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愿望书单 | 敢不敢在1月1日立个flag?做自己的锦鲤(有厚礼)
为了迎接新年,我们用年终盘点和新年目标告诉自己:
不要难过啊!这365天没有虚度啊!新的一年,也会变得不一样!
其实生活不存在虚度,也不存在口号。
分分秒秒,我们实实在在地活着,自己过得如何,各自心如明镜,关键看你是否能坦然面对这一年的自己,好的坏的,成败功过,是愿意继续做一个装睡的人,还是爬出温暖的被窝,在寒风中尝试做些调整。
日子越舒坦,越知前路凶险,必须坚强面对。比起收获的喜悦,应更看重那些未尽的事业。
2018年的愿望,实现了多少?
放弃了多少?
立下的flag,回收了吗?
敢不敢来个挑战?
为了迎接即将开始的春节假期,南大社特别在新年推出了一批内容精湛、思想精深、质量精良的优质好书,分别来自南大社重点打造的“守望者·文学”“当代学术棱镜译丛”等系列,现已在各大网店、实体店上架。
如果你真的热爱阅读,那本条推送将成为你的试金石。
第一步,请阅读本篇微信,在文末留下,说出你感兴趣的三本图书。
第二步,为了证明你对图书的喜爱,请自行购买一本,用三个月的时间完成阅读。(阅读原文可直达南大社微店)
最后,到了兑现承诺的时刻。请在4月1日愚人节前,在豆瓣或新浪微博写下400字以上读后感或书评,打上#2019南大社flag#标识。
被你的真诚与坚持打动的小编们,将免费为你寄出你年初心愿单中剩下的两本。并邀请你加入“南大社鉴书团”。
你将第一时间免费阅读最新图书,并有机会和名作家、名编辑直接对话交流。
不要寄希望于运气,用实际行动和努力,做自己的锦鲤!
加缪传
、
《加缪传》是关于阿尔贝·加缪的首部传记,也是公认的经典,被誉为“加缪传记中极受欢迎的一部”(纽约时报)。长期旅居巴黎的美国传记作家赫伯特·R. 洛特曼采用英美人撰写传记的严谨方法,努力贴近加缪的生活,向读者揭示了一个在阿尔及利亚贫民区长大,经历长期的贫穷、无尽的苦难,却通过不懈的努力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法国作家的成长历程、创作历程、生活历程和心路历程。
尤金·奥尼尔:四幕人生
尤金•奥尼尔(Eugene O'Neill,1888—1953),美国著名剧作家,被视为美国戏剧的奠基人,一生四次获得普利策戏剧奖,并于193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本书作者罗伯特•M.道林是康涅狄格中央州立大学英语系教授,也是美国学界公认的奥尼尔研究专家。全书史料详实,叙述生动,完整再现了奥尼尔这位美国戏剧史上的灵魂人物精彩辉煌的艺术创作生涯及其坎坷曲折的现实人生。
哀歌
远藤周作(1923—1996),日本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日本信仰文学的先驱,在日本现当代文学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枢纽地位,代表了日本20世纪文学的最高水平。本书是远藤周作的短篇小说集,是其极具震撼力的作品《沉默》的前奏曲。十二个短篇如同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虽然有密切相联的轨迹,却另有更为丰富的旋律,其中有些故事与作者本人生病住院的经历有重叠的部分。在这些故事中,远藤周作始终关注的信仰与反叛、圣洁与背德、强权与卑微、受难与恐惧、坚贞与隐忍、挣扎与超脱等主题已有端倪,故事中九宫鸟的眼神、狗的眼神、主人公妻子的脸等等,这些隐晦的意象,最终聚合成踏绘的意象、耶稣的脸,转移至《沉默》。恰如远藤周作自己所说,正是在诸多意义上,《哀歌》是其作为“小说家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品”。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电影的元素
在《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电影的元素》中,罗伯特·伯德详述了塔可夫斯基的主要电影作品,指出塔可夫斯基的电影是基于对土、火、水、气四种基本元素的检视或颂扬,电影的元素与孕育着可能性的时间的统一感是分不开的,而电影强化了人类体验中的这种统一感。伯德诗性的语言与深刻的哲思就像缓缓诉说的画外音,为读者开启了一次别样的观影之旅。
佳媛
《佳媛》是芭芭拉•皮姆极富深意与趣味的高雅喜剧。故事发生在二战后的英国,米尔德丽德•拉思伯里是一位牧师之女。性情温和且单身独居的她是所有人眼中的佳媛淑女,她忧他人之忧,急他人所急,不断卷入周围各种人的生活琐事,自己却过得压抑克制,无人关心她想要什么。皮姆的风格颇似简•奥斯汀,专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滑稽与悲喜;文风看似温和委婉,实则犀利尖锐,充满讽刺意味。
导体
阅读克洛德·西蒙的小说《导体》,无异于经历一场极致的艺术之旅——如同漫步于美术馆,从文艺复兴,直到印象派,光线或明或暗,色彩或浓或淡;如同徜徉于博物馆,于奇珍异宝之间,感受时空交错的流光溢彩、光怪陆离;如同置身于电影院的放映大厅,大屏幕上的画面在美洲最原始的森林,某个城市最普通的寻常巷陌,某一场没完没了的会议,还有一对情侣无休无止的情欲之间,不断切换。故事隐没了时间,时间却似乎变得更加清晰,仿佛每年每月的每一天,同样的情节都在重复;故事模糊了人物,人物却似乎更加真实,仿佛每一个你我他,都在重复同样的经历。故事最终结束了,又似乎永远不会落幕……
寂寞芳心小姐
文学评论界巨擘哈罗德·布罗姆,哈佛大学英美文学教授丹尼尔·艾伦等鼎力推荐。
被重新发掘的文学巨星,“迷惘的一代”谢幕天才,美国黑色幽默文学先驱,纳撒尼尔·韦斯特的代表作。
点击“阅读原文" 一键购买
小说主人公“寂寞芳心小姐”是一位男士,因主持同名专栏而得此芳名。该栏目本是报社为吸引读者设立的谈心专栏,许多孤苦无靠的读者来信向他诉说生活的无助、尴尬和苦恼,希望听取道德和精神上的忠告。
面对一颗颗空虚寂寞的心灵,寂寞芳心小姐无以为计,这些生命底层的呼求,却带着他一路下沉,跌入灵魂的谷底,最后在一场与被拯救者的纠葛中身亡…… 韦斯特借用一个发生在1930年代普通情感专栏作家的故事,来描述在经济萧条时期普通人现实生存问题上的困顿;并进一步上升到精神信仰层面,追问在上帝已死、俗世生活已成为唯一此岸的现实世界,谁来担负普通人遭受的精神危机。
吉尔·德勒兹
一本对法国重要哲学家吉尔·德勒兹新颖、扼要却又广博的哲学传记。
这不是一本厚重的德勒兹编年史,而是一张标记了德勒兹一生遭际的地图。按图索“迹”,我们便能在阅读德勒兹的同时邂逅思考。
德勒兹,作为一个人和一名哲学家,独特且多面。他的生活和哲学离不开他与彼时最具影响力的几位思想家的友谊、合作与冲突,更不用说他与作家、艺术家和电影创作者的关联。
芙丽达·贝克曼跟随德勒兹,从他青葱学生时代受邀去过的沙龙出发,走过他广受欢迎的青年教师时期,最后梳理了其哲学作品的演变。贝克曼考察了德勒兹的哲学发展如何与历史、政治、哲学实践发生共振,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学生运动、巴以冲突等。德勒兹以令人耳目一新且必不可少的方式与哲学中某些最根本的问题角力。
本书强调了德勒兹的遗产如何影响了当代哲学的众多分支,为这位当代哲学家描绘了一幅形象丰满的画像。
詹姆斯·邦德:时代精神的特工
“摇匀,不要搅拌。”拉风的跑车,性感的女郎,再加上一些其他佐料,这一切立刻让人联想到电影史上最成功的间谍片——007系列。
虽然自1962年以来,詹姆斯•邦德电影的结构就几乎从未改变,却令人惊异地细致反映了每个时代的潮流和时尚。心理学家、邦德专家维尔纳•格雷夫研究了不同时期的007影片,从中找到大量的“时代特征”,并用照片、海报和电影风格将之记录下来。
本书笔触华丽,读来盎然有趣,读者可从中了解过去50年里不断变换的社交规则、道德规范(如“杀人执照”)以及各类偏见。从这个层面上说,詹姆斯•邦德也永远追随着时代。
艺术史向导
《艺术史向导》由意大利艺术史学家朱利奥•卡洛•阿尔甘(Giulio Carlo Argan)与毛里齐奥•法焦洛(Maurizio Fagiolo)合著,1974年出版后畅销意大利与西欧,成为历史艺术文献领域不可或缺的经典工具书。
在上篇“艺术史研究的前提”中,阿尔甘首先深入浅出地整理并提出了艺术史研究中的普遍问题,如艺术的领域、艺术史的任务、艺术品的真伪与品质等命题。
接着法焦洛在下篇“书目导读”中具体阐述了研究的工具、方法论、研究的问题、艺术史学家的职业等,详尽列出了艺术史学的各类入门书目(包含绘画、雕刻、建筑、工业设计、都市计划、舞台设计等范畴),同时介绍了艺术史学的发展与成果。本书为相关研究者提供了涵盖艺术史学领域整体的必要信息。
文化研究指南
《文化研究指南》是文化研究领域一本百科全书式的可靠指南,是从事文化研究和文化社会学人士的必备读物。本书由四个部分组成:学科、地域、议题和文献。每位撰稿者均为该领域的著名学者,具有权威性。
海德格尔与阿伦特通信集
百余封信件,带着温暖与哲思;数十首情诗,写不尽缱绻与思恋。
一本有厚度,有温度,有“猛料”的书。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公众就已知晓:在马丁·海德格尔和汉娜·阿伦特之间——超出了老师—学生的关系和后来的专业上的联系之外——有一种爱和友谊的关系。本书中的文献证明了这个关系,它们出自被保存于马尔巴赫德国文献档案馆的阿伦特和海德格尔的遗作。在本书中,它们是第一次被公开发表。除此之外,出自美国华盛顿特区国会图书馆的“汉娜·阿伦特的文件”也被照顾到了。
本书是遗物保管人洛特·克勒(Lotte Köhler)博士和赫尔曼·海德格尔(Hermann Heidegger)博士合作完成的。目的是把所有能够被获得的被保存下来的见证都公开发表。所以,来自马丁·海德格尔的书信、诗歌和其他的私人通知——汉娜·阿伦特谨慎地近乎完美无缺地保存了它们——都被付印了。相反,自她手的文本却处于一种残篇的状态,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不过好在,虽然书信主要来自海德格尔,但是相遇的第一年即1925年被记录了下来。虽然二人在1933-1950年间联络中断,但他们重遇后颇具研究价值的书信往来基本得以保留。除了由手稿抄写而来的文本之外,本书还包括了一个带有解释、证明和评论性提示的注释部分,我们还能透过原书出版人的后记,看到另一种对阿伦特—海德格尔关系史的研究视角。
法式诱惑
《纽约时报》资深驻法记者,揭秘诱惑面纱下的真实法国。
值得每个享乐主义者品读的好书,不可错过的法国当代文化指南。
法国,魅惑、优雅之国,她的一举一动总能轻易引领时尚的风潮;她以美酒美馔、窈窕佳人诱惑世人。
《纽约时报》资深记者伊莱恩·西奥利诺以外来人之姿,深入法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探究法式诱惑的真相,她告诉我们,诱惑不是法国与生俱来的风姿,而是世世代代法国人精心研习、打磨的生存技能。法国人不但创造了充满情趣的消磨时间方式,更将它带到登峰造极的境界:小到诱人嗅闻的馥郁香氛,引人流连的浪漫花园,让人爱不释手的精巧物品,舍不得结束的美妙对话,大到政治选举、全球权力角逐。
诱惑成了法国的生活哲学,甚至非官方的意识形态。然而,西奥利诺亦敏锐指出,这场诱惑游戏的边界到底在哪儿?诱惑发展到极致是否会衍生一种“反诱惑”?《法式诱惑》在引领读者全方位领略法国风情的同时,又能让读者保持批判的距离,实为了解法国当代文化的经典指南。
臣服实验
从隐居者到上市公司CEO,放手由生命掌舵的“臣服实验”,让他走出了令人惊叹不已的人生,不仅收获了世俗意义上的幸福生活和成功事业,亦得到了心灵的平静。
《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冠军图书作者、奥普拉脱口秀节目受访者迈克•A.辛格讲述自己真实的传奇人生故事。
从一介学子变成独自灵修的隐居者,之后创建了大型的灵修社区,变成收益颇丰的建筑商,设计出改变医疗管理产业的软件包,建立市值十亿美元的上市公司,写出让脱口秀女皇奥普拉爱不释手的书;身处胜利的顶峰之时,一场FBI大型突袭,又让他濒临灾难的边缘——迈克•A.辛格的“完美人生”,始于他年轻时于林中独居之际做下的“臣服实验”的决定。
畅销十余个国家与地区,启发数百万人的人生故事。
跟随享誉全球的心灵导师迈克·A.辛格,向内探寻,你对生命的认知将有意想不到的正向转变。
编辑:金少帅 戚宛珺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你可能还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