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早看这个片,能少很多死变态

帅呆的sixgod 六神磊磊读金庸 2024年09月19日 12:22

文/六神磊磊
《里斯本丸沉没》豆瓣都到9.3了。

排片不一定多。如果近处没有排片,可以稍微走远一点去看。值的。

打算用简单的方式来说一说这片儿。

很长时间以来,创作好像都有一个不可能三角:事实、人性、自豪。

讲人性,要自豪,好像就不太方便讲事实。反过来,讲事实,讲人性,往往就不太方便自豪。

《里斯本丸沉没》完成了这个不可能三角。

二‍‍
自豪,大概是唯一不用提振的内需。

长期以来,自豪的需求缺口都比较大,虽然市场不断加大供给,却还是显得不足。

大家拿着手机,嗷嗷叫,觉得供应不够。

为了找货,各大供应商、包括营销号只好到处去翻新,以次充好,比如把秦朝也拿来自豪,把明朝也拿来自豪。

只要你敢吃,我就敢喂,你不怕吃死,我就不怕赚死。

拿明朝为例,就说一小点,万历后期,宗室人口十三万;明末的时候,宗室近三十万,注意这不是公务员,也不是临时工,只是宗室。

全国牛马拼死累活,供养老朱家三十万不上班的子孙。

他们要吃多少呢?嘉靖末的数字,郡王有二百四十多个,将军、中尉一万二千多个,郡县、主君一万六千六百多个,宗禄一年要吃八百六十多万石,是天下岁供京师的两倍。

这还只是嘉靖时期,这个人数每三十年翻一倍。

现在牛马的后人却以此为自豪了。可见自豪这个市场混乱到了什么程度。

然而,《里斯本丸沉没》是一个可以让人踏踏实实自豪的电影。

这个片孩子也可以看。如果早看这个片,今后能少不少死变态。

三‍
要概括地说一下这个片的成功之处,合起来可能就是三个字——不狭隘。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同感,这年头,看到一个不狭隘的东西,感觉像溺水的人突然呼吸到了新鲜空气。

又好比是影片里,战俘从又闷又臭的船舱冲出来,吹到了海面上的风一样。

当今许多的东西,都在不断倒向猥琐和狭隘。

《红楼梦》变成了阴谋论,合伙算计林黛玉家产;《三国》变成了张飞关羽和诸葛亮的心机宫斗;《笑傲江湖》就剩下小师妹的三角恋。

多棒的原著,都能变成甜宠嗑糖爱死萌化了;多宏大的题材,都能变成自卑自负自慰自嗨。

商业电影成了电影小品,成了网络段子和抖机灵的组合,越来越像拉长的短剧。

故事无非三种,牛马不想加班,好人总被欺负,身边的人很危险;主题只有四个:男人牛逼,女人傻逼;女人牛逼,男人傻逼;穷人牛逼,老板傻逼;我们牛逼,别人傻逼。

很少有人肯思考稍微高于短视频的东西,更少有人敢挑战大众认知的边界。短剧努力假装是大片,大片拍得越来越像短剧。

你说这时候出来一个不狭隘的纪录片,多难得啊。

《里斯本丸沉没》,感人催泪非常足够,要说思考和价值观,其实没有新东西。

“战争是一场肮脏下流的勾当”,这句话算是全片的魂。这算是新东西么?这应该早就是常识。

这是上个世纪从接近一亿人死亡的两场战争里早就得出了的结论,根本就不用再去证明了。谁要还想去证明这个,那就是缺心眼。

但是在今天这个世界,这却显得特别可贵。

正如空气并不宝贵,但在里斯本号的货仓里特别宝贵。

岩洞不宝贵,但在日本兵搜人的时候特别宝贵。

常识不宝贵,在缺乏常识的时候就显得特别可贵。

金庸小说里,张无忌说:“每个人都有父母妻儿”,这句话平平无奇,小孩子都懂的道理。但在那个年头就显得特宝贵。

郭靖说:“好人怎能错杀!”也是平平无奇,甚至有很大的逻辑漏洞,但在那个血肉横飞的战场上就显得特宝贵。

能说出这个话,表明他俩是正常人。

《里斯本丸沉没》,就是一个正常人拍出的价值观正常的电影。

我听说,女性对男性的最大褒奖,就是你挺正常的。

同理,过了很多年才明白,对一个人的最好褒奖,就是你是一个正常的人。

不是没人性的死变态。



往期推荐:不能指望一些人蠢得恰到好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六神磊磊读金庸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选择留言身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