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秘闻】心脏支架手术和不得不说的事
两个痛苦的选择
近日,两个网友不约而同地找到我,一个是父亲、一个是母亲,均因冠心病住院,在医生的强烈建议下,都面临着是否选择做心脏支架心术的难题。
心脏支架术和不得不说的事
网友X:60多岁的父亲,一直有高血压。原来血压控制的挺好的,10月下旬,医生给他换了一种降压药,说过去吃的药有副作用,让换新药。结果,换药之后,老人的血压就再也没有控制住,总是忽高忽低,即使再换回原来的药,也控制不住了。X找到我,问怎么办?我说,医生给你爸换药,估计是想挣钱,却没想到,新药没起到好作用。X希望我能指导她父亲用自然疗法进行调理。可因父亲远在外地,自己因工作忙,不能回到身边照顾,无法进行监督和指导,自然疗法又很难快速起效,此事就这样被搁置下来......
11月上旬,网友X的父亲终于住院了,经检查,发现一个冠脉堵的厉害,医生强烈建议做支架。X说,我是相信自然疗法的,但是在强大的西医面前,我显得是如此的渺小和无奈......
11月下旬,网友X联系我,说父亲做完支架手术后,还是胸痛,担心是不是没有做好。我告诉她,一般而言,做完支架手术的病人,马上就会缓解胸痛。像你爸这种情况,有可能是手术没做好,或者是并发症......
说完X网友的事,我们再来说说Z网友。
Z网友:母亲60岁,特别的胖、血压、血脂都很高,中度脂肪肝。10月初,也是因为心绞痛住院,医生也是竭力劝她做支架手术。当Z找到我时,我当时就把做支架的利弊告诉她了,建议她采用自然疗法调理。怎奈经不住医生劝,还是给她母亲做了冠脉造影,由于Z坚持只做造影,而不做支架,医院也没有办法,说是一个血管堵了90%。但因她母亲手术时,血压控制不住,因此,第一次冠脉造影时,没能做成支架。
后来,我指导Z从生活方式上给母亲进行调理,Z母20天,体重减了5斤,腰围也减了,情况正在慢慢好转。同时,昆叔也给Z母做了一次按摩,Z告诉我说,按摩之后,母亲感觉很好,也不憋气了,身上也轻松了。
但天有不测风云。因身体轻松了,Z母一时兴奋,爬了一趟六楼,给人家送东西,回家就感觉心绞痛。Z在家老小,上面一个哥,一个姐,关键时刻,Z的哥姐还是急送Z母去了医院。而且送的还是上次去的那家医院,就是一个心绞痛,医院楞是把人送进了ICU。说上次堵了90%的那根血管,这次堵了99%。
我一听这个就觉得奇怪,除非再次做冠脉造影,否则医生不可能如此精准地告诉病人血管堵了90%,还是99%。其实,Z母入院没多长时间,输了一瓶液之后就缓解了,能吃能能喝的,但医院就是不让出ICU病房。ICU一天就要1500,看来不把那点钱折腾完了,就是不让出ICU。并且,医生轮番对病人家属轰炸,坚持让做支架。尽管Z坚持不做支架,继续采用自然疗法调理。但架不住医生危言耸听的"吓唬",Z的哥姐最后在支架手术单子上签了字。
结果,冠脉做完了,医生这次来了精神,告诉说,四根血管都堵了,这次可不是放1个支架了,要放四个。你想想,一个支架5万,四个支架20万。怎么短短20天的时间,四根血管全堵了呢?这病的发展,也不可能这么快吧?真的要是四根血管堵了,20天前的检查,也能看得出来啊。而且,如果真的堵成这样了,病人怎么会能吃能喝呢?最后医院也没有给他们做支架,反而建议直接转院,做心脏搭桥术。得.....,这次看来Z母是要开胸了。
Z感觉颇为无奈,在医院,斗不过医生,在家拗不过哥姐,可怜的Z母,做何种选择,都要面临着风险。
为了便于网友们了解心脏支架手术,我们对此手术进行详细的介绍。毕竟,我本人就亲历过冠脉造影术,离支架,只一步之遥。
什么是支架手术
支架,是PTCA(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手术中使用的器材。简单来说,支架,就像一把小雨伞,通过从大腿的股动脉或者手腕的桡动脉处插入一根导管,在X光的指引下,移动到狭窄部位,把小伞撑开,以使狭窄部分得到张,让血流顺利通过。一枚小小的支架,直径2--4毫米,重量不足万分之一克,国产的就需1--2万元,进口的价格更要翻倍。
心脏的结构
冠状动脉为心脏肌肉提供血液供应,右冠状动脉既为左心供血又为右心供血,而左冠状动脉仅为左心提供血液来源。
阻塞的右冠脉
当脂肪和胆固醇进入并沉积于冠状动脉后,会让冠状动脉变得狭窄或阻塞。当冠状动脉的血供受到严重影响时,就有必要考虑进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冠状动脉成形术是一项对冠状动脉损伤极小的血管再通术。实施此项手术的指征如下:
1、持续性的心绞痛
2、一或两条冠状动脉发生阻塞。
由大腿的股动脉插入导线在X光的引导下,移动到心脏相关部位
当施行好全麻后,导管由患者大腿根部动脉(股动脉,一条由心主动脉直达腿部的血管)进入,直达心脏部位。
显影剂注入冠状动脉
导管到达冠状动脉入口后,将会注入显影剂,使血管在X光拍照下清晰显示出来。
携带球囊的导管进入到了阻塞的部位
当导管进入阻塞部位后,将用充气球囊把血管撑开数次,以使其复通。充气球囊每充一次气都会比上一次稍多一些,以防过快的充气使血管破裂。
支架放置示意图
阻塞部位复通后,会在复通部位放置金属支架,以防血管塌陷导致再次的阻塞。
注入显影剂,便于观测
当复通手术完毕后,医生还会再次进行显影拍照,以对比手术前后的变化,确保冠状动脉没有阻塞。
支架植入后冠脉对比示意图,狭窄处,被金属的支架网撑开了
此项手术可以大大地改善90%心梗病人的冠状动脉的通畅及心脏组织的营养供给情况,使他们避免进行心脏拱桥手术的痛苦。
超过2/3的病例经过此项手术后可判断为完全的消除了阻塞,但仍有1/5到1/3的病人有可能复发。
病人在进行手术后,应当注意调整自己的饮食和运动,还应避免心理压力。如果经过冠状动脉再造术后,阻塞情况没能得到很好的改善,则应考虑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了。
术后,要用沙袋压住止血
术后要立即将一个10斤左右的沙包压于大腿导管入口处,以帮助伤口愈合,压迫时间大概需要6小时。
以上就是心脏支架手术的全过程。那么,选择支架手术,真的如医生所言,就万事大吉了吗?为什么医生会卖力地推荐支架手术呢?
支架手术的利弊
下面,给大家看一段报道,让各位了解一下,为什么支架手术在中国如此地普及,医生为什么如此卖地地推,全是利益使然。下面这篇报道,来自于《生命时报》2010年3月
业内人士称心脏支架手术是最大的过度医疗
3月10日,国际上最权威的临床医学杂志之一------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了一项最新研究,指出在接受冠脉造影(以下简称冠造)检查的美国人中,有1/5是"非必须"的;事实也证明,这些人中,确实有近2/3"未发现明显异常"。这是全球关于过度医疗的一项最新数据。
胡大一教授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长胡大一教授就此对《生命时报》记者指出:"在我国也是如此,半数以上的冠造检查结果都是正常的。我不敢说这些检查都没必要,但如此高的阴性结果提示,医生在考虑患者是否要做冠造时,应该更谨慎些,因为这项检查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花费,还有手术隐含的各种风险。"
冠造是心脏病患者安放心脏支架前的一项必要检查,比它被滥用后果更严重的是,滥放心脏支架成了国际医学界的普遍问题。在美国,有统计显示,近半数不该放支架的人被放了支架。胡大一认为,中国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相当一部分放支架的患者被"过度医疗"了。
★盲目放支架一度愈演愈烈
上世纪80年代,是心脏介入技术刚刚在西方诞生的时候,也是胡大一在国内奔走呼吁,将它四处推广的时候。至今在国内网站上,还能看到很多患者说,国内做心脏支架手术的医生中,胡大一是最厉害的人之一。但是,如今的他,已经放下手术刀很久了。"这本来是一项很好的技术,可以替代一大部分心脏搭桥,能明显减少患者创伤。"胡大一说,但随着不少医生对这一技术的盲目迷信、崇拜,过度放支架的现象一度愈演愈烈。
据统计,2008年,中国接受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有18万多人。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工程院院士俞梦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指出,其实,很多冠心病患者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行为嗜好来缓解病情,效果非常显著,如无意外,根本不需要在心脏内安放支架。胡大一也给记者举例:他的老师是一位著名的心脏科医生,70岁时出现心绞痛,他没去做冠造、放支架,而是在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坚持口服他汀和冠心病药物,现在已经87岁高龄,仍可以轻松爬上二楼。
即使需要做手术,心脏搭桥手术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史,技术非常成熟,但却因为创伤大、复杂、成功率低等原因而不被一些医生所选择。"有些医生告诉患者,冠心病可以搭桥,也可以介入,搭桥要开胸,介入不开胸,我认为这种引导是非常荒谬的。"胡大一曾这样说过。他告诉记者,国际上,支架和搭桥手术的比例是7:1到8:1,但在中国,这个比例高达12:1。
胡大一认为,大量不需要介入治疗或不能从介入治疗中获益的患者正在被置入支架。而卫生部心血管疾病(冠心病介入)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负责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霍勇也曾指出,在放心脏支架上,甚至出现医院之间"单纯攀比手术数量"的现象,"一个医院能不能通过三甲医院评审,做了多少例介入手术是一个标志性指标,像GDP一样。"北京天坛医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生告诉记者,他听说有些医生到基层医院去做手术,如果不放支架,就不给报销回来的路费。
★乱放是最大的过度医疗
"有些过度医疗是一次性的,但放进不该放的支架,却是终身性的、最严重的过度医疗之一,它给患者带来的精神压力、药物副作用、进行其他手术时的不便,不会随时间而消失。"胡大一说。比如一部分患者放入支架后,会觉得心脏局部不舒服,1年后才能适应;我国目前用的心脏支架几乎全部是药物支架,与裸支架相比,不仅价格更高,安放后更要吃一年的氯吡格雷、终身服用阿司匹林对抗血栓,这两种药物会刺激胃肠道,还会带来出血风险。他自己就遇到过一些"回炉"患者,他们有些并不符合介入治疗的适应症,却被置入一个甚至多个支架,由于术后未按时服药,出现血栓,导致更严重的心肌梗死。
至于为什么出现心脏支架的滥用,有专家分析,不可否认的一点,是一些医院把它当作了经济增长点、摇钱树,医生也非常重视支架带来的利益。胡大一认为,"这种情况是少数,但绝不是个别"。一枚小小的支架,直径2--4毫米,重量不足万分之一克,国产的就需1--2万元,进口的价格更要翻倍,其背后的利益可见一斑。另一个原因,是医生过度迷恋技术。胡大一说:"医学离人文和服务对象渐行渐远,学科越分越细,医学生很快就进入一个具体的操作领域,忽视了对患者病情的全面分析。"
"我们不能让患者花了钱,买到的只是精神上的痛苦和身体上的损失。"胡大一指出,作为一个全球性问题,过度医疗表面上伤害的是患者,实际上最大的受害者却是医生,因为他将失去患者、社会对他的信任。
★放了也不是一劳永逸
在新加坡,医保部门规定,需要放支架的病人,每人最多只能报销3个,如果超过,一来医保部门不给报销,二来医生还要向专门的委员会陈述放入过多支架的理由。胡大一认为,我国也需要制订类似的标准,对支架进行规范。
"造成过度安放支架,不只是医生的原因,也有来自患者一方的原因。"卫生部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实验室学术带头人、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顼志敏教授对记者说,很多患者认为吃药、打针太麻烦,放支架可以一劳永逸,并且能去根,常常自己要求放支架,如果医生不同意,还会跟医生吵架。"其实,就算放了支架,也不是一劳永逸。"胡大一指出,很多人术后继续抽烟、不按时吃药,导致病情很快复发,或者出现新的病变。
"与支架过度使用并存的一个现象是,该放支架的患者并没有得到及时救治。"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十二病区主任周玉杰教授告诉记者。比如急性心梗患者,是最应该急诊做支架手术的,但很多患者及家属没有这个意识,医院也没有切实保证心梗抢救的绿色通道常年开放,导致病情被耽误,错过了手术时机。
目前,新医改正在积极推进与新加坡相似的临床路径和单病种收费制度,有望更好地控制过度医疗。"我们要记住希波克拉底的忠告,永远'不要在病人身上做得过多!'"胡大一说。
看完了上述文章和视频,不知各位有什么想法。其实,对于冠心病而言,绝大部分只要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就可以调理好。很多病人,及其家属,都希望继续保持原有的生活方式,而采用快速缓解心绞痛的方法来处理问题,而很多医生和医院,为了利益的需求,诱导病人做支架手术,即使出了问题,医院也不会负任何的责任,这才是一件可悲的事。
X和Z两位网友,在面对医生的狂轰滥炸下,在众多家属意见不一致的情况下,自己学到的点滴养生知识,起不到任何的作用,只能眼看着亲人遭受病痛的折磨。还是那句话,"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订阅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