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纪念沈祖棻先生一百十周年诞辰暨学术研讨会在海盐举行

沈祖棻1946年在成都


当年,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这对“赌书消得泼茶香”的神仙眷属曾羡煞无数文人墨客,但是养在深闺的李清照写的多是儿女情长,历经战乱的李清照写的也多数是哀怨闲愁。


程千帆和沈祖棻年轻时合影


10月19日,在海盐县,四海嘉宾齐聚,纪念“当代李清照”——沈祖棻,她也有“文章知己”的丈夫——著名学者、南京大学教授程千帆;她也历经战乱和动荡,但她笔下的诗词不仅有女性的秀丽,“有斜阳处有春愁”,更有渔阳鼙鼓的烽火记录,一腔忧国忧民之情。


沈祖棻手迹


沈祖棻(1909.1.29-1977.6.27),字子苾,别号紫曼,原籍浙江海盐,出生于苏州。现代女词人、诗人、文学家、文论家,格律体新诗先驱诗人之一。20世纪30年代先后毕业于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师从汪东、吴梅等耆学老宿。1949年以后,先后任教于江苏师范学院(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和武汉大学。


她的《涉江诗词集》、《宋词赏析》、《唐人七绝诗浅释》等作品一直深受古典文学爱好者的喜爱和称赞。


沈祖棻手迹

1940年4月,沈祖棻面临一次重要的手术,担心自己可能会死去,在写给两位恩师的书信中,对于国家,表达了“但悲不见九州同”的家国情怀,对于丈夫,留下的句子更令人动容:“如一旦睽离,情何以堪?届时伏望吾师以大义相勉,使其努力事业学问,效劳国家,勿为一妇人女子而忘其责也。是所至盼!


朱光潜先生曾在阅读沈祖棻写自己外孙女的诗《早早诗》后,写下诗句:“易安而后见斯人,骨秀神清自不群。身遭离乱多忧患,古今一例以诗鸣。


2000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沈祖棻文集》


叶嘉莹评论沈祖棻:“真是个集大成的作者。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副教授黄阿莎在梳理沈祖棻的“朋友圈”后认为:“其一生交游,虽无达官显贵,却多名士学人、高材硕彦;纵观沈祖棻及其友人的文学唱和,虽采用传统的古体诗词形式,却以深重的忧患意识,书写家国兴亡与深挚情感。


1974年,半岁的外孙女张春晓(早早)和沈祖棻合影


外孙女张春晓在回忆自己外婆沈祖棻的文章里这样写道:


祖棻出生前,沈家从祖籍浙江海盐迁居苏州已经好几代了。祖父沈守谦,号退庵,从清王朝实缺徐州兵备道的职务退休后,闲居在家,他笃好艺术,和词人朱孝臧、书画家吴昌硕等都有来往。在他的大厅中,还有一块御赐的蓝底金边匾额,题曰:“谊笃宗友”,这是沈家全盛时在海盐开设义庄的荣誉标志……



10月19日,纪念沈祖棻先生一百十周年诞辰暨学术研讨会在海盐开幕,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和出版社的专家、学者、编辑,嘉兴市诗词楹联学会和海盐沈祖棻诗词研究会的会员等近百人与会。
此次活动由2019中国·海盐南北湖文化旅游节组委会主办,海盐县政协、海盐沈祖棻诗词研究会承办,南京大学文学院、南京大学出版社、香港浸会大学人文中国研究所协办。嘉兴市政协副主席柴永强,海盐县领导王碎社、蔡志昌、孙雄伟、陆忠祥、董雪明等参加开幕式。


沈祖棻先生的女儿程丽则携大女儿张春晓、小女儿程雨燕等家属出席活动,她感慨道:“我母亲110周年的纪念会能再次在海盐举行,说明她的优秀作品依然受到人民的喜爱。在这里,除了我们家属的义不容辞,除了与父母相关联的学生、世交、研究会同仁所给予的关注支持,开始有更多的年轻人对我母亲的创作与学术研究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中间有学者有编辑,有中学老师有自媒体创办人。这是多么令人欣慰和鼓舞的现状啊!这不仅是对我母亲的成就和人品的极大肯定,也是对传统文化必然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阵阵回响。”


开幕式后,当天上午还举行了《沈祖棻诗学词学手稿二种》《程沈说诗词》《鼙鼓声中涉江人——沈祖棻词赏析集》《涉江诗词集》等新书发布会,下午则举行了学术研讨会。来自各高校、出版社的专家、学者、编辑们纷纷发表了关于沈祖棻先生其人其作的研究心得。


中华书局上海公司编委会副主任、《沈祖棻诗学词学手稿二种》编辑郭时羽与大家分享了获得手稿、字迹鉴定、方案确定、集字成签等整个出版过程,她说:“于我而言,编辑的喜悦是因为能看到好稿子、甚至能亲手打造偶像的书,以及喜欢跟学界的师友们往来就教。而这两点,在今年出版的《沈祖棻诗学词学手稿二种》中,得到了最集中的体现。”


《程沈说诗词》这套书包括了《读宋诗随笔》《宋词赏析》《唐人七绝诗浅释》《古诗今选》四种。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大众出版中心文学编辑室主任、《程沈说诗词》编辑焦凌女士说:“这四部作品的创作均融入了程千帆、沈祖棻两位先生新颖的审美眼光、深厚的学术素养和非凡的文学创作底蕴。随手翻阅,深入精微的学术创见比比皆是,堪称‘珠玑满眼,美不胜收’。两位先生以大家手眼,不吝金针度人,为广大诗词爱好者打开了一扇通往古典诗词艺术园地的大门,认真品读,必将给读者带来不小的收获。”


南京大学出版社古籍部主任、《鼙鼓声中涉江人——沈祖棻词赏析集》编辑李亭说:“编辑这本书的过程让我对沈先生以及她的词作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张春晓老师在《赏析集》中提到,一部《涉江词》是将兴亡之感与身世之感打成一片。沈先生的词集中书写于抗日战争这样一个大背景下,500多首的数量,又且小令中调长调众体皆备,书写个人际遇的同时寄托家国之感,是词史上一个非常特别的存在。沈先生正是以她的创作继承和延续了清人以词存史的词学观,同时,她又以其非凡的才华将这些写于战争、乱离背景下的词写得非常典雅深情,委婉曲折,保存了词体的本色。读沈先生的词既能感受到情感上的震撼与触动,又能体会到词体文学本身的音律和形式之美。其实,如何看待沈先生其人其作,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体会,我们出版这样一本赏析集,也正是希望可以吸引和帮助更多的人来读懂沈先生的词,体会字里行间的深意与深情。”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封面上的这七个字是从沈尹默先生手书涉江词中集出的,另外,我们的彩插中还收入了程丽则老师提供的一枚沈先生使用过的印章“漂泊西南”,这次是首次公开,这枚印章也正与书中所收入的沈先生词的创作背景相契合。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新民说副总经理、《沈祖棻全集》编辑杨宇声说:“沈先生涉足近体诗词、新诗、小说等多个文学领域,继承古典文脉又新开一面。她早年即以词名,后饱经忧患,词中深蕴家国身世之感,在海内都享有盛誉。她是一位富有江南灵气的创作者,而她身为创作者的敏锐加上对专业的钻研,又促使她成为非常出色的鉴赏者和研究者,对诗词的赏析独具只眼。”
“程门问学”公众号创始人宋健说:“当时创立这个公号是希望有更多人了解程千帆和沈祖棻夫妻的治学方法和人生故事。到下个月,公号满三年,目前粉丝有35000多。这是一个偏学术类的公号,短时间内能有这么多订阅用户,我觉得是程沈两位先生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这个公号是一个窗口,让大家感到象牙塔中的大学者不再遥远。这个公号也是一座桥梁,汇聚越来越多的弟子和粉丝。”
本文整理自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读嘉新闻客户端、和平路口公众号部分图片由海盐沈祖棻诗词研究会提供因篇幅限制原文内容有调整


你可能还会喜欢:

纪念沈祖棻先生110周年诞辰 | 鼙鼓声中涉江人——沈祖棻词赏析集陈寅恪 | 读书成为他生命的第一需要
齐泽克× 德勒兹 | 相遇,而非对话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