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莫砺峰教授是南大第一“网红”?

2016-11-21 南京大学出版社

网红成为热词后,人人都有可能成为网红,各界网红层出不穷,高校学府里,也不乏一些师生喜爱,硕果累累,声名远扬的“网红教授”,他们是如何走进公众视野的,又有哪些特质吸引和感染我们呢?


截至11月14日,清博大数据联合学术中国独家发布的《高校名人网络热度榜200强》中,都是在学术界声名远扬的名字。


南京大学有5位(副)教授进入高校名人网络热度榜200强。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莫砺峰是以643.27的网络关注度成为南大第一“网红”,排名第88位。


摒弃外界纷扰,正确获得世界认可的方式大约不过是:认真、勤恳、专注。以下是小编精选的莫砺峰老师《唐诗与宋词》的精彩篇章。愿你沉浸诗书,“从浑浑噩噩的昏沉心境中蓦然醒悟,从紫陌红尘的庸俗环境中猛然挣脱,进而朝着诗意生存的方向大步迈进”。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莫砺锋




如果要在唐代诗人中选出一位爱情诗专家的话,非李商隐莫属。


爱情题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源远流长,早在《诗经》、《楚辞》中就有很出色的爱情诗作品,汉魏六朝诗歌中也不乏此类佳作。李商隐的爱情诗受到诗歌传统很深的影响,但也有非常显著的特色,主要是体现出强烈的个人抒情色彩。也就是说,李商隐的爱情诗很少有南朝民歌那样用第三人称来歌咏民间男女的爱情的代言体,他要抒发的爱情大多基于本人的真实经历。




正因如此,后代读者阅读李商隐的爱情诗时总想弄清楚其本事,从而陷入难于索解的阅读困难。当然,李商隐的爱情诗并非全部都是迷离恍惚、不可捉摸的。有少数篇章把写作背景交代得很清楚,例如《柳枝五首》的序中写邻家姑娘柳枝因钦佩诗人的才华而心生爱慕,两人一见倾心,但终于劳燕分飞的经过,当是李商隐青年时代的真实情事。又如李商隐与王氏夫人伉俪情笃,王氏不幸早亡,诗人时常思念,多作悼亡诗,如《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时予以悼亡日近不去因寄》:


谢傅门庭旧末行,今朝歌管属檀郎。更无人处帘垂地,欲拂尘时簟竟床。嵇氏幼男犹可悯,左家娇女岂能忘。秋霖腹疾俱难遣,万里西风夜正长。


题中即明言“悼亡”,诗中句意也甚清晰,次联说丧妻后人去室空,睹物思人;三联说女幼子稚,亡妻在泉下定难相忘;末联说内心的痛苦难以排遣。这样的爱情诗辞意明白,不会引起异解。但是,李商隐的多数爱情诗则是另外一种面貌,其中尤以《无题》最为典型。


中国古代的某些“无题”诗原来是有题目的,不过在流传过程中失去诗题而已。李商隐则不然,他集中的《无题》诗多达十四首,显然是有意为之。况且他还有一些诗作表面上有题,其实也是“无题”,例如《锦瑟》,人们公认此诗的主题并非吟咏锦瑟,只是取开首两字为题,其实际性质等同于无题。所以李商隐的“无题”诗表明诗人不愿将真正的题目告诉读者,也就是有意将诗歌的主题隐藏起来。这样的无题诗多半辞意隐约,风格朦胧,它们多半与爱情主题有关。请看两首《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诗中没有展现爱情的完整过程,也没有透露恋爱的对方是何等人物,它们不像西方的爱情诗那样讲述故事,而只是刻画诗人内心的情思,尤其是因相思而造成的痛楚。




前一首的颔联是唐诗中写爱情的警句,意思是两个人像灵犀角上的那条白线贯通首尾一样的两心相通,但是身上不像彩凤那样生有双翼,无法飞到对方身边。


从全诗看,似乎是回忆昨夜在某处华丽楼台中的一段艳遇。


诗人与意中人在酒席上萍水相逢,一见钟情,心心相印。可惜身在稠人广众间,虽然觥筹交错,笑语喧哗,且有送钩、射覆等游戏,气氛融洽,毕竟无法向意中人表白心事。况且自己公务在身,匆匆离席,一段绮情遂告结束。今夜星辰依旧,微风依旧,却再也无法重现昨夜的情景了。


后一首写得更加抽象,它省去了爱情过程的一切细节,只是着力刻画别后的入骨相思。次联也是警句,“丝”是“思”的谐音字,南朝乐府《作蚕丝》说:“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就是借用“丝”来比喻情思的“思”。


况且蚕丝细长而绵绵不绝,正像爱情一样无穷无尽。春蚕吐丝,至死方尽。人们怀情,也是至死方休。


而失恋之人伤心落泪,也正如蜡烛垂泪。蜡烛一经点燃,就不停地流泪,直到整根蜡烛烧成灰烬,蜡泪才会流完。人也一样,受着相思的煎熬,一辈子都在苦苦地思念,没完没了,直到生命终止。两个生动的比喻,两个优美的意象,将爱情写得形象生动,感人至深。这些话尽管说得吞吞吐吐,扑朔迷离,但把真情实感写得细腻真切,悱恻动人。




李商隐还有一些爱情诗写得更加朦胧委婉,以至于人们对它们的主题有不同的理解,例如《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有人说就是咏传说中嫦娥偷食仙药后飞升入月的故事,有人说是借嫦娥故事抒写隐秘的爱情,有人说是借此讽刺不守清规的女道士,还有人说是借此自伤生平,等等,堪称货真价实的朦胧诗。清人纪昀对其主题的分析最可信,他认为这是一首悼亡诗。


王氏夫人逝世后,李商隐伤心欲绝,念念不忘。此时他年方四十,但从此不娶。


古人言及他人之死,往往以仙去为辞,此诗也是如此。李商隐因丧妻而陷入深哀巨痛,无法自遣,乃将王氏离世幻想成嫦娥飞升,又揣想她在天上月宫里一定会倍感孤寂,从而自悔飞升。沈祖棻在《唐人七绝诗浅释》中的解析非常合理:“全诗的布局是由景入情,由实而虚。第二句写了长河晓星,是当夜的生活实际。而由星、河想到月,想到月里嫦娥,想到她的孤独,也极自然近情。所以便以嫦娥之奔月,比王氏之死亡。在这三、四句诗中,作者放纵了自己的想象。




他想到,嫦娥到了月宫以后,虽然长生不老,永驻青春,成为一个‘万年年少女’,但月球每夜从碧海中升起,经历青天,又向碧海中沉落,上彻青天,下穷碧海,周而复始,永无休止,因而她所看到的,也就是无边空阔,一片苍茫。


她惟一的伴侣,就是自己的影子。这是多么孤独,多么冷清。


在这种环境和心情之下,她应该对于偷吃灵药,虽然变成了不死不老的仙人,却要以永恒地过着单身生活为代价这一行为,感到后悔吧。说‘碧海青天’,见空间之无限。说‘夜夜’,见时间之无穷。这种无边无际的凄凉,无穷无尽的寂寞,本是生者即自己所感,却推而及于死者,这显然是受到杜甫《月夜》的启发。诗以妻子比月里嫦娥,以‘碧海青天夜夜心’写她的环境和心情,就有人间天上,永无见期之感,更增加了死别的伤痛。”


(摘自《唐诗与宋词》,有删节)



丛书名:南京大学孔子新汉学

书名:唐诗与宋词

莫砺锋 著

2016年5月版

点击”阅读原文“  一键购买


“南京大学孔子新汉学”系列丛书由南京大学洪银兴教授主编,是国家汉办全力推进的重点文化工程,是实践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一步。主题内容以研究现当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为主,以充分彰显该套丛书的学术性、权威性,强调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突出研究的国际视野。南京大学出版社首期隆重推出《中国经济发展:理论实践 趋势》《唐诗与宋词》《中国人的日常呈现——面子与人情的社会学研究》以及《当代中国政府》四本名家著作。







《朱熹文学研究》,莫砺锋教授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上图为该书的韩文版




编辑:Jss 七



你可能还会喜欢:

名望:婚姻的杀手

曾经吃不上饭的人,最后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圣罗兰带给这世界的,是对时尚的重新定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