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讲坛】第58讲:严建兵教授讲授玉米起源进化之谜
10月24日下午,“长江讲坛”第58讲在西校区农科大楼1058报告厅开讲。华中农业大学校长严建兵教授为师生作了题为“玉米起源进化之谜”的学术报告。副校长江厚顺、生命科学学院、农学院、园艺园林学院500余名师生聆听了报告,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何文祥教授主持报告会。
“全世界有40万种植物,为什么只有极少数被驯化成今天的作物?”严建兵教授的问题一抛出,立刻引起师生的兴趣,继而引入被驯化最为成功的作物之一——玉米,讲述它的前世今生。
“玉米的发展源远流长。1492年,哥伦布在美洲发现玉米,直到今天成为世界种植最为广泛的作物之一。”严建兵从20世纪杂交派代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保罗·芒格尔斯多夫提出的“三元成分起源”假说讲起,阐释了该假说与单组派代表、美国著名基因遗传学家乔治•比德尔提出的“大刍草单一起源假说”的世纪之争。
严建兵接着阐释,到了21世纪初,美国科学家约翰·多布借助分子标记技术证明玉米是单一起源于小颖大刍草亚种,并推测驯化时间大约在9000年之前,这一发现和考古学的证据相统一,为玉米的起源提供了直接的分子生物学证据。
自己团队能够围绕玉米开展哪些工作?严建兵接下来讲述了自己如何带领团队综合利用考古学、分子生物学、群体遗传学等研究手段,在广泛合作交流基础上,于2015年提出基因的转录和转录调控网络在玉米适应过程中是如何发挥重要作用的学术观点。“我们团队于2023年提出‘二次起源假说’并被学术界广泛关注。”严建兵介绍道,二次起源假说认为,约9000年前,玉米单一起源于小颖大刍草亚种,6000年前后,玉米又与墨西哥高原亚种发生了一次杂交,产生第二次驯化。该模型为理解人为机制对作物驯化起源的影响提供了良好范例,并为利用野生型资源进行作物遗传改良奠定了理论基础。
风趣幽默的语言,不时结合哲学思想,严建兵向师生娓娓讲述玉米的起源进化之谜,抽象的遗传学、微观的分子生物学也变得有趣和通俗易懂。严建兵寄语师生: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聚焦粮食安全战略,规划自己的人生。
报告会现场气氛热烈,师生纷纷从遗传、进化和大学学习生活角度提问,严建兵一一作答,并分享科研经验和见解。他建议同学在校期间培养一个爱好,养成读书习惯。师生纷纷表示很受启发。
讲座结束后,教师代表李曼菲博士向严建兵教授赠送了鲜花。
江厚顺代表学校向严建兵颁发具有纪念意义的“长江讲坛”杯并合影留念。
来源 | 长江大学官网
编辑 | 尹羽珊
初审 | 刘钬桥
复审 | 晏亮
终审 | 刘长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