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生活品质,后互联网时代阅读走向何方?
博尔赫斯说,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阅读作为一种最美妙的生活,离不开产业链上每个个体的努力。过去,我们总是流连于个别图书的美妙模样,而忽略了对于整个阅读天堂的伟大构想。
图书不是书,是生活方式。书店不是店,是人文场所。在互联网已经“过时”的时代如何阅读?如何处理好情怀和市场的关系?如何经营好一家不务正业的书店?……
12月12日,由北大社、南大社、浙大社、重大社联合主办的“汇聚精英文化,拓展阅读空间”高峰论坛于西子湖畔盛大召开,四社领导及成员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书店负责人参与了此次会议,并围绕论坛主题展开了热烈的发言和探讨。
南大社精品图书书影
浙江大学出版社社长 鲁东明
今天结合自己和浙大出版社提出一点分享“回归本源,创新驱动,共建出版阅读发展生态”。出版业这么多年发展,有大发展,也有停顿,但当老百姓对出版的本源越来越理解的时候,行业越来越大,内涵越来越丰富,这个表达就是阅读空间。我们不是给老百姓一本书,而是一个享受,一种文化的享受,我们提供的是环境、是空间,所以是回归本源。
回归本源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文字上的满足,大家都在这个行业很多年了,和在座的各位相比,我进入这个行业很短。但简单用老方法不能把本源原原本本的发掘出来,我们需要创新,因为社会变化了,技术变化了,老百姓的生活变化了,必须用新的形势满足老百姓的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孤零零的靠出版社、靠书店、靠读者简单的发展往往不平衡,连不起来,我觉得我们要串起来,需要一个生态。不管是一个部门、一个国家、一个大自然,要可持续发展必须是良好的生态。所以,我觉得,这时候迫切需要共建阅读的发展生态打造良好的阅读空间。这就是我的题目出发点。
一、机遇与挑战
中国的环境是社会主义,体制非常重要,要自上而下、自下而上,自上形成氛围,自下形成创造力。社会进步、文明程度提高标志就是全民阅读,要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其次,这几年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认识以及高度的定位从来没有停止。但我认为传统文化的理解更多要靠阅读,如果说当代的东西要靠生活去体验、眼睛去看,传统文化则需要从文字当中阐述出来。
中央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最近大家在微信圈有很多对这个意见的解读,我相信今后五年、十年会把这些内容更多的阐发出来。老祖宗留下来五千多年的文化精华,再加上时代的脉络,一定会给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提供路径,还提供见解和方法。互联网的到来对行业所造成的巨大冲击,仅仅表现在和初衷远离的东西。图书行业的本源并没有变,变的仅仅是互联网挑战下的表现形式——阅读空间。双方都有内在的需求,这是最大的动力。
二、合作与优势
我们都是文化传播的桥头堡,都是文化传播的的主渠道。因为我们是第一线接触作者,第一线路接触读者,所以把这个链条串在一起就形成了闭环了。以前是把书店打造为大IP,书店把很多东西提供给读者。这个闭环前面原来是独立的优势,而现在是合作的优势。如果从以前销售举措上对接,变成读者需求对接的时候,我们能够更加精准的、有对接的合作。这个虚线表示的是我的建议和理想,合作在一起建设成更大的联盟。
这个联盟不仅是开会的时候聚一聚,而是经常在一起。因为出版社有产品资源、作者资源,书店有客户资源和场地资源,我们可以进行精准对接,多元化开发,这样就形成闭环。我认为书店也好,出版社也好,最希望读者和作者之间有交流。如果作者和读者之间交流起来,就不需要我们。以前的条件下,读者和作者无法交流,出版社出版,要书店传播。但现在书店的本源就是要读者和作者见面,互联网让两者的交流跨越了时空,但我们让两者形成了新的时空。
跨越了时空不是不要时空,对新时空有新的要求,这就是我们工作的必要性和发展方向,也是我对我们坐在一起的理解。坐在一起就是要共赢。共赢要常态化、组织化、规模化,我们彼此互补,彼此开拓资源,彼此精准服务。不仅仅是产业链,更多的是形成生态圈。生态圈比产业链更重要,产业链是一种工作实现手段,生态链是一种生存的哲学。一个人也好,一个部门也好,一个行业也好,只有生活在生态链当中知道怎么活着。以前追求产业链是为了利益,生态圈是为了价值,我们要从这里合作。
三、机制与倡议
1、信息沟通机制常态化。我认为沟通才能了解,了解才能理解,理解才能相互合作。这个会议就是很好的机制,能不能建立永不落幕的平台,让更多的信息得到共享,信息得到共通。这样上游的出版和下游的书店结合在一起,再也不是上下游,而是平等的关系。产业有上下,生态圈没有上下。
2、文化交流机制组织化。我觉得应该建立一种文化交流的机制,以后的交流不仅是我们,而是把读者和作者都联系过来,把这个组织机制化建立起来。
3、人才互派培训机制定期化。现在很多编辑缺乏对一线的交流和认识,远远不知道实体书店到底在做什么,所以我有一个建议,如果有可能的话,双方的人才建立交流机制,让出版社员工定期到书店打杂,端茶、倒咖啡也好,让他真正了解书店怎么运营。如果书店愿意把人才派到出版社,我们也欢迎,可以把读者的感受交给编辑部。因为我认为只有人与人之间交流,才能促进组织与组织的交往。
在这样的工作下,我希望线上线下结合起来,以前阅读空间是自己做,现在是共同打造,网上有阅读空间,网下也有阅读空间。打破以前我们的壁垒,打破违背书业发展的壁垒。最后,我做一个简单的总结。我希望今天的会议形成共识,因为共识是合作的基石。回归本源,以创新的方式方法为驱动力,共同营造倡导阅读、享受阅读、分享阅读的良好氛围。谢谢大家!
诚品书店资深营运总监 郎正中
诚品成立于1989年,那个时代台湾的状态股票最高点,房地产也很热,市场上各种金钱的游戏横行,非常功利,人心非常浮躁,我讲的是1989年的台湾。诚品在很安静的角落成立,默默的做事,到2019年即将三十年。大家在看来这个产业的情况下,诚品也面临了很多问题。
特别是2011年我接苏州专案,做苏州专案规划和开发的时候,对诚品来讲是很大的挑战。我们说“文化创意产业”是挑战非常大的事情。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首先必须对文化理解和热爱,又要有诗人的浪漫和创意,还要有生意人的精明和实干。所以,文化创意产业真正宝贵的资产是人。
我认为诚品是一群对社会、对理想、对文化有热爱、有追求,并且有创意浪漫的想法,有精明实干的生意人个性的汇总。今天主要是分享诚品的经验。
苏州诚品书店
一、城市·书店·人文场所
我们觉得它(诚品)是一个人文场所,很多人对人文都有理解,但有所不同。这个生命、事业、品牌是在吴先生得了一场大病之后,看了一本叫《史怀哲传》和《弘一大师传》受到很大的启发,特别是《史怀哲传》。他认为善、爱、美、终身学习是他四十几岁重新领悟的价值观,他希望做人文、艺术、创意、生活方面的事。所以,在企业经营的价值观里,将这些理念注入企业经营当中。
可以告诉大家,在诚品的每一件商品、每一个活动、每一件事都是朝着“人文、艺术、创意、生活”来的。 “诚”是吴先生的父亲亲笔写给他的,对于“诚品”的由来,也是每一位诚品同仁入职都会谨记在心的。取名“诚品”代表我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与实践。
谈谈诚品的策略定位,诚品苏州店56000平米分为两部分经营:一部分是书店,一部分是诚品的生活百货。书店内容定义为文化内容提供者,有书店、画廊、展演、信息物流等专业的部分,对文化创意产业相关附加价值,我们做文化的精选和增值服务。诚品生活百货是最重要的创意经济的实平台,对阅读和文化生活的理解,我们希望不是局限于图书。例如今天游逛的时候看到一个设计的商品,设计师的理念和设计师选用的材质、设计师的巧思,这些都是知识的来源,难道不是阅读的一种吗?
吴先生当时创立诚品赔了十五年,很多生意一开始谈的策略、定位、运营模式、利润分配、运营绩效等等,吴先生是很精明的生意人。四十多岁他已经可以退休了,也赚了很多钱,但他为什么会做这样的事?因为他认为先思考利他、利己、利众生,对社会、产业顾客、同仁、股东皆受惠,再谈运营模式。所以,这样诚品才有别于很多在台湾的生意模式,为这个产业或者为这个社会留下了了很好的典范。
吴清友先生
对于企业经营来讲,当然可以谈有实体的资产,有组织、有客户等等,但是,我们最看中的是知识和人。顾客进入店内,对我们来说是把生命中的一段放在这里,如果说过去的书店是卖书的地方,对于成品的人文思维来说,是希望安慰读者身心灵的场所,这是不同思维的对比。
创新运营模式的四大要素:一是以文化为基底的活动与事件营销。这个很简单,在任何店的任何活动都必须以文化为基底,我们在苏州有很多的场地和空间,举一个不太适合的例子,如果脑白金要花100万租一个下午,我不能租,因为以文化为基底。二是激励创作者与消费者的热情参与、积极互动。现在看到很多平台都在做,这也是互联网思维,就是集体创作。三是跨界与跨业的整合与综效。我们一直在探索,诚品有那么多非书的商品,涵盖包罗万象,以前我们卖过大米,不是卖米,谈的是背后的环保、历史、绿色等等。我们也卖过活虾,这是一个尝试,这个虾本身是强调河流的污染,我们用活水卖活虾,重点是背后要传达什么,虽然很难,但我们还在不断的尝试。
二、人·空间·文化
场所精神是诚品最重视的事,就是人、空间、活动三之者互动累积成文化。城市与街道对我们来讲就是创意,在广场上办的活动,在屋顶上做的音乐活动,还有各种展览,还有剧场、音乐、设计、当代艺术,对我们来讲有八大艺术领域。
我们自我要求对同仁、文创工作和顾客所负的社会责任。我要特别说一下“最可爱的表情,最亲切的眼神,最自在的容颜,最温暖的关怀,最优雅的风情,最从容的心情,最友善的祝福”,这是吴先生的原话。作为专业的经理人,怎么做这个KPI,但是我们就要去做。
2017诚品青年大讲堂,南大社“理想的一年:日常王道,生活即美”活动现场
我们期待诚品的空间,就是城市的意象空间,生活美学空间,文化创意空间,人文友善空间,喜悦向往的空间,精神心灵的空间,普罗市民大众集体参与创作的空间,这也是我们对于书店的一些方向。在苏州,我们希望它是城市文化生活的空间。我们选择的七项指标是好城市、好地段、好的规划组合、好的建筑空间、多元活动内容、良好服务质量、城市住民与旅人的最爱。
南京大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 金鑫荣
今天我的演讲主要分为五个方面和大家说道说道为什么要讲讲知识服务是大学出版社转型升级的选择。大家都知道大学出版社的发展历史和很多传统出版社差不多,最多是三十年的时间。出版社文化的积累、历史的积累、知识的积累很单薄,持续力是不够的。所以,怎么做好转型升级的文章,确实是迫于眉睫。
一、出版行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南大出版社提出转型升级要三条腿走路,要三足鼎立。我们从现在开始,要做好产生出版、知识服务、文化创意三足鼎立,只有三个点支撑南大出版社未来的发展。 为什么说大数据是转型升级的需要?因为大数据颠覆了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方式,海量的信息数据、知识集群要靠数跨的知识服务平台来完成。同时也是传统出版社产业延伸的需要,出版社作为知识生产者和市迥者之间的截至载体,需要知识服务来支撑,所以对于新时期的出版社产业结构调整,南大提出了三足鼎立的发展理念。
二、知识消费群体的需要
互联网已经把世界连接为一个整体,消除了知识的信息孤岛。事实上,科技知识的获取和应用已经100%的online,也就是在线获取。现在出版界、发行界一个共同的问题是没有认识到现在中国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已经被西方很作一流出版社盯上了。中国这些年的发展做了很多荒唐的事情,国内大量的顶尖自然科学的文章发表在国外的期刊上,我们的学术评价体系、评判标准都是以欧美为标准,都是掌握在西方的手上,行业出版社没有怎么做或者作为比较小。
三、大学出版社回归学术出版的需要
知识服务也是大学出版社回归学术出版本质的需要,大学出版社的本质应该是学术出版,创一流大学,创一流学科,还需要创建一流大学出版社。欧美的顶级大学出版社哈佛、牛津、剑桥、芝加哥、普林斯顿都非常重视出版社建设,十分注重学术资源的数据库建设。中国至少应该有建立十家主要大学出版社从事学术资源和知识体系来服务商,有特色、分类别、按学科体系建设知识服务平台,对分散在各个出版机构的学知识、学术内容进行集中、整合、建构、分析,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体系,学术评价体系,打破知识壁垒,消灭信息孤岛,实现知识共享。我觉得北大、浙大、南大、重大等大学出版社责无旁贷,这应该也成为我们的使命。
世界著名的大学出版社
四、建立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知识服务平台建设利在千秋
建立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知识服务平台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现在的学术话语体系是西方建立的,近代以来中国学术界、出版界、知识界一直是学习者、模仿者,因为我们没有文化自信,那天会议上也谈到了“五四”运动以后,因为我们国家民族积贫积弱,摧毁了我们的文化自信,打倒孔家店,要全盘西化。
为世界传播知识,为人文社科、为大学、为广大的莘莘学子、为社会各界认识传播知识,这应该是大学出版社、出版界、学术界的重要使命,希望这一点和在座各位共同强调出版与文化发展的属性,努力同心,共担使命。
南大社精品图书书影
五、社店互动知识服务的平台共享
今天有很多书店的同仁,知识服务体系的建设需要出版、营销全行业的平台支持人文社科独立书店与专业图书馆、数据库一起,共同组成为知识服务服务的整体。线上线下、店内店外、社店联动,才能使知识服务体系趋于完整。通俗说,知识服务平台就是学术界的淘宝网,各类知识提供商可以在网上建学术知识的天猫店,当然这是有门槛、有标准、有学科分类、有评价体系的高级知识平台。
四川言几又图书总监 伍玉兰
一、关于言几又
言几又名字不太目前好记,我的朋友经常站在言几又门口说“你们这个言又几”,我说是“言几又”,它是设计的“设”繁体字拆开的。言几又的“言”我们定义的是语言、沟通、言之有物;“几”是差异、别致,与众不同;“又”是多元、迭代、创新无界。
目前言几又旗下的品牌首先是言几又,下面就是刚才提到它的前身言几又的今日阅读,这是我们的核心子品牌,还有言几又——见,这是我们的餐饮品牌,现在只在成都,还没有向其他城市扩张,因为言几又言宝乐园,是我们的儿童品牌,融合了儿童体验课程、儿童书籍、儿童互动空间,还有一个重要的品牌是言几又的言社,我们和天津的滨海市政府联合打造了联合办公空间,结合创意领域、创业团和创意孵化等等。
二、言几又的核心能力
第一,书店力。言几又有专业图书采选团队,有专业的图书人员,也有不是专业人员,纯粹只是热爱图书的年轻人聚集在一起,我们希望这些年轻人可以随时通过自己的阅读推荐力,提供多元阅读入口,为读者提供更辽阔的阅读视野。
第二,设计力。我们希望用先锋设计精神和更多的美学设计,改变传统书店的氛围。我们希望每个书店在空间设计、主题设计、场景设计都体现设计力。
第三,场景营造力。我们希望用更多的创意语言,搭建言几又式的空间与场景,关注消费者的情绪,注重消费者的参与感。
第四,生活方式的提案力。我们希望融合多种多样的业态和内容,向消费者推荐更多的生活方式。我们认为一百个人,一百类体验,一百种生活方式,在言几又充斥着多元场景的文化空间中,酝酿着无限种生活方式的体验。
三、言几又的未来
刚才说言几又是由社区书店慢慢往生活方式体验空间做转变,我们认为未来的书店更多元,更多不同的方式。我们从1.0的纯粹书店方式,转到和咖啡结合,现在要开个书店,标配就是咖啡、文创一样,再到3.0时代,现在言几又有主题餐厅、文化生活、文化龙、儿童乐园,未来这里也许还有4.0模式,言几又的书店和旅游、生活等更多的方式结合。
重庆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 陈晓阳
基于大数据时代知识供应型供应链的思考
当我们把自己放在出版行业中心位置的时候,我们的上游和下游就共同组成了一个供应链。供应链是互相依存、互相依赖,也就是说供应链上必须是每个环节、每个机构都达到共同营利、共同发展,产业链才不会断裂,才会共同的发展。
一、大数据的思维含义
传统的供应链很简单,就是从作者到出版社到书店销售商,再到消费者,这是很简单的供应链。而现在的供应链是怎样的状态呢?首先是销售数据、市场数据进行分析,出版企业进行生产,零售商进行销售。这个供应链在这个大环境下,和以往有什么不同呢?
第一,数据来源。不是说以前没有来源,以前也有数据来源,但它没有这么大型的数据,并且现在的数据得以整合,得以存储,得以实时分析。第二,以前规模相对较小,现在相对较大。关键是以前数据滞后,出版了很长时间以后才发现畅销书的轨迹,而现在可以马上就知道读者的需求。第三,以往的数据很分散,没有联系起来,价值相对缺乏,没有做实时分析。
二、精准策划和精准营销
精准营销的根本来自于精准策划,出版社编发之间有很多冲突,编辑说营销不好,营销说选题不好,其实最好的是需要一个相对中立的数据公司或数据机构告诉我们到底是策划不好还是营销不好,这一切都基于用数据的方式进行思考。
还有就是精准,现在已经过了圈地盘、占地盘的时代了,以前是要占领文学领域或者占领少儿领域,就把门槛做高,现在基本上是不可能的。现在只能做垂直挖深度的方向了,也就是说现在已经做好的板块,往深里挖,像钉钉子一样,今后我们出版社越往后越往垂直的方向发展。
三、有挑战更有机遇
传统出版业的核心价值可能就在于我们对书籍形式美的把握和洞见,而独立书店作为供应链上的重要核心,它的贡献则在于精准度和价值观。
重庆西西弗董事长 金伟竹
一、三大方法
西西弗内部有三论法:一是人性论,人性是探讨市场需求什么、要什么,怎么找到、怎么解决;二是系统论,系统论就是如何构建体系,通过体系的系统化运作,形成闭合产生整体的能轴联动;三是控制论,如何控制,达到最好的驾驭性,包括底线论、驾驭的能力。在体系关系上,我很强调链条、嵌套、衍生、闭合
西西弗书店
二、业务体系、管理体系和团队体系的闭合关系
西西弗三大体系
业务体系更多的是从建立标准的业务模型,每本书在西西弗的采购过程中都要被赋予复合标签,这个标签要在西西弗达到十几个甚至二十个的属性,例如这本书的价位带是多少,针对什么样的消费群体,书是偏专还是偏大众化。
管控体系也是我亲自挂帅做的,这里面重要的是如何建立管理形态、监控形态以及考评形态,它围绕着五个方面进行专业细化。第一,目标形态,首先要把被管理的系统明确出应该具备的关系。第二,结构形态,西西弗在自己的组织结构上、管理组织架构上,要强调业务的对象是如何切割,专业度的专深与宽浅的需求,以及扁平与垂直的平衡,科学构建结构形态。 第三,明确职责权形态,在结构搭建以后,每个岗位的职能关系,相应的责任关系和权利范畴必须要有相应的明确定义。 第四,团队团队的配置形态。每个岗位上的人力属性怎么样,应该如何配置。配置板块人力过程中,他们之间存在什么样的相互作用催化,这些关系都要作为必要因素考虑进去,对于未来延伸板块当中产生的孵化作用。第五,工作管理形态,西西弗在工作管理形态上,谈的更多的是认知关系,工作本位认知、角色认知、职责权认知,工作属性认知有本质、体系、方向的,工作内容认知有板块、事项、类型。
还有就是考核,西西弗叫考核,要通过考核解决。管理形态上要求人从主观能动上去做,这是主观能动性问题,还有客观能动性,要逼迫他执行,这是两种观的作用。这些年西西弗特别重要的一点,西西弗特别考虑团队的企业文化,也很讲究招考模型、人力发展关系,这9点构成了大的体系闭合。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