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鲍德里亚,让照片化为语言
《致命的策略》成书于1983年,是晚期波德里亚的核心著作,也是该时期他唯一一次系统化、逻辑化地阐发其思想的著作。
此书也许可以被视作波德里亚对现代性最为直接而深刻的驳斥,他站在客体的立场上所主张的,乃是以表象的狂欢取代对本质的追寻,是以物的扩张冲刷主体的地基。
如果说现代性是以人对宇宙的统摄来取代神的统摄,其后果是一个全然属人的世界;那么,波德里亚在本书中所揭示的则是,客体的统摄终将取代人的统摄,其后果是一个全然属于客体、以客体的意志为出发点的世界。这如果不被简单地视作耸人听闻的话,我们当应瞥见其间隐现不已的警世之光。
《艺术的共谋》
[法]让·波德里亚 著
张新木 杨全强 戴阿宝 译
波德里亚认为,当代艺术已经进入审美幻觉幻灭、充满冷漠的暴力和垃圾繁殖的阶段。
《艺术的共谋》收入了他关于当代艺术的重要文章和发言,包括《审美的幻觉与幻灭》《艺术的共谋》,其后期重要的社会学长文《沉默大多数的阴影》,长篇访谈《忘记阿尔托》,以及一组对波德里亚的访谈。
涉及幻觉艺术、濒临灭亡的艺术、电影电视等,并对《黑客帝国》、蓬皮杜艺术等做了哲学化的分析。
《为何一切尚未消失》
[法]让·鲍德里亚 著
张晓明 Jean-François Petit de Chemellier(薛法蓝) 译
《为何一切尚未消失?》收入法国著名思想家让·鲍德里亚的三篇文章,分别为《狂欢节与食人族——世界对抗的游戏》《恶会腹语》《为何一切尚未消失?》。
作者将现代性设想为一场肇始于西欧的冒险和一出随后在全球范围内,在西方宗教的、科技的、经济的、政治的价值标准被输入的所有地方不断重演的巨大闹剧。
在全球性的媒体-虚拟-网络垄断或说霸权之下,人的存在显然只能以自身的消亡为代价。他只有以自身在技术层面的消失和融入数字技术的秩序为代价才能获得永生。
《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
[法]让·鲍德里亚 著
夏莹 译
鲍德里亚于1972年完成出版的《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是他从后马克思语境中叛逆出来走向反马克思主义的逻辑通道。这本书是早期鲍德里亚学术理论分量最重的论著之一,也是他“死亡三部曲”的第一部。
其中,他直接依从德波的理论逻辑,从已经出现唯心主义片面超越的“景观社会存在”更极端地跳跃到空无的符号王国,并以符号生产和抽象的差异性社会关系,彻底取代了马克思所强调的前提性的社会物质生产结构,从而完全告别了马克思,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直接反对者。
全书共分11个章节,具体内容包括符号的功能与阶级的逻辑、需求的意识形态起源、直面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设计与环境或政治经济学如何成为操控力量等。
《冷记忆:1980—1985》
张新木 李万文 译
《冷记忆:1980—1985》记录了让·波德里亚在1980-1985年间的思想碎片。
关于女性、福柯、阿尔法·罗密欧、白血病、天主教、柏林路、洛朗·法比尤斯、让-保罗二世、玫瑰、南极洲、列赫·瓦文萨、泥地摔跤、季诺维也夫、色情电影、雪、女权主义、雅克·拉康、史蒂维·旺德、麦克尔·杰克逊、帕勒莫、DNA和恐怖主义。
本书具有一种忧郁的气质,而忧郁正是事物的特定状态。
《冷记忆:1987—1990》
《鲍德里亚/鲍德里亚》
我们选择了本次摄影展的策展人之一——玛琳·鲍德里亚的一本小书作为收尾。
本书收入鲍德里亚的遗孀玛琳·鲍德里亚,2012年10月14日在南京大学“鲍德里亚研究”国际学术会议上的发言。
在本书中,她深情地回顾了与鲍德里亚的相识、相知、相恋并相伴直至其生命最后一刻的经过,感情真挚,文笔细腻,从另一个角度为我们展示了这位伟大哲学家思想的深邃与独特。
~本期互动~
今日参与投票,并在评论区说说理由,小编将根据内容和热度,送出本次投票的第一名鲍德里亚的著作一本~
你可能还会喜欢:
从新闻记者到流亡作家,他一直都是拉丁美洲的叙事人
曾想象天堂是“图书馆的样子”,但博尔赫斯的寓所没什么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