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研值】2017中国医学影像行业创新图谱
让天下没有难找的医疗器械服务信息!
“医疗器械助手” 让一切触手可及!
点击图片
医学影像市场患者端高速增长,影像检查收入占医院总收入超过10%,排在药品收入占比之后。2015年我国医疗卫生总支出突破4万亿元,其中医学影像约4000亿元,预计到2020年中国医学影像市场规模将达6000亿元至8000亿元。
火石基于数据量化建立了以患者为导向的医学影像产业链:
1.医学影像设备及耗
2.影像信息化系统
3.第三方影像中心
4.远程影像服务
5.医学影像+人工智能
6.影像医生(公立、民营医院)
从医学影像患者端当前的四类问题:排队时间长、重复拍片、误诊率问题、数据管理难,我们同样可以发现医疗影像改变的机会。
通过影像市场数据可以发现,中国80%的CT的市场,90%的超声波仪器市场、90%的磁共振设备均被国外品牌占据,其中GPS占了70%左右。医学影像设备国产化空间较大。
政策红利方面,从2013年到2017年,国务院、发改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卫计委共发文12次,针对性政策涉及:医学影像设备、独立影像中心、线上影像平台、影像信息化。具体内容主要包括:
(1)鼓励公立医院采购国产医疗设备,扶持民营医院新增设备需求;
(2)加强医疗信息化建设基础,构建云端医疗数据库,推动医疗大数据应用开发;
(3)全面推进分级诊疗,鼓励民营资本流入建设独立检查检验中心、远程医疗。
投融资方面:
1.火石统计,截至目前医疗影像领域投资事件85笔,60%的医疗影像领域的创业公司处于发展早期(A轮及之前阶段)。
2.融资额度较大,多在千万级和亿级。
3.北京、广东、浙江是影像类企业创业集聚地。
近几年我们可以看到业态呈现相互跨界的趋势:
互联网公司开始介入:阿里健康率先涉足影像信息化市场和独立影像中心;
跨领域介入:地产、保险金融行业公司从独立医学影像中心切入,如平安好医生同时在建20个独立影像中心;
产业链本身的融合:影像设备厂商利用自身设备优势向产业链下游拓展,如独立影像中心、影像信息化、远程影像平台等;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医疗影像产业正遇到前所未有的创新机遇。
1.临床诊疗和影像检查结合越来越紧密。随着数据分析进一步的深入,结合度和产业的催生呈正相关。
2.中高端影像设备市场长期被外资品牌垄断。能否形成技术突破,是突破口。
3.影像信息化、数据共享程度低,支持远程会诊、转诊、影像数据开发弱。
4.国内第三方独立影像中心市场刚刚开始,美国已有多个连锁品牌巨头,独立影像中心已接近7000家。
5.影像医师从数量到质量都有很大缺口,这是一个最大的和最长周期的挑战。
基于自身的AI系统,在通过高性能方法做了属性和分析之后,火石创造汇聚国内医疗领域738家和影像相关联的公司,形成了一张《2017年中国医学影像产业图谱》。一共分成5部分:
医学影像成像设备(相关公司402家)、医学影像信息系统(相关公司209家)、远程影像服务(相关公司90家)、独立影像中心(相关公司14家)、医学影像+人工智能(相关公司23家)。
火石通过分析和追踪36省(直辖市)里针对影像的招投标部分,统计出目前国内医学影像设备相关企业共402家,仅占市场份额10%,且以中低端市场为主。
政策方面,13年到16年从国家到地方在该领域共有连续9项发文,国家政策对影像诊断设备的大力支持将加速影像设备国产化进程。
通过数据我们发现,未来影像设备发展的关键在于打破技术壁垒,从技术中低端红海市场突围步入市场蓝海。
从医学影像设备在全球的专利分布情况看,日本拥有5万多件,占比全球总量30%,位居第一;美国以3万多件位居第二;中国以1.6万多件排名第三,占全球总量的10%。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专利数量的增长集中在近10年,尤其是近5年增长最快。
系统数据还发现,眼科、牙科等专科影像诊断设备提供者相对较少,同时这个领域的患者端市场增长明显。
火石在每一个医学影像设备领域都做了合集,自动聚合企业信息和数据。
可查看每家公司详情
从中可分析得出医疗影像设备的机会主要在两块:
1、医学影像设备国产化
2、影像设备的专科化、场景化(眼科、牙科等领域)
医学影像信息系统市场上,目前国内相关企业共有209家,公司众多、分布地域不集中、竞争激烈、市场集中度低(每一家有几个医院到几十个医院不等),真正形成特别大规模的极少。
从市场规模上看,医疗机构在信息化上的投入占比在0.5~0.8%,大医院最高达到1~2%,而发达国家是3%~5%。
目前PACS信息系统主要有三个发展方向:
1.云端发展
随着云计算和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存储成本降低,快速调用传输以及支持数据共享与应用开发等。中小基层医疗机构成为最大受益者。
2.智能化发展
辅助诊断方向发展,如病灶自动识别、治疗方案关联等。
3.专科发展
个性化需求的专科领域,把构建模型提供更好的辅助诊断的反馈作为研究的方向。
火石创造认为,随着云计算时代医学影像云的来临,传统PACS企业面临转型或整合。未来的一两年里,这209家影像信息化企业一部分往云端走,小型企业将进行整合从而共享客户和数据。当然,在这个环节当中资本是其中特别重要的推力。
远程影像服务,真正推出也就是两三年时间。目前了解的90家相关企业中,以医学影像信息系统的厂商居多,单纯只做远程影像的诊疗系统的公司比较少。
远程影像服务有很强大的内在的驱动力——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它相比互联网医院的诊疗或者病理,影像诊断具有互联网属性,适合开展远程医疗服务。
远程影像服务的挑战和核心能力建设是什么呢?
1.片源问题,2.付费问题。片源获取、医生获取留存能力成为重要的竞争门槛。
火石创造认为,为了获取患者及影片,线上影像的服务平台只能背靠医疗机构或者医生集团,进而开启流量入口,逐渐前行。在未来,通过合作共享资源达成线上+线下互联互通的模式,是线上影像服务平台的必经之路。
火石系统显示,目前独立影像中心有10家。投资参与者背景主要有3类:
1.医疗机构托管运营商;
2.影像设备研发和代理商;
3.第三方机构,如保险、地产等。
政策支持情况
整个市场会有多大呢?我们计算了一组数据:
由此可估算出,独立影像中心行业规模在500-600亿之间,省市级、县级市的独立影像中心规模分别约200多亿和300多亿。
火石调研数据显示:国内做影像设备投放的企业,大多会涉及到伽马刀、直线加速器等肿瘤放疗业务。那么可以看到未来影像中心延伸至放疗,将共享600亿的放疗市场。
独立影像中心是不是真的完全是独立的?
数据告诉我们并不如此。美国最大的影像中心Alliance Healthcare Sevice真正独立提供零售业务的中心117家中,与医院合作的有82家、与医生集团合作的有28家、真正独立提供零售业务的中心仅7家。
目前独立医疗影像中心有三种运营模式:企业与医院合资模式、企业与医生集团合资模式以及企业独资模式。借鉴美国成熟的独立医疗影像市场案例分析,第一种模式为最优,依靠医院的大量引流,影像中心业务展开状态最佳。
火石独立医学影像中心合集
影像AI在我国目前还都处于相对早期的阶段。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较晚,导致之前影像数据不可用;另一方面源于影像智能分析行业存在医学知识、影像处理、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壁垒,需要一定时间做技术储备,未来能真正参与其中的企业不多。
医学影像人工智能的驱动力目前来看有三点:
政策推动:16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和规范医疗大健康数据应用的发展指导意见》,把数据的开放性提上相应日程。此外,影像数据快速积累和基层诊断水平提升需求也提供了发展机遇。
火石创造CEO杨红飞表示,医学影像人工智能的演进,第一是提供分析,充当医生的眼睛;第二为社会厂商提供算法模型,使得影像设备更智能化;第三为影像云提供影像智能分析能力及服务;第四为医药研发企业提供药效分析;第五为保险机构提供影像数据降低它的风险。
大数据+人工智能是未来医疗发展的方向,对于第三方影像中心来说也是核心技术。影像智能分析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影像数据规模和影像数据的可解读性。
从基于数据进行的行业分析以及医学影像市场图谱,火石做出如下几项医学影像的演进趋势预测:
1.从大型设备向场景化、便携性演进
2.从诊断向诊断与治疗一体化演讲
3.从形态学影像检查往形态+功能演进
4.从信息化向云化、智能化演进
来源:火石创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