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同一小区一天测出13个"假阳性",监管介入调查!中科润达核酸检测结果准确性遭质疑

医学之声 2023-02-19



来源:医学之声综合整理


Vol.1


今年3月,上海出现疫情,作为上海本土体外诊断业务企业,润达医疗旗下的第三方实验室中科润达参与到了上海全市常态化核酸采样中。


但在近日,在上海五里桥街道融创滨江壹号院小区的居民指出,多名居民核酸被上海中科润达医学检验实验室检测出阳性,但是后续的方舱或医院核酸复核中这些案例无一例外全部为“阴性”,而核酸“假阳”导致多人被拉去方舱。



虽然在5月10日上午举行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卫健委副主任赵丹丹表示,针对网上部分市民对核酸检测结果的情况反映,已开展对相关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调查,如果发现违法违规问题,将依法依规从严查处,决不姑息。


但是这些居民的“假阳”也并不是孤例:



以上只是部分网友的反映!制造“假阳”随后和阳性的同住在同一方舱,以病毒的传染速度,感染的几率可想而知!


人为造成阳性案例严重扰乱国家动态清零的大政方针,拖慢了清零的速度扰乱复工复产,应该予以严肃查处。如果不对这些违法违规的公司重拳惩罚,真的对不起上海这么多无辜的民众。


那么有没有可能出现假阳呢?有从事核酸检测服务的企业人士表示,“我们自身的检测中,出现假阳性情况是非常少见的,如果出现假阳性的情况,可能跟实验室质量控制与结果的技术分析能力不足有关。”


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副主任李金明也曾介绍,核酸检测在方法学上特异性是100%。核酸检测在方法学上面没有假阳性,是确定新冠感染的“金标准”。


Vol.2


在疫情遍布的世界下,核酸是必不可少的,但倘若有人要在核酸检测上愚弄民众那无疑是罪不可恕的,但不止上海中科润达,在4月23日,合肥市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发布通报,对合肥和合医学检验实验室、合肥诺为尔医学检验实验室两家核酸检测实验室给予警告并暂停合作。



几次出具“假阳性”报告,干扰了合肥防控大局,最后的处罚是暂停和这两家实验室的合作,暂停合作只是意味着他们只是在合肥按下了暂停键,不代表不会在其他地方继续故技重施!


理论上,企业出具假阳性报告,是非常严肃的涉嫌犯罪问题,合肥相关部门为何不报案,只是警告和暂停合作?这不就给其他的检测机构看到了违法成本如此之低,那么不也就敢肆无忌惮的去做吗?


Vol.3


确实是肆无忌惮,既有前车之鉴后也有争相模仿,5月9日下午举行的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昂通报称,在近期的飞行监督检查中发现,个别核酸检测机构存在送检不及时、报告不准确、实验室管理不严格等问题,严重影响核酸检测质量和疫情防控工作效果。



送检不及时尚可理解,但报告怎能不准确?在这么多事例下,出现的争议,又都没有给出技术上的调查结论,难免让人怀疑,是不是有诸如利益争夺之类的其他复杂原因?



蛋糕巨大,谁在分割 


核酸检测虽然是防疫举措,但其本身也是一门生意,旺盛的防疫需求,让新冠疫苗的市场规模水涨船高,此前科兴被曝年盈利900亿元:



还有上海这次涉事的中科润达,2021年润达医疗实现营业收入88.6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33%,其中就有新冠检测业务带来的贡献。


九安医疗一季度净利润暴涨375倍,2022年一季度营收217.37亿元,同比增长6646%。


金域医学2022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42.5亿,同比增长58.7%。


易瑞生物2022年第一季度营收约2.94亿元,同比增加100.11%;净利润约1.14亿元,同比增加30.27%。


新冠疫情以来,相关的核酸检测需求量骤增。中国核酸检测市场规模一直保持增长,2019年中国核酸检测市场规模为106亿人民币,占全球市场规模的18%。2021年中国核酸检测行业规模上升至132亿元,预计2022年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至146亿元。



参与核酸检测赚钱我们没意见,但是在核酸检测中弄虚作假,祸害民众就有意见了,一旦核酸检测机构出具"阳性"报告,则意味着:感染,隔离,大面积核酸检测筛查,封控。背后那些防疫工作人员没日没夜的超额工作量,市民不知尽头的居家隔离,无论是人力还是经济损失该谁去负责?


马克思说过:"资本家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大胆起来。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润,他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死的危险。”


资本是带动各类生产要素聚集协同的重要纽带。资本正常有序的流动对科学技术进步,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但是,资本的逐利的特性,很容易导致陷入无序扩张,甚至形成垄断和“赢家通吃”的局面,从而侵害消费者和中小企业利益。


如果疫情沦为资本家敛财的工具,疫情就不会彻底消失!有利益就会有人廷而走险,人民生命至上,不负责任造假者一定要严惩严办才能刹住这些不正之风。


- END -


/ 相关阅读 /

·这些问题千万别犯!多名医生被警方拘留、立案!


/ 推荐阅读 

·这样教你看心电图,没有理由看不懂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