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通过接近海德格尔的生活,我们离哲学又近了一步

2016-10-26 南京大学出版社



马丁·海德格尔被视为20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但由于他对纳粹的暧昧态度,尤其在最近曝光的“黑色笔记”中表达的反犹倾向,他也成为争议的焦点。海德格尔的哲学著作晦涩难懂且卷帙浩繁,要真正读懂海德格尔任重而道远。遭遇真正的海德格尔的过程充满荆棘,面对海德格尔,我们总在艰难途中折返。

2016年8月,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思想家通信集《海德格尔与妻书》。《海德格尔与妻书》从属于南京大学出版社的“世界著名思想家通信集译丛”。该译丛的第一批书信集包括四本海德格尔通信集,分别是《海德格尔与阿伦特(1925-1975)通信集》《海德格尔与恩斯特·荣格通信集》《海德格尔与伊丽莎白·布洛赫曼(1918-1969)通信集》和此次出版的《海德格尔与妻书》。

                       

                                 

[德]葛尔特鲁特•海德格尔 选编

常晅、祁沁雯 译

定价:80.00

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8月版

点击“阅读原文”  一键购买



长久以来,国内海德格尔研究学者已经陆续翻译了海德格尔的诸多重要文本。海学专家们还编译了众多优秀的海德格尔传记类著作,为广大研究者提供了一条还原海德格尔的真实面貌的路径。但是,海德格尔书信集长期以来处于缺席状态,学术研究并没有将目光投向书信这类文本。

实际上,对惯于故弄玄虚的海德格尔,不同的书信文本是走进海德格尔不同的表演和表现空间的重要通道。此外,书信中流露出的情感和态度,对于回溯思想家的感性生活有很大的助推作用。不去接触海德格尔的感性生活就无法感受海德格尔的神性诗学思境。

《海德格尔与妻书》不是一部学术类著作,而是一部哲学家海德格尔与妻子交流生活感悟的通信集。通过海德格尔与其妻子埃尔福丽德交流的生活侧面,我们离接近真实的海德格尔又近了一步。这部书信集跨越海德格尔与其妻两人从1915年初识到1970年的漫长岁月。原版德语书名是“Mein liebes Seelchen!”: Briefe Martin Heideggers an seine Frau Elfride,1915-1970(《“我亲爱的小心肝”:海德格尔与妻书,1915-1970》)。

这些横跨半个多世纪的书信展示了两人生活的各个时期的众多细节。他们携手走过两次世界大战,共同度过了德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经济危机与通货膨胀的艰难岁月,也一同经历了战后资本主义的经济繁荣与富裕生活。在经历了初识的热恋后,两人克服重重困难终于走到一起。婚后夫妻二人有着幸福的生活,也有着大大小小的婚姻危机,以宽容和谅解维系着婚姻和家庭。此外,海德格尔也会在信中提及自己在哲学方面的工作和思考,也会直言不讳地评价周围的人在学术上的成就。这些书信向我们展现了海德格尔面对妻子时不为人知的一面。 
《回到海德格尔》封面


《回到海德格尔》的作者,南京大学哲学系张一兵教授通过对思想家书信的格外关注,想要说明的是:通信集可能并没有很多直接涉及思想的内容,但它也是思想和思想史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类重要文本。

(海德格尔成长初期的重要之地圣马丁教堂的神坛)


《海德格尔与妻书》中文版的问世,最初源于张一兵教授与海德格尔家族之间一次偶然的缘分。2012年,正在着手写作《回到海德格尔》的张教授在访问德国期间,走访了海德格尔曾经生活过的轨迹:出生并成长的麦氏教堂小镇和海德格尔故居、黑森林和山上的小木屋、弗莱堡的居所。正是在弗莱堡故居附近的小路上,张教授偶遇海德格尔的孙女、这座房子现在的主人、也是《海德格尔与妻书》的编者葛尔特鲁特·海德格尔(Gertrud Heidegger)女士。

当知道来者是中国的海德格尔研究者后,海德格尔女士热情邀请张教授一行进屋参观,并详细地介绍了她所了解的生活中的爷爷海德格尔和这座旧宅的具体情况。此后,张教授便与海德格尔家族建立起联系,在后来的多次访问中还有幸见到了海德格尔的两个儿子。与海德格尔家族的接触和交流,更加坚定了张教授当初探寻海德格尔存在之路的初衷:要真正进入海德格尔有关存在的复杂思想构境,就不得不去体会他在黑森林山上的小木屋和弗莱堡宁静的小城院落中曾在的生活。
(葛尔特鲁特女士和张一兵教授在弗莱堡海德格尔故居书房中的合影)


2012年冬,张一兵教授在结束了在哥根廷大学的讲学后,再次前往隐秘大地托特瑙山。当时已92岁高龄的海德格尔大儿子约尔克和他的老伴以及海德格尔孙女葛尔特鲁特同行前往,并且邀请张一兵教授走进海德格尔曾经生活的小木屋。小木屋这扇门迎来了它的第一个中国访客,张教授也终于见到了海德格尔书中常用来举例的小木屋中的生活物件。
(与海德格尔长子夫妇和孙女夫妇在小木屋中)
(小木屋内海德格尔生前写作的书桌和台灯)
(从小木屋后俯瞰托特瑙山谷)

2013年,张一兵教授邀请葛尔特鲁特·海德格尔女士来到南京大学,为学生们做了一场有些另类的哲学讲座:“我眼中的祖父——海德格尔”。在这场别开生面的精彩演讲中,学生们聆听了孙女眼中的海德格尔,看到了很多珍贵的家庭照片,并有幸观看了一部由海德格尔的大儿子亲自拍摄于父亲七十岁生日、作为生日礼物献给海德格尔的无声影片。葛尔特鲁特对祖父的追忆,以及这些大多从未公开问世的珍贵照片和影像,让我们看到了哲学家海德格尔在日常生活中的一面,也让我们走近了海德格尔身处的时代和学术场的周遭世界。

葛尔特鲁特·海德格尔,是海德格尔长子约尔克(Jörg Heigedder)的长女。在祖父海德格尔过世之后,她从祖母埃尔福丽德·海德格尔(Alfred Heidegger)保留下来的书信手稿中挑选出祖父母二人生活的各个阶段中最有代表意义的信件,并按时间顺序集结成书。埃尔福丽德将一千多张明信片以及信件保存在小木盒中,在1977年把这个小木盒交给了葛尔特鲁特,并附加了只有在她身后才能打开它的条件。

在父亲约尔克·海德格尔和叔叔海尔曼·海德格尔博士的帮助下,葛尔特鲁特多年以来致力于遴选和辨别这些书信的工作。出于对张一兵教授和南京大学的信任和情谊,葛尔特鲁特亲自将祖父母书信的中文译介权授予南京大学出版社。

今年8月,张一兵教授带着刚刚印刷下厂的通信集《海德格尔与妻书》来到弗莱堡,亲自将书交到海德格尔家族成员的手中,感谢他们为复建第一手的海德格尔思想的历史生活构境作出的贡献。在交谈中,海德格尔的大儿子约尔克讲诉了母亲埃尔福丽德在父亲海德格尔思想人生中的重要影响。原来,著名的黑森林小木屋便是海德格尓的妻子亲自设计并找人建造的。

1920年2月,在托特瑙山的一次周末滑雪中,埃尔福丽德产生了在山中建小屋的主意。为了建小屋,她还向父母预支了遗产,并参照希尔贝山上的小屋亲自设计了草图。从此,这间小木屋便成了海德格尔存在的隐匿处和思想的解蔽处。而海德格尔的妻子,便与小木屋一起,成为融入海德格尔思想生命中的精神血液。
(2016年8月张一兵教授和海德格尔长子约尔克·海德格尔在弗莱堡海德格尔故居的合影)
(海德格尔长子约尔克·海德格尔在弗莱堡海德格尔故居书房中)

海德格尔思想是深刻且神秘的,我们走向海德格尔的路途是漫长而艰难的。可能,面对海德格尔思想的最大难题,并不在于思想概念本身设置的重重迷障,而恰恰在于海德格尔思想中镶嵌的复杂多重的历史构境性。通过接近海德格尔的生活,我们似乎离遭遇海德格尔的思想构境又近了一步。


作者:黄艾婷,南京大学哲学系15级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 

指导老师:杨乔喻,现为南京大学哲学系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法国马克思主义与激进理论等研究


该文章经澎湃授权转载

文章来源:澎湃 思想 ·文化课栏目



你可能还会喜欢:

城市人∣上海的摩登与时尚

不要让人生被无用的资讯禁锢

圣罗兰带给这世界的,是对时尚的重新定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