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度好书,你的选择是?
如果让你给即将过去的2020年选一个关键词,你会选什么?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很多事,也可能改变了我们每个人,但始终不变的是我们对未来的期许以及为此努力的决心。
今年,南京大学出版社依旧出版了一本又一本好书,“守望者”“折射集”等品牌也进一步深入人心,我们根据图书的市场反馈和媒体观察,精选出了今天的这份书单,希望大家在书籍的陪伴下,能保持正面、积极的心态,用阅读和知识丰富、强大自己,迎接新的一年。
此外,小编还为你们带来了2020纪念礼包,参与文末票选并留言选出你的年度好书,我们将选出三位,送出“2020年度好书”的三本。
“不惧风浪,自得其所,从好书中汲取能量,发现身边的爱与美。”
这部迷人的传记讲述了一位伟大的女作家如何构建自我的故事,她从不困于自己的角色和身上的标签,致力于对现有生活方式和社会认知的拆解、修补、重塑。她的人生任性而精彩,她的性格复杂而多变。作者埃德蒙·戈登通过安吉拉·卡特的日记、书信、作品,以及她亲朋好友的回忆和讲述,串起了这位“神秘女巫”生命中一个个事件和点点滴滴的悲欢与渴望,不仅勾勒了她的人生旅程和写作旅程,也回答了她是如何一步一步构建自我,成为独一无二的安吉拉·卡特的。 《罪恶之城的骑士:雷蒙德·钱德勒传》(英) 汤姆·威廉斯 著陶泽慧 译
雷蒙德·钱德勒是硬汉派犯罪小说的代表人物,写入世界经典文学史册,众多文学巨匠如村上春树、加缪、艾略特、奥登、奥尼尔、钱锺书对他推崇备至。我们对钱德勒的了解总是掺杂着各类秘闻和真真假假的逸事,他的一生同他的代表作《漫长的告别》一样扑朔迷离。如今,“文学侦探”汤姆·威廉斯跨越大西洋两岸,吸纳大量新的采访、此前未曾公开的信件和档案,帮助我们剥丝抽茧地了解这位神秘的作家,完成钱德勒的人生拼图。这也是钱德勒传记首度译成中文。
《D. H. 劳伦斯传》(美)杰弗里·迈耶斯 著朱云 译
《现代性的性别》(美)芮塔·菲尔斯基 著陈琳 译 但汉松 校译
本书对女性与现代性之间的复杂关系进行了创新而激动人心的探索,挑战了传统的以男性为中心的现代性理论,并大胆质疑了某些女性主义观点,这些观点或是将现代性妖魔化为内在的父权制的产物,或是假定了一个有关现代社会男性经验和女性经验之间的简单对立。作者将文化历史和文化理论相结合,聚焦于19世纪末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对怀旧、消费、女性书写、大众化的崇高、进化、革命和变态等概念进行了检视。她从比较和跨学科的视角出发,对来自英语、法语和德语传统的大量文献进行了细致的文本分析,涉及社会学理论、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小说、颓废文学、政论文章和演讲、性学话语,以及通俗情感小说等多个领域,分析的男性和女性作家包括齐美尔、左拉、萨克-马索克、王尔德、拉希尔德、玛丽·科雷利和奥利芙·施赖纳等。
《激情如初:凡·高、普鲁斯特、伍尔夫等》(法)维维亚娜·福雷斯特 著 张新木 译
对法国作家、费米娜文学奖评委维维亚娜•福雷斯特来说,任何书都是活生生的一个人,任何作品也都是这样的人。任何创作都是一个造物。《激情如初:凡·高、普鲁斯特、伍尔夫等》为维维亚娜·福雷斯特的文学评论集,由作品序言、文学评论、讲座文稿等构成,也可视为她隐秘的思想自传。正如在一部不朽而且令人着迷的小说中那样,我们发现了一系列的生灵:从托马斯•伯恩哈德到包法利夫人,从哈姆雷特到伊俄卡斯忒,从弗洛伊德到高更,从乔伊斯到卡利班,从艾米莉·狄金森到夏吕斯男爵,从安托南·阿尔托、贝克特或帕索里尼那冒险般的声音到弗吉尼亚·伍尔夫那形形色色的面孔,还有经过深入分析但面目全新的普鲁斯特,情况都是这样。凡·高得到善于讽刺的人们的热情捍卫。我们通过与作者的友谊发现了娜塔莉·萨罗特、玛格丽特·杜拉斯、于连·格林和琼·里斯:亲密无间,谈笑风生,无话不谈,常常探寻着创作的秘诀。
《德勒兹论音乐、绘画和艺术》(美)罗纳德·博格 著 刘慧宁 译
本书为美国知名德勒兹专家罗纳德·博格关于德勒兹的系列专著之一。全书分为音乐、绘画和艺术三部分。作者为国际知名的德勒兹研究专家,本书是他关于德勒兹艺术思想的系列专著之一,另外两本分别为《德勒兹论文学》《德勒兹论电影》。德勒兹因其思想艰涩、自创概念众多而难以理解,本系列专著对德勒兹艺术哲学思想进行了全方位、深入浅出的介绍,不失为理想的德勒兹思想入门读物。
《看不见的女人:家庭事务社会学》(英)安·奥克利 著汪 丽 译
十分之九的非职业女性是家庭主妇,十分之七的职业女性也是家庭主妇。家务不仅是一项女性工作,也是一种大多数人必经的日常生活经验,英国社会学研究领域的先驱女性安·奥克利的社会学经典著作。她将家务作为工作研究,回到女性本身,通过她们的眼睛来看待家庭主妇的职业。1970年代,她着眼“女性与家庭事务”这一话题,采访了40位都市家庭主妇,研究女性对家务劳动的认识、对从事繁复单一的家务的感受,以及她们对不同家务抱持的态度等,并从这些表述后透视家庭内部的结构和分工。
《夏洛克·福尔摩斯的科学》(美)E. J. 瓦格纳 著 冯优 林燕 译
2007年度爱伦·坡奖获奖作品,Goodreads高分高人气好书,一部让人毛骨悚然的犯罪纪录片,一部重口味的极简法医史,一部好玩的博物学小百科——《夏洛克·福尔摩斯的科学》不逊于任何一件福尔摩斯谜案,令人大开眼界。E. J. 瓦格纳以大侦探福尔摩斯的非凡冒险为出发点,将那个时代真实发生的疑案(如开膛手杰克案)娓娓道来,不断穿梭于小说与历史之间,为理解福尔摩斯的故事和现代法医侦查提供了新的视角,真实再现一两百年前的法医学面貌。
《隐痛》(法)伊内丝·巴亚尔 著 焦君怡 译
本书是法国最重要的文学奖——龚古尔文学奖2018年入围作品。小说以直面现实的笔法和勇气,撕开生活温情脉脉的面纱,讲述了一出由性侵引发的悲剧。年轻的女主人公玛丽原本有体面的工作、相爱的丈夫、幸福的婚姻,正下定决心要一个孩子,对未来的家庭生活充满期待。一场突如其来的强暴成了她命运的分水岭。本书以文学的方式,揭示了女性在被性侵后,身心所遭受的难以想象的伤害和难以言说的痛苦,以及女性主义盛行的背景下全社会对待性侵的可悲态度。而在更深层次的意义上,小说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悲剧,不仅仅有施暴者与受害者之间的,还有亲人与亲人之间、朋友与朋友之间的存在主义式悲剧,乃至人(受害者)对自我和他人存在意义的认知变化。作者以冷峻到近乎残酷、惊悚的笔法,向读者展示了生活中巨大而复杂的黑洞。
《草仍然绿,水仍在流》(加) 托马斯·金 著姚媛 译
《游荡的影子》(法)帕斯卡·基尼亚尔 著张新木 译
法国当代著名作家帕斯卡•基尼亚尔曾获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法国文评人奖、法国文化大奖,并于2002年凭借本书《游荡的影子》荣获龚古尔文学奖。本书是一部奇特的作品,它既不是哲学性思辨,也不是渊博的随笔,更不像小说性叙事,可以说与任何体裁都不相干。《游荡的影子》汇集了大量的文学片段,夹杂着个人经历、历史事件和个人思考,它并不对时间、人世、社会做出终结性评判,而只是一些“小小的思考”。这部难以归类的作品看似随心所欲,繁芜错杂,实则别具匠心,思想深刻。帕斯卡•基尼亚尔将历史想象、文学虚构、艺术审美和哲学思辨融为一体,以“不合时宜的人”的“不合时宜的沉思”鞭挞了现代文明的种种弊端,试图在艺术中找到通向永恒的秘密。
《现代性》汪民安 著
“现代性”是一个纷繁复杂的概念,本书从现代生活、现代资本主义、现代观念、工业主义和民族-国家以及现代性的冲突五个方面,具体探讨了现代性的基本特征和内涵,从各个层面对现代性这一复杂而内部矛盾重重的悖论系统做了简要、精辟的论述。作者从现代性在生活中的表现入手,描述了现代生活的种种特征,透过具体现象深入现代生活的本质,分析时间断裂意义上的现代性,又将现代性置于整个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观念的背景下,综述了韦伯、马克思、桑巴特、福柯等人的观点并回顾了资本主义的起源和特征,梳理了从马基雅维利到霍布斯、洛克等的现代观念的发展历程和自由主义的思想脉络。随后作者结合吉登斯、盖尔纳等人的观点探讨了现代性社会的特征。最后作者综合前几章的论述,分析了以英国工业革命为经济基础、以法国大革命为政治和意识形态基础的现代性的冲突所在。 汪民安先生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眼光独到,以清晰的逻辑和通俗的语言,向读者揭开了现代性这一复杂而庞大的议题的层层面纱。这本《现代性》堪称认识现代性的极佳入门读本。 《爱神之泪》(法)乔治·巴塔耶 著 尉光吉 译
《爱神之泪》延续了《色情》和《艺术的诞生:拉斯科奇迹》的主题,试图在艺术的进程中重现色情观念的变迁与兴衰。巴塔耶向我们展示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图像:从史前的拉斯科壁画到现代的超现实主义绘画,从原始部落的献祭到封建社会的酷刑,爱欲的乐园与死亡的炼狱构成了人类激情的两极。巴塔耶在诗性的沉醉和神圣的迷狂中探索欲望的真谛,并借艺术之光,揭露出爱欲背后隐藏的死神面容。正如书名“爱神之泪”暗示的,象征欢愉的爱神也会陷入悲伤,眼泪既是痛苦的结晶,也是爱神的礼物。
《华宴:宇文所安自选集》(美)宇文所安 著
本书为美国著名汉学家宇文所安自选论文集,精选11篇文章,内容涉及中国文学史的海外书写、海外汉学与本土汉学的差异、物质文化与文本,佛教与唐诗、性别与文体等诸多方面,尤其关注文学史的书写与传统文化在全球主义文化氛围中的命运与走向,对中国古典文学与传统文化进行了新颖的解读与反思,是海外汉学研究的精品著作。田晓菲教授翻译了其中部分选文,并校改全书,译文兼有严谨与典雅的特点。
《影子与水文:秋水堂自选集》田晓菲 著
《美国海外隐蔽行动研究系列》丛书石斌 主编
如同翻开海边的礁石,历史的暗面通过《美国海外隐蔽行动研究系列》丛书得以呈现在我们眼前。作为当前国内冷战史研究的最新成果,丛书以冷战期间美国在世界各地,特别是在过去研究中被忽略的“边缘区域”开展的隐蔽行动为主题,在广泛搜集最新解密档案及相关人物回忆等材料的基础上,打破“美国中心论”的一家之言,客观考察了美国中情局等相关部门谋划、实施各个隐蔽行动的历史细节,并以此追溯与揭露冷战期间外交舞台纵横捭阖背后的汩汩暗流。丛书第1辑在推出之后获得了学界与读者的广泛认可。2020年推出的第2辑将目光聚焦到了东南亚和中亚地区,并围绕“美国如何利用隐蔽行动实现冷战目标”这一问题展开论述。
《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译本与底本孙江 主编
《记忆之场》(精装本)(法)皮埃尔·诺拉 主编黄艳红等 译
《记忆之场》(Les Lieux de Mémoire)是当代法国史学界最有影响的历史著作之一,汇总了法国集体记忆史研究成果。全书以诺拉所提出的“记忆之场”(les Lieux de Mémoire)这一概念为核心,通过对记忆场所的研究,探寻残存的民族记忆,以期找回法兰西群体、民族和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本书出版以来,反响强烈,被译成多国文字,而“lieu de mémoire”这一概念也迅速流行,并于1993年被收入《大罗贝尔词典》(Le Grand Robert de la langue française)。中译本从原书三大卷近五千页中精心选取了11篇文献,按“记忆与历史”“记忆与象征”“记忆与叙事”三个主题组织而成。这些文献除了有诺拉亲自撰写的、阐述整套书史学思想的纲领性文章《历史与记忆之间:场所问题》,还涉及法国国庆日、《马赛曲》、埃菲尔铁塔、环法自行车赛、贞德、法兰西共和国格言“自由·平等·博爱”、拉维斯的《法国史》和普鲁斯特等,不但有理论的观照,更有中国读者熟悉的法兰西标志性建筑、人物、事件等,兼具思想性、可读性和趣味性。本书自2015年出版推出后广受欢迎,此次推出精装本,将在装帧升级的基础上,对译文也做出再次审校。
《科学、信仰与社会》(英)迈克尔·波兰尼 著王靖华 译
本书收录了英国卓越的科学家和哲学家波兰尼的两部代表作《科学、信仰与社会》《人之研究》,集中体现了其著名的意会(tacit)认知理论和富有人性的科学哲学观。波兰尼批判实证主义的科学观,指出科学家的科学信念、科学直觉和内在创造力都是科学研究的前提,强调科学家的良心等是从事科学事业不可缺少的精神要素。其理论引发了现代认识论的一场根本性变革。
《绘画中的世界观:艺术与社会》(美)迈耶·夏皮罗 著高薪 译
《绘画中的世界观:艺术与社会》的作者迈耶·夏皮罗,20世纪最具原创性的艺术史家之一。他的研究涵盖了古代晚期艺术、早期基督教艺术、中世纪艺术,以及他毕生最为关注的现代艺术。在他所执教的哥伦比亚大学曾有一句流行话:“假如西方文明被摧毁,迈耶可以在十天之内将它重建出来。”这位渊博深邃的艺术写作者对于一件事情深信不疑,那就是艺术的智性:它有关于设计、运思、对艺术家主体能力的确认,对艺术创作中解决方案的探索,以及对最终决定了这些方案的主导与附属元素背后的权力和社会关系的剖析。总之,艺术绝非纯感觉之物,它是精神对物质的构型,是艺术家人格的表征,也是时代的症状。
《审美无意识》(法)雅克·朗西埃 著蓝江 译
在本书中,朗西埃并不是使用弗洛伊德的概念来解读文学和艺术作品,相反,他关心的是为什么这样的解释会在证明精神分析概念的当代价值中占据着十分主要的地位。对于弗洛伊德来说,为了能用俄狄浦斯情结来作为解读文本的手段,首先就必须生产出一种特殊的俄狄浦斯的观念,这种观念属于浪漫主义对古希腊的观念的再创造,这样,产生了一种特殊的非思之思,以及保持沉默的言说的观念。从此并不能得出,审美无意识已经提前给出了弗洛伊德的无意识概念。弗洛伊德的“审美”分析反而揭示了两种无意识形式之间的张力关系。在这本短小精悍的书籍中,朗西埃展现出这种张力关系,为我们揭示在两种无意识之间对抗中什么才是最至关重要的东西。
《散文的理念》(意)吉奥乔·阿甘本 著王立秋 译
本书是阿甘本的美学专著。通过对诗歌、散文、语言、政治、正义、爱与羞耻等主题的一系列碎片式分析,他进入了哲学与诗歌的区别这一主题。这些碎片式的论述没有形成贯穿全文的一致说法,但逻各斯的限制在此被打破,诗歌与哲学之间的区别不再明显。阿甘本使用了各种文学手法,包括寓言、格言、谜语、短故事,以及各种我们如今不再使用的“简单形式”,在实践中演示出一种批评方式——它给读者带来的是一种经验、一种觉醒,在这里,思想的问题成为诗的问题。
《〈神奇女侠〉与哲学:亚马逊神秘女郎》(美)雅各布・M.赫尔德主编简似竹 译
神奇女侠既是性感尤物又是超级英雄,还是位全能的人类,有时甚至是神明,她引人入胜又极为模棱两可。第二次世界大战高峰时,她代表着女权主义楷模,而后又成为第一位领衔DC票房大片的女主角。她体现了世间的规范、价值与社会体系,又向其宣战。她彰显了人们的理想,同对又对这些理想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提出严峻的挑战。这是一本致力于专门讨论这位复杂又历久不衰的标志性角色的书。《〈神奇女侠〉与哲学:亚马逊神秘女郎》汇集哲学家和学者,协力探讨受人爱戴的亚马逊公主的迷人面向,同时也揭示出人们对自身的深刻哲学见解。
《〈蜘蛛侠〉与哲学:追问的蛛网》(美)约翰逊·J.斯坦福 主编王思涵 译
在这本书中,一些著名的哲学家帮助我们探索了围绕着这个心爱的超级英雄的持久问题:彼得·帕克是否应为叔叔的死负责?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吗?在这本书中,你将和亚里士多德、托马斯·阿奎那和伊曼纽尔·康德等思想家一起,找到这些问题以及许多其他发人深省的问题的答案。
《〈奇异博士〉与哲学:另一本禁忌之书》(美)马克·D.怀特 主编仇舒一 译
作为斯坦·李和史蒂夫·迪特克在1963年设计出的人物,奇异博士已经在漫威漫画世界为地球抵御了五十多年的神秘威胁,历经了大大小小各种危险。在本书中,编辑马克·D.怀特会带领其他的至尊哲人们围绕奇异博士的个人性格、奇幻经历、神秘维度等方面展开哲学思辨,涵盖了存在主义、形而上学、认识论、二元论等一些哲学领域最关键的概念。不需要阿戈摩托之眼,也不需要霍格斯上古之躯,只要开启本书,就能进入奇异法术的哲学世界!
《艺术精神》(美)罗伯特·亨利 著张婷 译
美国杰出的艺术家、教育家罗伯特·亨利被公认为是开启美国20世纪新现实主义绘画的领袖人物。从构图到调色板,从委拉斯开兹到惠特曼,从巴黎岁月到对“我的人民”的追寻,在《艺术精神》中,罗伯特·亨利用简洁而诗意的语言书写了其绘画理论和艺术哲思。这些并不是对系统的技法和理论的探讨,而是由亨利的信件、论文、讲课内容,以及学生的课堂笔记汇集而成的小书,全书通俗易懂,却处处闪现智慧光芒,直击心灵。本书自1923年出版以来,在美国弥久不衰,成为众多艺术大家的灵感来源,至今仍被视为艺术爱好者的必读书目。
《作家与他们的猫》(美)艾莉森·纳斯塔西 著陈畅 译
这本书充满了迷人的轶事和猫咪的古灵精怪,它就是文学迷们的猫薄荷。《作家与他们的猫》的作者艾莉森·纳斯塔西是一名艺术家和记者,她曾携艺术作品参与国际展览,现居住于洛杉矶。这本精彩绝伦的书充满了惊喜,包括一张把猫抱了个满怀的斯蒂芬·金的照片。镜头捕捉了尼尔·盖曼、吉莉恩·弗林、村上春树和其他备受爱戴的作家,他们坐在办公桌前、图书馆里,或是窝在沙发上,猫就在身旁。从仍居住在佛罗里达的欧内斯特·海明威故居兼博物馆的六趾猫,到悬疑作家莉莲·杰克逊·布劳恩的喵喵叫的缪斯,猫咪用格洛丽亚·斯泰纳姆的话来说,显然是“作家最理所当然、再合适不过的伴侣”。 《艺术家与他们的猫》(美)艾莉森·纳斯塔西 著陈畅 译
巴勃罗·毕加索、安迪·沃霍尔、弗里达·卡罗…… 如此众多的伟大艺术家都不约而同地享有一种非常特别的爱:猫的陪伴。《艺术家与他们的猫》首次集结了四十多位著名艺术家与他们的猫咪伙伴间发生的幕后故事。从萨尔瓦多·达利的宠物豹猫巴布到约翰·列侬和小野洋子的猫群,其中一只白猫名叫胡椒、一只黑猫名叫盐,《艺术家与他们的猫》通过迷人的照片和引人入胜的文字捕捉了这些深厚的友谊,并揭示了创作者们与这些以独立精神而闻名的动物间的共通之处。
你可能还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