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接近鲍德里亚,让照片化为语言



今年8月,展览“消失的技法——让·鲍德里亚的摄影”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正式开幕。



展览由费大为策划,鲍德里亚太太玛琳·鲍德里亚(Marine Baudrillard)担任联合策展人,展出50幅鲍德里亚不同时期的代表性摄影作品及其影像、照片集及语录。

消失的技法——让·鲍德里亚的摄影
Car l'illusion ne s'oppose pas à la réalité...   
Photography of Jean Baudrillard
策展人:费大为
联合策展人:玛琳·鲍德里亚(Marine Baudrillard)
展期:2019年8月24日至9月28日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三楼6号展厅
主办: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票价:免费


时值法国思想家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1929—2007)诞辰90周年之际,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将于2019年8月24日至9月28日举办“消失的技法——让·鲍德里亚的摄影”展览。

让·鲍德里亚,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后现代理论家。先后任教于巴黎十大和巴黎九大,撰写了一系列分析当代社会文化现象、批判当代资本主义的著作,产生了广泛的世界性影响。其代表作主要有《物体系》《消费社会》《生产之镜》《象征交换与死亡》《致命的策略》《论诱惑》《美国》《完美的罪行》及系列随笔《冷记忆》等。

摄影之外,展览还将纳入鲍德里亚的影像、照片集及语录,在艺术与哲学的漫谈中,引诱观者在新的视觉景观与图像经验中,重思这位思想家对摄影的独特贡献,深入其广袤的理论世界。


南京大学出版社引进并出版了一系列让·鲍德里亚的代表作品,也在本次展览中陈列展示。非常适合逛展之后,感到意犹未尽的时候,带走数本,感受影像之外的、作为哲学家的让·鲍德里亚。



《消费社会》


[法]让·鲍德里亚  著 
刘成富 全志钢 译

首先,我们向你推荐经久不衰的学术畅销书《消费社会》。

本书围绕消费这个中心对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社会进行了详尽而深刻的剖析,向人们揭示了大型技术统治集团是如何引起不可遏制的消费欲望,并在此基础上对阶级社会里的各个阶层重新进行了划分。

消费是用某种编码及某种与此编码相适应的竞争性合作的无意识纪律来驯化他们;这不是通过取消便利,而是相反让他们进入游戏规则。这样,消费才能只身取代一切意识形态,并同时只身担负起整个社会的一体化,就像原始社会的等级或宗教礼仪所做到的那样。


《致命的策略》

[法]让·波德里亚 著
刘翔  戴阿宝  译


《致命的策略》成书于1983年,是晚期波德里亚的核心著作,也是该时期他唯一一次系统化、逻辑化地阐发其思想的著作。


此书也许可以被视作波德里亚对现代性最为直接而深刻的驳斥,他站在客体的立场上所主张的,乃是以表象的狂欢取代对本质的追寻,是以物的扩张冲刷主体的地基。


如果说现代性是以人对宇宙的统摄来取代神的统摄,其后果是一个全然属人的世界;那么,波德里亚在本书中所揭示的则是,客体的统摄终将取代人的统摄,其后果是一个全然属于客体、以客体的意志为出发点的世界。这如果不被简单地视作耸人听闻的话,我们当应瞥见其间隐现不已的警世之光。




《艺术的共谋》


[法]让·波德里亚 著 

张新木 杨全强 戴阿宝 译



波德里亚认为,当代艺术已经进入审美幻觉幻灭、充满冷漠的暴力和垃圾繁殖的阶段。


《艺术的共谋》收入了他关于当代艺术的重要文章和发言,包括《审美的幻觉与幻灭》《艺术的共谋》,其后期重要的社会学长文《沉默大多数的阴影》,长篇访谈《忘记阿尔托》,以及一组对波德里亚的访谈。


涉及幻觉艺术、濒临灭亡的艺术、电影电视等,并对《黑客帝国》、蓬皮杜艺术等做了哲学化的分析。




《为何一切尚未消失》



[法]让·鲍德里亚 著

张晓明   Jean-François Petit de Chemellier(薛法蓝) 译


《为何一切尚未消失?》收入法国著名思想家让·鲍德里亚的三篇文章,分别为《狂欢节与食人族——世界对抗的游戏》《恶会腹语》《为何一切尚未消失?》。


作者将现代性设想为一场肇始于西欧的冒险和一出随后在全球范围内,在西方宗教的、科技的、经济的、政治的价值标准被输入的所有地方不断重演的巨大闹剧。


在全球性的媒体-虚拟-网络垄断或说霸权之下,人的存在显然只能以自身的消亡为代价。他只有以自身在技术层面的消失和融入数字技术的秩序为代价才能获得永生。



《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


[法]让·鲍德里亚 著

夏莹 译


鲍德里亚于1972年完成出版的《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是他从后马克思语境中叛逆出来走向反马克思主义的逻辑通道。这本书是早期鲍德里亚学术理论分量最重的论著之一,也是他“死亡三部曲”的第一部。


其中,他直接依从德波的理论逻辑,从已经出现唯心主义片面超越的“景观社会存在”更极端地跳跃到空无的符号王国,并以符号生产和抽象的差异性社会关系,彻底取代了马克思所强调的前提性的社会物质生产结构,从而完全告别了马克思,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直接反对者。


全书共分11个章节,具体内容包括符号的功能与阶级的逻辑、需求的意识形态起源、直面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设计与环境或政治经济学如何成为操控力量等。



《冷记忆:1980—1985》

[法]让·波德里亚 著

张新木  李万文 译


《冷记忆:1980—1985》记录了让·波德里亚在1980-1985年间的思想碎片。


关于女性、福柯、阿尔法·罗密欧、白血病、天主教、柏林路、洛朗·法比尤斯、让-保罗二世、玫瑰、南极洲、列赫·瓦文萨、泥地摔跤、季诺维也夫、色情电影、雪、女权主义、雅克·拉康、史蒂维·旺德、麦克尔·杰克逊、帕勒莫、DNA和恐怖主义。


本书具有一种忧郁的气质,而忧郁正是事物的特定状态。


 

《冷记忆:1987—1990》

[法]让·波德里亚 著

张新木 王晶 译

异质、非凡,具有才气逼人的原创性,波德里亚在本书中广泛撒网,在进行自传式回忆的同时,也结合了对于美国、文化产业危机、小说/理论新观念,以及对于后现代“口头”乱伦的进一步思考。

他把哲学写作与诗意写作融合为一,再次以富有洞见的迷人形式,为我们提供了对于现实的注解。
 
《断片集——冷记忆:1991—1995》
[法]让·波德里亚 著
张新木 陈旻乐 李露露 译

《冷记忆》系列中的这部《断片集》精选自波德里亚写作《终结的幻象》与《完美的罪行》期间的笔记。

书中充满了冥想与诗意的沉思,其凝练的光芒来自以下话题:沉默的智慧,客观进程的智慧,既有自然的也有社会的;充盈于世界中的神秘,政治、艺术与科学等各界的虚无;欧洲、东欧阵营、澳大利亚与纽约;生命、宇宙,以及一切事物顽固的无意义。
 

《冷记忆:1995—2000》
[法]让·波德里亚 著 
张新木 陈凌娟 译

让·波德里亚最后二十年的著作并不重视作为批判主体的立场,而是如他所说,走到了客体立场。

在这本碎片式与速写式思考的结集中,波德里亚的姿态并不是一个干涉主义的知识分子作为批判主体对世界进行分析,而仅仅是一个参与性的观察者——客体中的一个客体,这是一种内在的放逐,以如此热烈的坚持观察着世界自身,并且用自己的敏锐来弥补着我们关于现实主义与意义的普遍匮乏。

 
《冷记忆:2001—2004》
[法]让·波德里亚 著 
张新木 姜海佳 译

波德里亚在这部《冷记忆5》中写道——“只有当理论采用一个虚构或一个寓言的形式时,它才那么永远地大放光彩。”

本书是波德里亚系列格言式日记体回忆录的第五部,时间跨度为2000—2004年。 


《鲍德里亚/鲍德里亚》

[法]玛琳·鲍德里亚 著
张新木 林志明 译


我们选择了本次摄影展的策展人之一——玛琳·鲍德里亚的一本小书作为收尾。


本书收入鲍德里亚的遗孀玛琳·鲍德里亚,2012年10月14日在南京大学“鲍德里亚研究”国际学术会议上的发言。


在本书中,她深情地回顾了与鲍德里亚的相识、相知、相恋并相伴直至其生命最后一刻的经过,感情真挚,文笔细腻,从另一个角度为我们展示了这位伟大哲学家思想的深邃与独特。


~本期互动~


今日参与投票,并在评论区说说理由,小编将根据内容和热度,送出本次投票的第一名鲍德里亚的著作一本~




编辑:金少帅 戚宛珺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你可能还会喜欢:


畅销书Vlog第一弹 · 带你重新认识世间万物!
从新闻记者到流亡作家,他一直都是拉丁美洲的叙事人
曾想象天堂是“图书馆的样子”,但博尔赫斯的寓所没什么书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