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城市人∣武汉人早餐吃什么?

2016-10-19 南京大学出版社

上海人、南京人喜欢吃泡饭,很多人家的早餐都是将头天晚上的剩饭煮上一煮,然后早上吃点咸菜泡菜对付一下,他们吃得太节俭。




广州人倒爱在外面吃早点,他们喜欢出门吃早茶,起一大早结帮成队地去酒店饭馆,一本正经地泡上茶,拿上早点,且吃且聊,将国际国内外大好形势以及股市行情都弄得清楚了,一顿早饭还没有完。




这吃得未免浪费,这份时间和钱都不是武汉人所承受得起的。而北京人,早点简单,就那油条大饼剁馍几样,几十年一贯制的东西。


那么幸福的武汉人有着什么样的早餐呢?




武汉人过早首选是吃热干面。


热干面是武汉的招牌。武汉人虽不像四川人、湖南人那样嗜辣如命,但也爱来上一点。一碗满带芝麻酱的热干面再加上些辣椒酱,香辣满口。在武汉人的“唏唏唆唆”和“叭哒叭哒”中(武汉人吃东西不太讲究吃相),一下子便下了肚子(关于武汉的热干面真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为了这个,我费劲专门写了篇文章,在此便不谈)。




武汉现在经营热干面的店子总有百多家。以前热干面是一角钱二两粮票一碗,现在涨了十几倍,一块多钱一碗。好在武汉人的工资也几乎涨了十倍,故价格没有影响食客的数量。在武汉,热干面爱好者总是得排在第一位的。


现今的户部巷装修得古色古香,完全是一个小吃一条巷,据说什么品种都有,好吃得不得了。一些好吃的武汉人但凡早上不上班,便起大早搭船坐车赶去过早。生怕去得晚了,吃不上嘴,白贴了车船费。




外地人若来武汉,只要问户部巷,的士司机恨不得打对折把你往那里拖,因为你不去,他自己驾空车也是要去的,你去了,他好孬还能挣个小吃的钱回来。我大学同学来武汉聚会,一个相当重要的节目,就是到武昌户部巷去过早。这也几乎是同学聚会的保留节目了。抢着买单的人很多。因为去十几个人,吃得腹犹果圆,也花不了多少钱。


武汉的早点实惠到了有时让外地人很感吃惊的地步。不晓得户部巷的小吃是不是因为面窝而兴起,如果是,昌摊贩就是它的第一功臣了。


有别于外地的,武汉还有一种早点叫做“欢喜佗”。我不知道它这名字的由来,只知道它由糯米磨成粉,像做汤圆一样,中间夹豆沙或莲蓉馅,外面裹上芝麻,然后油炸而成。它外香脆内甜软,极是好吃。只是它的来源如何,不得而知,想必也是些熟食小贩“改革”的成果。


在外地人中有一种小吃叫得很响,那便是豆皮。


它之所以叫得响,是因为“老通城”的缘故。1958年毛泽东主席在武汉的老通城餐馆吃了豆皮,吃罢连说好吃好吃,于是被记者写进文章里。


豆皮——尤其是毛主席吃的那家老通城的豆皮便出了大名。


要说豆皮也的确好吃,从二十年代起,它便在武汉享有名声。豆皮是用绿豆和大米混合磨浆摊皮,再包上糯米、肉丁,或是香菇虾仁之类,用平锅油煎而成。煎好后的豆皮,切成一块块上盘。




豆皮黄里透亮,皮薄色艳,松嫩爽口,油而不腻,极受武汉人宠爱。但武汉人过早吃它的却不多,因为一则它工艺水平要求高,稍有一个程序没做好,便不好吃,二则油煎它的时间较长,翻来覆去要煎好几道,对于早上赶时间上学上班的人显然不适宜。所以武汉人更多的是在节假日,带了家人,专门赶到老通城吃一顿味道地道的豆皮。十几年前,我曾去那里吃过好些次,在雅座里,可以将各种豆皮轮着品尝一遍,很能尽兴。


但不料没过几年,广州女作家张欣、张梅等人来汉,点名要吃老通城的豆皮,我带她们去后,发现老通城一派没落的气氛,要什么没什么,菜做得味道色彩全无且不说,就算他们的拿手好戏豆皮亦无法让人吃尽兴。它要上便一大盘,全没了以前分成小碟多要几个品种的项目。配合豆皮一起吃的另外一个品种——莲藕煨汤(这也是武汉的著名菜呀),也是黑区区一大碗,一股说不上来的味道。


武汉的汤包也是武汉人过早格外钟爱的小吃。汤包这名字也是有些怪怪的。既是包子又如何带汤?汤包的全称其实叫“小笼汤包”,加上“小笼”二字,是表示汤包是在小笼里蒸成的。


汤包并非是包子泡在汤里,而是汤在包子里。要说得更清楚便是:肉馅泡在汤里,而包子皮又将汤和肉馅包住了。吃汤包时,先要咬一小口,将汤吸掉,然后方能大口吃包子。而汤包在包的时候,是并没有汤的,只是搁在小笼蒸制的过程中,汤才渐渐由馅里流出来并将馅泡住。好多外地人吃汤包时目瞪口呆,不知道那道汤是怎么进去的。我也不知道汤是怎么进去的,但我想,这就是水平了。


同一些干点小吃相配而吃的汤水类小吃,武汉人最爱的一种叫“伏汁酒”。


伏汁酒实际上就是米酒。但武汉人特别能将这种米酒做得醇香扑鼻,极其好吃。武汉许多家庭主妇也都能做这种伏汁酒。但现在餐馆里纯粹的“伏汁酒”已经很少了,人们在“伏汁酒”里掺上了小汤圆或汤圆粉等东西。




而今更受武汉人过早时所青睐的是一种“糊米酒”。“糊米酒”其实正是在伏汁酒的基础上做成的。它自身又分好些品种,其中最受欢迎的是“桂花糊米酒”。它基本上是由家制米酒,加上小汤圆煮制而成,再加些桂花糖成糊状便行了。其味清香绵甜,可解嘴里不适油味。


武汉的小吃若只有这么一点,那就没什么让人好夸说的了。上面细举的只不过是最富武汉特色的小吃而已。光是干点若要一一举例便没个完,如油条、油饼、剁馍、煎饼、油饺、米糕、糯米鸡(音译)、米饼、煎饺、包子、烧卖、锅贴、发糕、粑粑、牛舌烧饼、花卷、炒粉、烧面、凉粉皮、酥油饼、凉皮,等等,无法全举。因为每个品种又分着类别,比方有甜咸之分,蒸炸煎烤之分,有米面豆粉红薯面之分,诸如此类细列出来,也太烦琐。再加上有汤水的比方水饺、混饨、莲子羹之类,就更是有堆砌之感了。总而言之,可供武汉人过早的食品实在是太多了。


要说起来,武汉人最心满意足的时候大约也就是早上或蹲在树下或站在车站边或端坐于小店里过早的时候。武汉早点因品种繁多,且又极对武汉人重咸重油重香的口味,加之省钱省力也方便,由此,武汉上班上学一族人便常常一边品尝着小吃一边漫想着艰苦的中餐(多吃食堂与方便面)和麻烦的晚餐(淘米切肉洗菜等活都等着),想着想着,便将此一刻过早的幸福感想出来了。而一个将要辛苦一天的人,有一个心情舒畅而美好的早晨,该是多么的惬意。


来武汉的外地人如果细心,即可以发现,早上的武汉人总是满面红光、喜气洋洋的样子。道是何故?那便是过早过出来的! 



本文选自《武汉人》 文章有删节

编辑:Jss 七


你可能还会喜欢:

城市人|房价的旁观者

城市人|鲁迅和周作人,谁更爱南京?

城市人|南京的男人,既不是大丈夫,也不是小男人(文末有福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