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生六记 | 回乡记:大决定,小生活
编者按:
北上广or回家乡?这是一个问题。
在外上学的游子们,多多少少都被这个问题困扰过——是在外打拼佳节相逢,还是早早回到故人故土熟悉的怀抱;是硬挺着漂在大都市,还是承受心理落差享受现世安稳,是去是留,都需要勇气。
达达来自天府之国成都,从他几句话里冒出好几个“过的去啊”便可感知他与生俱来的随和。他用自己最平实的文字与坦诚的心,记下了回家乡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也许这生活并不迷人,但日日都达到“过得去”的水平,何尝不是一种福气?
文 | 达达
回家,可能并不是一个深思熟虑的决定。
弗洛伊德讲,当你做小的决定时,应当依靠你的大脑,把利弊罗列出来,分析并作出正确的决定;当你做大的决定,如寻找终身伴侣或寻找理想时,你就应该依靠你的潜意识,因为这么重要的决定必须由你的心灵深处的最大需要为依据。
对我来讲,这段话无疑指导了我的生活:在学校的时候,我把“大决定”的范畴不断扩大,一直随性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体现在找工作这种真正的大事上,就是以“不限城市、不限行业、不限工作性质”的状态进行,最多去掉几个肯定不愿意的选项。9月开始帝都海投,互联网、咨询、快消、国考、事业单位……总的来说并不顺利。11月发现成都有份还不错的工作,工作性质、薪酬待遇、发展前景等条件都“过得去”,面试的时候对单位也印象颇佳,就动了回家的念头。2月更是在园子里遇到一位铁了心想毕业就回成都的小师妹。最终决定的时候,导师和父母都很支持,回家也就顺理成章了:工作有动力、生活安逸、家(佳)人相伴,一瞬间,《钢的琴》里面的经典台词在我脑海里划过:“TA终于过上了梦寐以求的不劳而获的生活。”这还真是“心灵深处的最大需要”啊……
至少在现在看来,回家,是会让我舒服的决定。
有美食,有幸福
决定前我还是很理性地征求了几位基友意见,在小西门边的“饭馆”里边吃边聊。只不过,一位说我叙述利弊的言语里已经充满了主见,就顺着我的想法替我坚定决心;而另一位特意请来扮演反方的同学,也就稍微罗列了一下留校的好处,就放弃抵抗,跟我进入吃串喝酒的正题了。
在北大的时候,夜宵最爱炒饼,小西门外,多加一个蛋,在冬夜里给我带来过好多温暖。相比起来,炒粉过于油腻、炒饭过于精致,而炒面则少了点口感。回成都以后,就找不到这个好东西,有时跑完步与自己做斗争时,也会感到遗憾。
只不过,这个些许的遗憾,比起置身于美食之都的幸福感来说,实在是算不得什么了。以前每次假期回家,都要抽出一个整天,去人民公园找点蹄花和锅盔,再走到贺记吃几个蛋烘糕,然后穿过天府广场,或者左转到华兴街来碗煎蛋面,或者右转到春熙路去吃每次都说没以前好吃但一定要吃的钟水饺。零碎的时间则去周围享受遍地都有资格巴适的锅巴肉片、回锅肉、宫保肉丁、麻婆豆腐。最后嘛肯定是以一个红红够味的火锅收场。
作为一个吃货,对于完成以上流程总有一种朝圣的虔诚,是一项必须完成的仪式。
家乡非高档餐厅里荡气回肠的火锅
这种回乡大快朵颐的体验,小伙伴们肯定都有同感,中华小当家里寻找“料理的原点”也就是离家的游子才能体会。在家乡,永远有人均20好吃好喝的享受,永远有“苍蝇馆子”到高档酒楼的各种选择,也永远不会有豆腐脑是甜还是咸、吃火锅蘸油碟还是麻酱等等争论。民以食为天,生活的幸福感,就体现在一个“吃”上。
但置身美食之都,有时选择越多越痛苦,外地同学来过好几拨,我每次都在犯难,不确定带他们去哪里腐败。寻觅“更好的”“正宗的”火锅抑或苍蝇馆子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确定“味道”“环境”“距离”等维度在食客心目中的权重大小,也不确定苍蝇馆子里冒菜香味能否抵得过多走两公里路的代价。遇到这种“大决定”,那还是交给我的内心吧……最终还是总结出了特殊的技巧:在朋友住处附近用点评设定一两个各方面都过得去的保底目标,然后期待着在路上找到一个人多的地方,那就可以果断一试,用脚投票的食客们总是最给力的。尝试了几次,效果都还不错,未知的小惊喜。
离家近,有空间
我不是一个恋家的人,以前假期也很少回家,“去国怀乡,忧谗畏讥”,不想去面对“为什么不读博”“为什么不出国”等等问题,这可不是用“内心深处的决定”就能过关的。现在已经过了讨论这类问题的时候,回家可就多了几分轻松,但我依然宁可住在没有空调的宿舍里——虽然离家也就四五十分钟车程,但借口各种聚会,搞不好一个月才会回去一次——但是心理距离是很近的,那种想回立刻就到家的踏实感,便是我一直喜欢的“离家近、但不太近”,留有空间,也便于照顾。
要想离家不太近,买房就是所有人考虑的事情。除了美食,成都的房价也基本令人满意。与帝都相比,成都空气一样糟糕,交通一样拥堵,除去房价的生活成本可能还会更高一些,然而可能是宇宙中心五道口10万/㎡的房价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回忆,帝都的种种好处可能就被这种“屌丝勿入”的倨傲给掩埋了。相比起来,成都的房价简直只能用“业界良心”来形容。大家讨论的单位是“千”而不是“十万”,南三环左右最繁华地区也就比10000/㎡稍高丁点,比起杭州、厦门、苏州,也低了很多。我周围的小伙伴们大都用了不长的时间就买房买车,虽然也就是自己攒下的1w与父母攒下的XXw来安居乐业,但至少对于好多刚出校门的年轻人,这已经是一种温柔的对待了。
离家近,地理上的亲近会带来情感交流上的奇妙变化。这一年来,不知道为什么,跟爸妈通起电话来感觉上远比在学校的时候亲切许多,有时候还会讨论一些工作问题,从父母身上吸取养分和力量。可能距离远的时候,有大事才会聊聊,近的话就随意许多,小事也愿意分享吧。
有时候周末回家,能蹭上爸妈的同事朋友几家人郊游。成都周边安逸的地方太多,一两个小时车程内就能找到颇多有乐趣的地方。一路优哉游哉,高兴了就停在路边,欣赏欣赏,再玩会自拍;下车后找个鱼塘钓钓鱼,打打干瞪眼,他们有奇妙的“抽税”“疗伤”机制,激战一下午就顺便把晚饭钱也打出来。
父母朋友坐着乐呵儿,我拍照
晚上奔向下一个小镇找点特色野味,吃什么未必是重点,因为饭桌上总是最愉快的地方,爸妈们讲起过往的趣事总是滔滔不绝:一起住在集体宿舍时候的回忆、子女们高考胜利后狂歌纵酒的喜悦、某次愉快或者坑爹的出行、512后痛并快乐着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有些段子可能听了不止一次,但每次都有每次的乐趣。有那么几个时候,我会发现,他们的脸上浮现出发自内心的喜悦,眼睛里泛着明亮的光。在那一瞬间,我会觉得,我所做的决定是正确的,所放弃的东西是值得的。
老地方,新生活
回到成都,虽然离开校园,开始工作,但我依然可以有着校园的感觉。单位里有二十几位同批入职的小伙伴,大家住在集体宿舍里,早晨一起乘坐40路百万豪车从村里进城,晚上尖着鼻子循着香味蹭饭,不请自来。饭后收拾了有时就召开“大麻委(大源村麻将委员会)常委会”,小赌怡情。大家分享与吐槽着工作中的趣事与郁闷,成长中有一批能愉快交流的朋友实在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在成都,重新加入高中同学的聚会当中,今年夏天几次大聚分外开心。开飞机的莽子哥已为人父修成正果,华西的肉博士还始终专一地保持单身;麻省的方丈在搬砖之余已经练起一身肌肉,野战的胩爷总是带起酒桌的节奏……生活不易,每次聚会, 7点、8点、甚至11点下班的小伙伴都是常态,但在一起就总能回忆起过往愉快的时光,每次都有聊不完的八卦和固定的洗刷对象。如果说时光在哪里刻下了痕迹,那就是饭后活动的时候,省内小伙伴们砌牌、摸牌、打牌一气呵成的熟练动作直接把我吓离了桌子。自觉离开成都太久、业务实在是不熟,起身后还是暗自庆幸,跟这帮不知道是来参加同学会的还是来挣生活费的血战到底实在是太过凶多吉少……
原来一起玩儿,现在一起玩儿同学儿子
回乡之后我的一大乐趣是“当地陪”,有时候甚至希望能拦下转向泸沽湖或者九寨沟的过路客——那些因为回乡而自然联系变少的帝都的小伙伴,包括球友、损友以及基友,一旦出现在我的地界儿,都是我最珍惜的重逢的机会。只不过小伙伴们行色匆匆,彼此“接见”的机会偏少。唯一值得欣慰的是,虽然生活交集已经不多,但一见面就总有说不完的话、吐不完的嘈。
家乡的文化生活和我预料的差不多,与帝都魔都相比,成都真是“小城市/大农村”。作为一个妹子是艺术学院姑娘的文艺青年,上学时的我很喜欢看音乐剧,今年将在北京上演的《Avenue Q》和年底在上海的《Elisabeth》都是我很期待的剧目。可惜,成都偶尔有个《猫》就算不错了,就算来了好剧,价格也离谱——去年8月,好容易盼来携《活着》来成都的孟京辉,我在脑补着50、100的帝都学生票价格,对比实际公布的价格,感觉性价比着实不高。本来计划开场后寻个黄牛,两三百亦可接受,只可惜白日做梦而已, 500的票怒卖1000,成都人民对文化生活的饥渴可想而知……闲时翻翻永乐票务和大麦网,发现北京的演出是700多场,成都是70场。要是除去演唱会的话,就更是寥寥无几。可是到演唱会上去“骚皮”,在汪峰的演唱会上大喊“章子怡”引领全国风潮,又与我多年来受的教育不符,好在去年有哈达迪、今年有阿泰斯特可以看,否则我的整个业余文化生活就只有dota2和炉石传说了……
至于工作么,忙碌、但也能够平衡。我不喜欢每周100小时的拼命工作,也不喜欢无所事事效率低下的日子。一年时间,工作逐渐上手,不算太难,但做好也不容易。有时候写报告、做ppt,就像回到了学校、回到老板身边。有西门子、美敦力这些“高大上”公司落户的小小成就感,也偶尔有计划赶不上变化的烦躁。
在高新区做一份“过得去”的工作,引进项目建设家乡
偶尔,在微信群里看到全球各地充实成长的同学们,也会感叹自己成长之慢。在我吃锅盔的时候帝都的同学已经参与100亿收购Pizza Express 的大项目了;当我看新闻关注习总书记提到C罗这样花絮的时候,魔都同学分享的是10亿欧收购了葡萄牙最大的保险公司的项目,她们做的;有时候处理省上、市上、区里转发的某个文件时,突然意识到文件的某个参与制定者很可能就是我的某位师兄……不过郁闷总是一扫而过,老用“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来安慰自己,哪有那么多N全其美的事情呢?既然自己选择了,那就take them all好了,至少,还是与内心的期望所契合的。
成都也许并不是最典型的“回乡”之地,我一年的体会也远远算不上充足。不过点点滴滴感受下来,觉得短暂人生,寻找一个自己舒服的地方,会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情。
“北窗”专栏设置——这些都可以投稿:
Ta们 | 人物记录
打败时间 | 书、影、剧评 游记城记
公共收听 | 文史、公共记叙思考,公益推介
五四街29号 | 阳光下眯眼动笔,笑侃世界
二手也是一种态度 | 不分享会手痒的好文
另有编读互动、线下活动,敬请期待。
订阅后回复“目录”可查看各栏目往期精彩文章。
北窗将在周一、周五推送原创作品,周三不定期推送编读互动,仅二手专栏推送二手作品。登载图文版权均属北窗,如需转载,敬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