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纪念鲁迅诞辰140周年||李宗刚等编|山师学报鲁迅研究论文选正式出版








编者按:

近日,山师学报主编李宗刚教授与硕士研究生王沛良编选的《穿越时空的鲁迅研究:“山师学报”(1957-1999)鲁迅研究论文选》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精选了1957—1999年山师学报发表的鲁迅研究方面的代表性论文,较好地展现了山师学报在推动和深化鲁迅研究方面的实绩,堪称该时期中国鲁迅研究的一个缩影。为方便广大读者了解此书,本公众号现将该书封面、目录、后记及该书附录一并介绍如下。














 

后记

 

       自到《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部担任主编以来,我便对学报历史上刊发的论文高度重视。毕竟,这些渗透着前辈学者和编辑心血的论文,从小的方面讲承载了学报发展历史,从大的方面讲则折射了中国学术的发展身影,是后人回眸历史时或聚焦或一瞥的历史实体。正是带着这种历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开始搜集和整理历史上的学报,并借助现代化的手段完成了学报的数字化,从而使60多年的学报尽现于屏幕之上。

  学报的数字化能做到的仅是展现方式的变化,但其发展脉络却依然隐藏在历史的背后。作为综合性的学报,其内容更像是一个“学术拼盘”,难以展现出其应有的特色。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我在2017年启动了《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文粹书系的编选工作。目前,该工作已经把近年刊载于学报的优秀论文,按照学科分类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编排,2019年由山东人民出版社版出版了《多维视阈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李宗刚编)、《文艺学的探索与建构》(孙昕光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运行》(寇金玲编)、《教育学心理学新论》(时晓红编)四本书。与此同时,为了便于读者对学报历史上刊发的论文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我又编选了《<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论文摘要(目录)汇编(1978-2018)》,该书由贵州人民出版社2019年出版。除此之外,我们还按照专题编选了几本学报优秀论文选,如孙昕光编的《新世纪鲁迅研究论文选》(山东人民出版社2018年出版)和我编的《山师学人与山师学报: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卷》等。

   学报文粹书系这一浩大工程竣工之后,我拟调整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但积习使我仍无法从既往的历史资料中轻而易举地走出来。我总觉得,发掘学报的历史与拓展学报当下的工作同等重要,便又决定编选一本学报在1957-1999年发表过的鲁迅研究方面的优秀论文选,这算是《新世纪鲁迅研究论文选》的姊妹篇。这一系统工程对全面展现学报在鲁迅研究方面的成果与特色,无疑是有其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学报在历史上极其重视鲁迅研究,这从我所辑录的学报发表的鲁迅研究方面的论文略见一斑。早在学报创刊之初,田仲济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第一代学者便在学报发表了有关鲁迅的研究论文;此后,薛绥之专注于鲁迅研究和资料整理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其部分论文也发表在学报上;蒋心焕、查国华、冯光廉、朱德发、书新等诸先生(以在学报发表论文先后为序),都在鲁迅研究方面用功甚多、成果颇丰,他们的许多鲁迅研究成果也发表在学报上;尤其值得赞许的是,这些学者不但把自己的鲁迅研究成果发表在学报上,而且还把校外优秀学者的鲁迅研究论文延揽到学报,这使得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学报俨然成为鲁迅研究的重镇,一时名重学界、闻名遐迩。当然,我这样泛泛地定位学报历史上发表的鲁迅研究方面的论文的历史地位也许会给人夸大其词之感,但我们回到历史现场便会发现此言不虚。如中国现代出版大家赵家璧在1977年第5期的学报上发表了《从一段鲁迅佚文所想到的——回忆鲁迅编选<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后,他在《从茅盾给我最后一信想起的》一文中曾发出这样的感喟:“由于那时三十年代作家中唯有鲁迅是‘四人帮’认为革命的,所以许多大学出版的学报都欢迎回忆鲁迅的文章。第一家找我写这类文章的是《山东师院学报》,文章排成铅字,发表后,虽无分文稿酬可得,我却如十七八岁时,在郑振铎主编《小说月报》上第一次发表我的文章时一样地兴高采烈。” 正是有了这样的“历史考古”发现,我才萌发了再编一本学报历史上的鲁迅研究论文选的想法。

   走进学报的历史长廊之后,我发现学报发表的鲁迅研究论文与其作者竟然真的让人叹为观止。单就作者群来看,像徐文斗、孔范今、陈友雄、戈宝权、任访秋、陈漱渝、赵家璧、邵伯周、吴奔星、倪墨炎、丁景唐、陈子善、王自立、丁景唐、王观泉、邵伯周、孙中田(以在学报发表论文先后为序)以及我校的田仲济、薛绥之等人,都是学报的重要作者。且不说他们的论文是否会打上历史的某些烙印,单就他们的出场而言,中国鲁迅研究史乃至中国现代学术史都应该有所记忆。实际情况也的确如此,这些学者发表在学报的论文不一定是其代表性论文,但却是其学术发展链条中不能被忽视、也不能被遗忘的一环。正是出于对历史的尊重,我把这些作者发表在学报历史上的鲁迅研究论文编选在一起,自然对后人回眸上个世纪下半叶的中国鲁迅研究有所裨益。当然,有些作者发表在学报上的鲁迅研究论文不止一篇,而是好多篇,为了便于呈现出学报作者群的整体风貌,我尽量选择其具有代表性的一二篇论文——所谓代表性,自然不仅仅参照当下的标准,而且参照历史的坐标。从时间跨度上来看,从1957年穿越到了1999年,历史跨度达40多年之久,这正是鲁迅研究历史的嬗变期和发展期。当然,如何把1978年之前和之后的鲁迅研究贯穿起来,也是我在编选本书时考虑再三的问题。在我看来,从鲁迅研究的历史来看,没有改革开放前的鲁迅研究就不会有改革开放后的鲁迅研究,二者之间有着内在的发展脉络,这恰是我为什么把本书命名为“穿越时空的鲁迅研究”的根据。

   为了适应当下出版规范化的要求,收入本书的论文在格式上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如文末注均调整为页下注。即便这样,还存在着一些无法克服的局限,那就是有些论文在刊发时仅仅标注了引文的作者及题目,但没有具体的出处。如果按照现在的出版规范再补充上注释,可能会出现一些时间错位,也会损害历史真实。因此,我便把这些注释用括号标注出来放在正文之中。

   编选资料等工作在当下的学术评价体系中向来是不被重视的。这种不良的评价体系也影响到了学生,以至于许多学生不愿沉潜到故纸堆里,不愿意从事这样一些看似技术含量不高的工作。但我的一年级硕士研究生王沛良则不然,他愿意从事这样一些琐碎的工作,并愿意与我一起编选这本资料。这在我来讲是非常高兴的,因为在六七年前我培养研究生时就很注重他们的资料功夫,有意让他们沉潜到某一专题的历史现场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涵养他们从事学术研究的自觉意识,确保学术的代际传承得到真正的实现。

   本书得到《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文粹书系工程的资助,也得到学校双一流学科建设经费的资助,还得到了本书鲁迅研究的原作者蒋心焕教授、从事大部分鲁迅研究论文编辑工作的翟德耀编审和山东师范大学国家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带头人魏建教授的支持和帮助,这都是我需要特别感谢的。

 

                                 李宗刚

 


















图文编辑:张健伟

初审:王盛辉

终审:李宗刚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电话|0531-86180064

地址|济南市文化东路88号

官网 | www.jstu.sdnu.edu.cn

邮箱 | shanshixuebao@126.com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了解更多信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