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评论】学习践行文明条例 从他律走向自律
文明,是城市的灵魂,是一座城市最亮丽的底色。将于5月1日实施的《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既是“硬约束”,也是一把文明“标尺”,丈量人们的行为是否符合文明的要求,让“文明”有了更具体的规范、更明确的导向。
讲文明虽然是个体行为,影响的却是公共的利益。看见红灯亮了,行人能不能主动停下脚步;看见行人要过马路,车辆能不能主动让行;遛狗会不会主动拴绳、清理粪便;在公共场所能不能做到不大声喧哗……生活中,这些“小问题”时刻考验着人们的一举一动,也正是这些看似不要紧的“小事情”,彰显着人们的文明素养,影响着人们生活的便捷、舒适。一座文明城市,不仅要有高楼林立、绿树环绕的优美环境,还要有规范的城市管理和高素质的文明市民,而不文明行为的“污点”,不仅破坏了环境、秩序,更降低了大众的生活品质。
从“高铁霸座”“抢夺驾驶员方向盘”等不文明事件中不难看出,打造文明城市,不仅需要人们的“自觉意识”,还需要更加严格、有力的“硬约束”。《条例》为人们的行为设定了文明“底线”,凡是触碰底线,将受到相应的处罚。“罚”的手段,“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是正反两方面的引导和矫正,无一不是为了督促人们注意规范言行举止,符合“文明”的要求。约束是“压舱石”,目的在于让人们产生敬畏之心,养成文明习惯,进而让文明成为个人的品德素质。
文明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行为习惯,文明行为多数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为不为”的问题。文明行为之“难”,就难在无论何时何地、有无外界约束都能自觉去做。前段时间“刷屏”的“最美地铁女孩”,在乘地铁时,默默捡起了别人丢掉的蒜皮、攥在手心。没人要求她这么做,也没有人监督,而她却能主动自觉做到,这种行为正是文明的魅力所在。
文明,只有内化于心,方能外化于行。从他律走向自律,就是将“文明理念”深深地根植在人们心中的过程。当规则和秩序在每一片心田生根发芽,我们的城市才能既有颜值,更有品质。(稿件来源:天津日报 作者:陈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