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赌上医生生涯的这台手术,被同行斥责是在“行凶”,却意外夺得诺奖
让天下没有难找的医疗器械服务信息!
“医疗器械助手” 让一切触手可及!
点击图片
网络总是充斥着各式各样的谣言传说,“割肾谣言”便是其一。
故事一般发生在夜晚,一名男子禁不住诱惑,和陌生女孩到酒店共商人生大计。
聊到兴起,几杯酒下肚竟昏睡过去,再醒来发现自己赤裸地躺在满是冰块的浴缸中。
这才刚恢复意识,顿时感到后腰一阵剧痛,只见浴缸旁一张纸条:快报警,否则你会死!
这故事想必大家都曾耳闻,但只要稍微了解肾移植技术都会知道这是彻头彻尾的谣言。
取出肾脏不仅需要先进的仪器,而且移植过程也非常复杂,若是让肾脏离开机体,不过数个小时就会坏死。
最重要的是,供体和受体必须先配型,再进行移植,不匹配的器官移植只能为病人争取换个方法离世。
如果按谣言的操作取肾,这伙人最多就只是想炒个腰花。
早在20世纪,器官配型的重要性通过众多的器官移植手术就已经反映出来。
在1936年,苏联医生伏罗诺伊就成功将一位脑炎死者的肾,移植给一位26岁的汞中毒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人。
这是世界上首例人与人之间的肾移植手术成功案例,不过病人最终还是没有挨过一周。
科学发展至如今,我们都已知道医学上,器官移植主要难题是异体排斥现象。
人体天然存在着一种排斥外来组织的倾向,部分移植手术后,受体还可能遭到供体的猛烈攻击,这便是异体排斥现象。
但人体器官是极易受到损伤的,器官移植是一条为了挽救生命必须尝试的道路。
约瑟夫·默里
在这条道路上第一个创造的奇迹,是来自美国的医生约瑟夫·默里。
他抱着“使更多的人活着”的想法,成功为一对亲兄弟进行了肾移植手术,5个小时半的手术,他为病人争取到了8年的生命。
默里的肾移植疗法是20世纪医学最大的突破之一,为他摘得199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也因此被誉为“器官移植之父”。
这是一个在与死神拔河中无意间获得的诺奖,可谓医者仁心最大的回报。
__________
1919年4月1日,默里降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一个爱尔兰籍移民家庭。
喜悦的父母迫切为默里传达他们的感悟,其中影响默里一生的,便是教会他对知识的追求,还有为他人服务的必要性。
默里不是那种惊艳的天才,但他对事物总保持着不寻常的热情。
当他接触到体育时,他便迷上了运动,积极参加篮球、滑雪、棒球和网球。
当他在圣十字学院接触到语言时,他便专注于拉丁文、希腊文、哲学和英语学习。
但这些都不敌科学给他的震撼,那是一张决定他一生的元素周期表:
在高中二年级的化学课上,他第一次看到元素周期表时就深深为此兴奋。
所有常见、不常见的元素都整整齐齐地填充在一张表中,仿佛宇宙的秩序就靠这一张表呈现了出来。
他感慨着前贤惊人的智慧,更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探寻真理的道路。
他顺应内心,来到哈佛医学院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涯。
在这里,他尽情地遨游在化学、物理和生物学的海洋里。
各种各样的俱乐部、休闲设施更是满足了他偶尔跑偏的兴趣。
他还在毕业前夕,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爱情,他就算将哈佛医学院唤作视作天堂也不为过。
默里、妻子与其中两个女儿
从哈佛医学院取得医学学位后,他来到哈佛医学院的附属医院实习一年。
1944年,他应征入伍,分派到宾夕法尼亚州的福吉谷综合医院工作。
在这里,战争伤员中有着大量烧伤病人,许多大面积烧伤病人甚至没有完好的皮肤可用来移植治疗烧伤。
默里跟随着布朗医生(上校)一起开展异体皮肤移植手术,在这过程中发生的排异反应引起了他的注意。
福吉谷综合医院,唯一被命名为美国陆军总医院的地方
他敏锐的发现,有些免疫系统受损的患者,排异反应会大大滞后;不同供体皮肤移植后的排异反应的程度也不尽相同。
随后,他从布朗医生处得知,早在数年前,布朗医生为一对同卵双胞胎交叉移植皮肤,结果两人都没有出现排异反应。
结合这些情况,默里认为对免疫系统的控制能大大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这个想法成了他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核心思想。
默里曾接手一位肾损伤病人手术,他根据前人经验用尸体肾脏移植到病人身上,但结果病人却在短短数个小时后宣告死亡。
这时期的器官移植早已被提出,但实践上迟迟未有令人信服的成功案例。
他意识到器官移植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工作,但他却在道德伦理层面遭受阻力。
几个要好的同事劝他尽快放弃研究,以免损害他将来的职业生涯,而一些偏激的医生则认为他“当自己是个上帝”。
默里站在最右
然而默里却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目标,他开始以狗为试验动物来探索肾脏移植。
默里根据早前自己对免疫系统的猜测,开始寻找排异反应的边界。
他在多次动物试验之后发现,当血缘关系越相近,遗传基因越相似时,排异反应竟变弱。
随即他得出一个崭新的结论,如果在同卵双胞胎*之间进行肾移植,那么病人应该可以长期存活。
*注:同卵双胞胎之间的遗传基因几乎相同,就好比多了一个脏器备份。
赫里克兄弟
1954年的圣诞节前夕,医院接收到了一对同卵双胞胎兄弟,年仅23岁的哥哥罗纳德·赫里克和弟弟理查德·赫里克。
两人在朝鲜战争时一同入伍,哥哥分派到陆军,而弟弟则在海岸警卫队。
随着服役期结束,两人一同退伍准备开始新生活,但就在这时,弟弟被检测出了严重的肾炎。
弟弟病情不断恶化,如果得不到治疗很快就会死亡。
但治疗方法只有当时成功案例寥寥的肾移植,所有医生都清楚这次手术不是行医而更像行凶。
哥哥不懂这些内情,反复恳求医生们救救弟弟,主动提出捐献自己的肾,还保证了后果自负。
在场的人中,默里对实施手术是最心动的。
同卵双胞胎间的肾移植,这不就是上天给他的机会吗?
但他也清楚,动物试验阶段的技术运用在人的身上成功率是很难保证的。
经过漫长的天人交战,默里还是决定试一试,怎么能够直接放弃一条鲜活的生命?
随后以默里为首的医疗小组先为两人做小型植皮手术,确认了不会发生排异反应。
接下来的时间,默里积极备战手术,继续翻看文献确认自己的猜想,不断构思手术的细节。
就当默里准备好实施手术时,道德伦理方面的阻力再次出现,这次手术竟演化成社会级别的问题。
手术小组和赫里克兄弟
一部分医生坚决反对进行器官移植,他们认为从健康人体摘取器官本就违反伦理,何况这样移植不会给受体带来任何好处。
而公众中反对实验的声音也很多,他们冷嘲热讽默里等人是为了出风头而不顾病人生死。
默里没有反驳,他理解他们的反对,但哪个医生愿意奋力救活的生命在数个小时后再度枯竭?
这样的事情是残酷的,对患者而言是一种折磨,对医生而言同样残忍。
无论技术层面还是伦理层面他都理亏,他只能坚持要求,要履行一名外科医生的本职工作。
在与当地其他医生、神职人员乃至政治代表进行长时间的争论后,他终于拿到了最高法院签署的特别法令,获得批准进行手术。
此时,默里清楚他的这一场手术,不仅关乎人命,还包括了他的职业生涯。
手术在波士顿的布里汉姆妇科医院进行,在等待5个半小时后,手术最终宣布进展顺利。
随后养护观察过程中,也没有发现任何不良反应,所有人悬着的心终于放松了下来。
据记载,哥哥罗纳德健康地活到了79岁,而弟弟理查德也续命8年之久。
弟弟还在住院期间与一名护士相爱,生下了两个可爱的孩子。
最终弟弟因为心血管疾病离世,而那只从哥哥那移植来的肾直至他离世还在正常工作。
这次手术的成功昭示着器官移植迈入新纪元,默里的医者仁心创造了历史。
但不可忽视的是,排异反应仍然是器官移植手术最大的难点。
为了寻找方法,早在1959年,默里便尝试用放射线杀死免疫系统内的T细胞,成功抑制了排异反应。
后来,剑桥大学的罗伊·卡勒发现了硫唑嘌呤能防止动物身上的组织排异反应。
默里随即用这一药物进行人体器官移植试验,成功率很高,60~80年代世界各国在器官移植时都使用这种药物。
硫唑嘌呤100毫克注射液
但硫唑嘌呤对肾脏和其他器官有毒害作用,会导致肾衰竭,仍需要更好的药物。
新的抗排异反应药物在1970年免疫学家吉恩·博雷尔偶然发现。
在土壤中有一种带有不寻常的化学特性的真菌,它的代谢产物能选择性地抑制细胞免疫系统中的T辅助淋巴细胞。
博雷尔还进一步发现了环旋菌素A能抑制机体免疫系统的抗感染能力,能够促进手术创口愈合,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
T细胞正在击杀癌细胞
抗排异反应的药物逐渐完善,移植手术实施成功率越来越高,这让默里感到兴奋。
而更大的惊喜则在1990年,默里被通知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对这一个“意外之喜”,默里自己的想法却是:我们当时只想着要救一名病人而已。
在默里诺奖官网的自传中,他说到他还有着一个愿望,是在这个星球上再过多十几辈子。
他希望自己能当一次钢琴家、网球运动员或是国家地理作家,再在胚胎学、遗传学、物理学、天文学和地质学方面各花一辈子。
而最后,他还希望作为一个外科医生再次悬壶济世一辈子。
因为不是天才,所以他才希望能有许多次轮回,能让他体验够所有兴趣,但他却真真实实地伟大了一次。
而事实上,伟大本就不是天才的专属。
*参考资料
Joseph E. Murray - Biographical, nobelprize.org.
吴志强. 肾移植的开辟者:约瑟夫·默里[J]. 生命世界,2016,(02):88-93.
刘德明. 与器官移植中排异反应的斗争[J]. 生物学教学,1993,(10):36-37.
柏乃庆. 为人类器官和细胞移植铺平了道路[J]. 科学,1991,(02):148-150.
____________
作者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
相关阅读
『大开眼界』上古医疗也有“黑科技”
『大开眼界』这可能是未来美敦力血管支架产品的发展方向?微创、乐普看后一脸懵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