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岐江河畔 古城新韵

中山档案方志 中山档案方志 2023-05-18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中山市区的中心部分,惯称石岐,是市委、市政府驻地。历史上,石岐也一直为中山(香山)县、市治地。清光绪本《香山县志》载:“石岐山,亦名阜峰,俗称烟墩山……土燥多石,直抵于海。”可见石岐因“石岐山”而得名,即今天常说的烟墩山,是中山十景之一“阜峰文笔”所在处。文中的“海”指“岐海”,即岐江河,被誉为中山的“母亲河”。中山就是在岐山、岐水环抱下,孕育了源远流长的历史文脉,造就了富庶繁华的现代都市。


民国时期烟墩山上的阜峰文笔塔

(中山市档案馆藏)



山多石  水分歧


     据1963年修的《石岐志》中记载:石岐古写作“石歧”。相传古代用阜峰山石沿江垒基堤,向南北伸展。北为“上基”,南为“南基”“下基”(今安栏路一带)。山抵其中,基堤由此分歧,故称石歧山。后取“凤鸣岐山”吉兆之意,渐将石歧山写成石岐山。由此而知,“石岐”因山水形态而得名。


     在“石岐山”(烟墩山)下有一条古老的街道——凤鸣路。据《中山市地名志》载,凤鸣路北起于青云桥,南跨孙文西路与南基路(位于孙文西路步行街西段与中恳广场之间一带)相接。原名“上基”,本来路面狭窄,1926年扩大城区,拓宽修筑成现状,又因在“石岐山”下,以“凤鸣于岐山”典故命名。1949年以前,沿路多果栏,俗称“果栏街”,1967年曾名“反帝路”,1981年复称“凤鸣路”。它是疏通孙文路和光明路的主要道路之一,是近现代石岐商业贸易的发源地和主要集结地,中山市首家本土连锁超市“壹加壹”便发迹于此。这里以岐江桥为纽带连通西区和石岐区,附近还有富华、国际两座星级酒店和中恳广场,同时也是过去港澳旅客乘车到中山的必经之处,此路段是中山市内最繁华地带之一。即使近十年来因旧城区改造和市内其他商圈崛起,也不影响以烟墩山与凤鸣路一带为核心的石岐的市中心地位,人气长盛不衰。


石岐凤鸣路街景,摄于2001年,拍摄者:高小兵

(中山市档案馆藏)


位于凤鸣路的“壹加壹”总店

摄于2001年,拍摄者:高小兵

(中山市档案馆藏)




“石岐”之诗源


     历史上流传下来的诗词也能有力佐证“石岐”一名由来。唐文宗开成二年,进士郑愚返故乡香山游览,赋诗《泛石岐海》,据说是历史上第一次有文字记载“石岐”:


泛石岐海

郑 愚

此日携琴剑,飘然事远游。

台山初罢雾,岐海正分流。

渔浦飏来笛,鸿睦翼远舟。

鬓愁蒲柳早,衣怯芰荷秋。

未卜虞翻宅,休登王粲楼。

怆然怀伴侣,徒尔赋离忧。


     这是历史上第一首用白描手法吟咏香山风物的诗歌,亦成为石岐地名来由的重要文献依据,郑愚也被誉为“香山第一诗人”。由此诗可知,当时石岐是个船只往来繁忙的渔港。诗中“虞翻”和“王粲”分别是三国时期吴国和魏国的名士,都是郁郁不得志者。诗中可见郑愚年少有才,背井离乡渴望闯出一番事业但才华难以施展,同时面对国家危亡又深感忧虑。


     明清时期,“石岐晚渡”作为香山八景之一,引来众多香山文人墨客泼墨点彩。


     明代伍瑞隆曾作《香山八景诗其二 石岐晚渡》:“城边河水碧如葱,城外扁舟晚渡风。日落月来天如水,行人浑入镜光中。”展示了在月明星稀、微风细浪的岐江河上,渡船在朦胧夜色中款款漂流,乘客在船头静静伫立,静谧的画面倒影在平静如镜的江面上水天一色的美好景象。


     清康熙年间,诗人萧桐青亦曾作《石岐晚渡》:“岐江返照夕阳平,渡口喧闻发棹声。”描绘了夕阳下岐江河上喧嚣渡口传来开船的桨声的情景。


     从上述诗中可知,唐代已出现“石岐”一词,沿至清代,又流传至今。




从“铁城”到“石岐”


     古时香山是一个岛屿,南邻大海,是海上交通要塞,唐时为东莞县地。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香山人陈天觉在石岐圩东建香山县,“割南海、番禺、新会三县滨海地益之”,隶属广州。陈天觉“布铁沙于地以筑城,因号铁城”。当时的县城很小,四周城墙共长450丈。建成后,城内称铁城,为衙署驻地和住宅区;城西称石岐,多为商业区。在明洪武至清宣统近600年间,香山县城不断扩大,直至民国十年(1921年),拆城墙、辟马路,铁城、石岐才统一起来,统称“石岐”。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县城面积扩展至4平方公里。还进行了旧城改造,孙文路、民族路、民生路、太平路、拱辰路、悦来路、凤鸣路、长堤路等石岐老路也是从那时候建立起来的。


中山市文物保护单位——铁城东门城墙遗址,

摄于2008年,拍摄者:彭天亮

(中山市档案馆藏)


清宣统三年(1911年)香山县城郭图(图源:《中山市历代行政区划》。原载《香山县志续编》,1923年版)




旧貌焕新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石岐致力发展经济,加强城市建设,削平了仁山、老安山、东林山、插芴山等小山丘,覆盖了九曲河,开辟中山一至六路、富华道、西堤路、光明路、湖滨路、莲塘路、兴中道、华柏路、民权路、悦来南路、清溪路等重要道路,建造了岐江桥、中山大桥、狮滘口桥等,连接广(州)珠(海)公路。今天的石岐人居环境优美,配套设施完善。而石岐的古街道、古小巷、古建筑、古城墙等历史遗址和文物在城市中星星点点尚存。西山寺、阜峰文塔、孙中山纪念堂、文化旅游步行街、逸仙湖公园等历史文化遗迹与现代新式商圈相得益彰,文化古城尽显现代都市风流。


岐江河上中山二桥风光 ,摄于2011年,拍摄者:夏升权

(中山市档案馆藏)


中山纪念堂,摄于2007年,拍摄者:夏升权

(中山市档案馆藏)


岐江河畔兴中广场夜景,摄于2014年,拍摄者:夏升权

(中山市档案馆藏)



     岐江河畔,古城新韵,八百余载,遗迹峥嵘。留存的是昔日斑驳的城墙,新建的是今日林立的高楼,不变的是深深烙印在中山人脑海里的“石岐”印记,历久弥新,成为中山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亮丽名片。





文丨黎晓欣




编辑:陈琳琳

复审:梁凤梅

终审:高小兵

本文资料来源:《中山市历代行政区划》《中山市地名志》《香山与进士》《清代香山诗粹》




本微信专注中山历史地情,欢迎分享。

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山档案方志



推荐阅读

中山在民国时期已有排球运动,还掀起过不小热潮……

小榄麦氏的菊艺传承

百年广澳铁路梦 | 解读清档“广澳铁路”



中山档案方志

一份档案就是一段历史

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