5元一张,全年级500多人,卖了400多张,赚了不小的一笔。后来汶川地震,这些钱也全捐给了灾区。”


小试牛刀之后,闻天意识到自己有点儿做视频的能力,对有创意的、搞笑的视频萌生强烈兴趣,虽然看不清前路,也算有了一个模糊的方向。在这个发觉自我与塑造自我的过程中,他走了一条野路子。


被保送到北大朝鲜语系之后,闻天身在曹营心在汉,捯饬视频的时间远多于学外语。他与室友看到网上的搞笑视频合辑,也模仿着拍了一些片段。


“现在回过头看,感觉特别特别low,真是特别low!”翻出黑历史,男中音平淡的语气首次出现强烈的情绪,“当时光是视频格式转换问题就把我卡住了很久,加上也不会用剪辑软件,只能在假期瞎琢磨,搞了很长时间,最后总算掌握了剪辑方法。”


大一开始旁听艺术学院的专业课程,大二正式报名学习艺术双学位。平日里把握每个练手的机会,帮学院、团委、国际合作部做活动视频。“不管做多小的视频,我都比较用心,所以也总比一般人做得好看、好玩儿。”


当然,谁没个碰壁的时候。尝试找路的人,正是因为撞了南墙,才走到正确的方向上。大学时期拍珠宝广告就属于“噩梦”:微距摄影打光难度大,拍出来的效果总是不尽人意,令人怀疑自我。制片方不留情面地否定了闻天的拍摄质量,却肯定了他“片子剪得很牛”。打个响指,脑筋一转,没错,拍得不好可以剪得很好——就这样,他专攻的领域由拍摄转入剪辑。


闻天在2011年拍摄的MV作品《我的歌声里》一度登上优酷视频首页


至此,故事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总算绕回到主线上。




如今,工作两年的闻天已成为大陆顶级预告片公司预告片部门负责人和首席剪辑师。这些成绩的背后,运气只是谦辞,就算抓住了命运转折点的机缘巧合,仍少不了懂得把握时机者的有备而来。


大四的时候,与想找“正常”工作的大多数人不同,闻天舍弃了韩语这条路,决定按自己的想法走一走,一边准备报考北京电影学院的研究生,一边留意着影视圈里的工作机会。那时的他尚不知,一扇门已经悄悄打开。


闻天摄影作品


2011年冬天,尚未成立公司的太空堡垒工作室招聘实习生。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闻天走进了位于太阳宫附近的一座二层小楼。


“进门之后,首先看到满屋子都挂着大幅电影海报,音棚里一个特别大的调音台,配了6个音响。”回想起最初的生涩,闻天忍不住笑出声来,“现在想想设备其实挺简陋的,但那时候没怎么见过世面,看见什么都觉得牛,一下就被震住了。”


面试的氛围很轻松,实习期考题却很难:做一个华语电影混剪,限期3个月。


“我的头一下子就大了。”硬着头皮上!就这样,闻天领到同年上映的所有华语电影,整整一箱DVD。他从头到尾看完50多部片子,记下想用的片段与镜头的时码,再用电脑一一剪出,平均剪一截花费20分钟。5分多钟的成品视频,足足做了3个月。


凭着这股子坚韧与执行力,闻天按时交片。“老板很满意,我就这样入伙了。”他腼腆地笑笑,不经意地点了一下头,“这份工作其实超出预期。毕竟公司接的都是一线院线的电影,我能跟国内顶尖电影团队合作,干自己擅长和喜欢的事情。”


华语影片混剪放到网上,点击量很快就过了百万。这是后话。总之,剪片人的小时代至此正式拉开帷幕,如要配乐,是欢天喜地的唢呐声。




入职之后,老板直接布置下来给《匹夫》剪先导预告片的任务,剂量和难度都“上得很猛”。当时片方的期望非常高,同时还找了一位美国剪辑师,无形之中也是不小的压力。第一版拿出来,碰了灰,“不行”。闻天不服气,又要了一个礼拜时间重做,再跟美国剪辑师比稿,导演和片方都很喜欢,大获全胜。额外的功劳是,公司的预告片品牌也借此慢慢竖立起来。


在工作室发展壮大到公司规模的过程中,捆绑在其中的个体,也要经历一系列考验,完成自我升级。这一路的艰辛,也只有过来人才知道。


聊起最苦的日子,闻天挠挠头,望向上方,“总觉得吃了好多苦,真要说的时候又想不出什么。”


在不大的房间里连做两天剪辑,觉也不睡地连轴转,甚至饭都顾不上吃,这一度是家常便饭。有一回,他作为导演外出拍广告,却因资历浅被指派来去。司机开车拉着一箱器材去片场,因为后门没关好,半路一盏道具灯掉下了车,司机毫不犹豫地命令闻天去捡。当时车就停在川流不息的马路中央,“我刚下车就差点被身边嗖嗖开过的车蹭到,心惊胆战的。没办法,还是得去捡灯。”


闻天为《小时代》制作预告片的工作照,导演郭敬明在旁审片


这道升级的关卡把眼高手低、心高气傲都蜕了去,唯一要做好的,就是踏踏实实剪片子,锤炼技艺。很快,进阶的门轰隆隆地敞开,这一次,公司实现了流程的科学化与国际化,打开了一片新天新地。


“那时剪辑师拿到片子,要一人从头干到尾,剪辑、音效、配乐、特效一条龙,消耗很大,特别累。后来我们开始研究好莱坞怎么做,到处找资料学习,在国内的电影节上,瞅着国外预告片公司就问,逐渐熟悉了关键原理,做出一套新流程来。”


按照好莱坞的运作模式,制作预告片的过程被切分给声音、剪辑、特效三个部门的不同负责人,流水作业。大家先集体观看新片,策划部定下宣传大方向,完成预告片结构和情绪曲线的设计,声音部门依据影片恐怖、惊悚、犯罪、爱情等范式,从包含十几万首版权音乐的曲库里面找配乐;剪辑做出起承转合和断口,随后加上特效,就可以给片方看。片方审过,套上正片画面,调两三天颜色,再经过混音,就可以交片发布。


走上程式化的流程后,不算修改时间,一般两周可以完成一部预告片,高效了很多。两年时间里,闻天为许多国内外院线电影制作过预告片,细数其中的苦乐,他滔滔不绝,我们的对话节奏也快了起来:


“给《富春山居图》做预告,前后折腾了很久;《爸爸去哪儿》因为Kimi哭的镜头太多,在粉丝的要求下改动很大;《小时代》属于剪得比较顺利的,前前后后剪了三部,当时第一部剪出来反响特别好,单支预告片全网浏览量很快就超过了2500万;前一阵剪《黄金时代》,因为宣传方、老板、导演、主演、编剧的诉求不一样,反复修改,挺痛苦的;最近新发布的作品是《我的早更女友》,电影挺有意思。”


“你剪的预告片跟别人的不同之处在哪儿?”


“预告片就是要讲一个跟电影不一样的故事,都要按照电影本身的质感来做。我追求的是视觉上的激烈和张力,要来劲的。技术上我最在意节奏。”说着,他指向座位旁边的装潢,“节奏无处不在,你看那边,一根柱子一个窗,柱子窗户柱子窗户,这就是节奏。预告片也要有这种节奏,比如起高潮之前压下来,整个片子要有起有伏、此起彼伏,何处中断插入节奏点,如何叙事,哪里留悬念勾住观众,都是很有讲究的。”


闻天摄影作品中元素的疏密,也是节奏


“剪片过程中最头大的事是什么?”


“一是怕片子本身质量不高,而片方对预告片提的要求却特别高。二是怕片方给特别笼统的意见,比如在看了预告片之后说‘啊,这个不够牛逼,不高端,显不出档次’,不给你具体意见,这就很难修改。预告片是宣传营销属性的视频物料,宣传方和导演应该明确这一点,针对内地观众的口味和习惯,给出明确具体的修改意见,才对我们有帮助,而不该一味地从创作角度出发。”


闻天至今最满意的作品,是给《黄金时代》做的一版预告。虽然被片方毙掉了,不会被大家看到,他也不觉得很遗憾:“其实这些作品就是个广告,功能性很强,最后使用的版本也是为了宣传电影,不算很私人化的作品,牺牲掉也就不那么遗憾。”


“最喜欢的夸奖是什么?”


“导演或者老板说片子剪得符合要求,超出预期;看到网民评论说觉得预告片比正片好看,说剪得牛逼,看了预告片特别想看电影。”


“有过差评吗?”


“预告片质量比较均衡,没有什么差评。”


故事讲到这里,顺风顺水,波澜不惊。闻天找到了自己的路,并把它走得平稳、坦然。


那,然后呢?




把爱好当作职业的人,往往有自己的苦闷。


“会烦吗?”


“会烦。”闻天实话实说,毫不掩饰,“但对于年轻人,这仍然是个好的选择,你会干得起劲儿,将来也不后悔,不会去想要是我当年做什么就好了、现在说不定就怎么怎么样了。对我而言,喜欢和擅长,足够支撑我克服一时的不耐烦,继续走下去。”


他总是强调一股子“劲儿”。选择行业的标准很简单,就是喜欢。无关放肆与克制,甚至可以不用浓烈到“梦想”。


当市场把贪婪的目光投向涌入文化产业发展缺口的热钱上时,不乏急功近利想入这一行的人。“其实根本不是他们想的那样。”在闻天看来,不少年轻人太容易迷恋事物光鲜的表象,喜欢有意思、热闹、能赚钱胜过事物本身,并一道忽略了做好一件事的必要条件。


“很多人会在微博私信我,问怎么剪预告片、怎么做混剪。我虽然在知乎系统回答过,但其实这真的不是纸上谈兵的事。”


据我所知,闻天是一个抵触“器材党”的人,他反感把参数背得滚瓜烂熟,因为这些都是“最容易得到、最容易炫耀的东西”,而真正牛不牛就要看拍出来的片子,最直接,一目了然。简单的标准里,是用满满的自信撑起的实用主义。


他认为,“做好一件事”应该分为这几个步骤:想到去做、说出来要做、真的做到、做得游刃有余。“那些问我如何剪片的人,只到了说的阶段,真的去操作直到能够控制好所做,路还很长。”


对于同样想从剪辑切入文化行业的人,闻天给出了这样的忠告:打好基本功。用充足的积累提高技术,多看书、多看片子、多分析,反复学习业界标杆的作品,从模仿到掌握,找到属于自己的门路。“要有股狠劲儿,对自己狠,也对别人狠。”


大学期间,拍片时出了事故,闻天磕了个头破血流


话音一出,我的脑海里勾勒出这些画面:在太空堡垒实习期看遍50部良莠不齐的片子选取混剪素材,拿着《匹夫》毛片在第一版预告被毙后顶着压力主动要求制作新版最终完胜美国剪辑,半夜独自在公司完善剪辑却遭遇机器当掉只得赶在天亮前重新来过……在工业环境不那么令人满意的情况下,他就是这样狠狠地在小时代里“做好一颗螺丝钉”的。


发表在知乎的《如何剪辑一段 2012 内地上映影片混剪视频?》这篇文章中,他这样阐释完成混剪的最后一个步骤:做到问心无愧就可以发布了。


用闻天的话说,无论是混剪也好,制作预告片也罢,都是个“良心活儿”。当我抛出“如何以一己之力推动社会进步”这个终极问题时,他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做个好人。往小处讲,是做好自己的事,用好的思想去影响新入行的人;往大了讲,则是把正向的东西带给行业,规范流程,让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整个工业体系都得到完善。


采访尾声,我忍不住遥想,一个喜欢看电影创作手记、熟读《雕刻时光》《贾想1996—2008》《导演功课》的剪片人,会止步于狭小的剪辑室吗?


写此文的当天,我读到纳博科夫在自传追述中的一句话:“尽管透过迷雾看不见太多东西,不知怎的总会有那些看着正确的方向的极乐感觉。”


我终究还是没有得到上面那个问题的确切答案。吹散故事结尾的迷雾也许并不重要。起码,这个年轻人走在自己喜欢的路上,有热血,有底气,有望着正确方向的极乐。


而这无疑就是最好的时代。


点击最下方的“阅读原文”,收看倪闻天最新作品《我的早更女友》预告片





北窗”专栏设置——这些都可以投稿

  • Ta们 | 人物记录

  • 打败时间 | 书、影、剧评 游记城记

  • 公共收听 | 文史、公共记叙思考,公益推介

  • 五四街29号 | 阳光下眯眼动笔,笑侃世界

  • 二手也是一种态度 | 不分享会手痒的好文


另有编读互动、线下活动,敬请期待。
订阅后回复“目录”可查看各栏目往期精彩文章。


北窗将在周一、周五推送原创作品,周三不定期推送编读互动,仅二手专栏推送二手作品。登载图文版权均属北窗,如需转载,敬请联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