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黑云压城,角声满天,「央视医疗回扣报道」或应这么看

2016-12-27 张征 器械之家

编者按:经过几天的发酵,「央视医疗回扣报道」引发的种种回应不断翻新,虽说身处不同的位置,看待事情的角度难免不尽相同,却难得能够听到中肯的、客观的、理性的声音,如果您看腻了那些颇具戾气的点评,不妨来看看这篇文章......


平安夜,不平静。


央视播出了一则「高回扣下的高药价」调查新闻,短短十几分钟的报道,却激起巨大波澜,大小媒体纷纷跟进,深浅解读密集出炉,涉事医生立即被医院停职调查,国家卫计委也迅速回应称已派出督查工作组展开严查。


一时间,黑云压城,角声满天。




之前也有过关于医疗回扣的新闻报道,大多轻描淡写、点到即止,但此次不同,「央视记者历时 8 个月,调查了 6 家大医院」,通过大量暗访画面、录音,最后明确剑指医生、医药代表:「买药的钱近半成为他们的回扣」。


这就不仅仅是少数几个被偷拍医生的问题,每家医院、每个医生,面临这样的指责,都无法做到视若无睹,置身事外。


已有不少文章从不同角度分析梳理了医疗回扣产生的来龙去脉,本文不多赘述,但可以明确的是:回扣是广泛存在于医疗行业的不争事实。


医生的阳光薪酬与其投入、付出严重偏离,回扣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对医生真实价值的市场化补偿。


但是,收入制度的不合理和收取药物回扣的不合法,这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两件事,不能以前者为由强行替后者洗白。




选择是自由的


对于普遍存在的行业潜规则,医生可以选择抱着法不责众的心态去随大流。「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但享受了好处,就要承担真相曝光的风险和后果:被抓到成为反面典型、执业资格受到影响、甚至被追究法律责任。


明知医药回扣是灰色地带,见不得光,就不要对其甘之若饴。


如果在医疗过程中难以与回扣绝缘,至少不能以金钱为导向、根据返点多少来决定如何开具处方。


遵循医疗原则、合理规范用药,这对医生不算是过分的要求。


医生谋求合法收入的方式有很多,网络咨询、健康服务、稿酬、讲座,只要肯付出精力和时间,都可以为自己挣得干净的真金白银。


再不济,还可以用脚投票,不是只有在体制内、也不是只有做医生,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人性需要用制度来约束


医药回扣的泛滥与失控,让医生收入在一定程度上与其职业素养成反比。遵纲守纪者箪食瓢饮、违规乱法者鲜衣怒马,这是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应该予以管控。


但管理者首先应从体制层面上切实改善医生阳光收入,不能只用道德去绑架医生、用行政去束缚医生,要求他们去做既吃不多、又跑得快的马儿,否则只会逼迫良马离开草原、留下只会蒙眼睛磨磨子的骡驴。


优化医疗服务定价标准、健全药品审批和采购制度、开放医生自由执业、引入社会办医和商业保险…与单纯打击医药回扣相比,这些事情更为重要,也更紧迫。




对「回扣门」的评价


有人评论说这是当局在释放新一轮医疗改革的信号,也不乏阴谋论者认为这是在转移当下社会热点。


不管怎样,央视报道如实再现了发生在医院门诊室的一幕幕回扣交易,事实确凿,并无造假,但缺乏深度分析。


医生、医药代表是医疗回扣灰色利益链的最底端。如果记者真的认为通过处罚少数医生、药代,而不从源头上找原因,就能解决药价虚高,不是真傻,就是真坏。


央视报道的另一大败笔是将医药代表这一职业彻底污名化。


药代是药企与临床之间的沟通纽带,承担与医生沟通学术进展、传递药物信息的职责,药物推广,有利于企业,也惠及患者。


但央视报道在「体贴」地为医生打上马赛克的同时,毫无顾忌地让所有药代亮相于镜头之中,暗示他们都是进行回扣交易的「药贩子」。


这种做法明显违背新闻基本原则,显失公允,医生和药代就不能正常接触?




某些「声音」


在央视回扣门报道后,反弹最为激烈的却是某些「医疗自媒体」,他们理直气壮地为回扣辩护,指责记者「怎么不去偷拍贪官」,要挟「建议全国医生从此都不看病」。


这种行径,和他们曾指责、战胜过的声音并无二致。


如同杀死巨龙的少年,逐渐长出鳞片和犄角,变成新的恶龙。


本文由作者张征(微信公众号:DrZhangzheng)授权转载发布。


相关阅读

央视突掀医院回扣暗访风暴!透露重大改革信号?(附视频)


【洗牌】浙江“一票制”或使大批医院经销商瞬间休克,谁将成赢家


【趋势干货】两票制新规下传统医疗经销商何去何从?


【原罪】谁把计划的恶与市场的恶同时发挥到了极致?


【百年大势】关于未来我们该如何选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