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记】中国第一个区域影像中心
——精准医疗,从精准影像开始;精准影像,从区域化协同开始
当下“互联网+影像诊断”的模式创新已经如洪流一般渗透到大健康服务市场,还在独居一方的PACS行业诸侯,正在面对汹涌而来的互联网巨头的长期挑战;同时,在传统的甲方市场,走坚定的区域化协同之路的临床服务机构也正在与日俱增.....
现状在当代中国,多数临床卫生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各地的卫生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全面铺开,各临床服务机构已普遍建立基础专网(普遍搭载了区域化的“私有云”),并且多数已建立与上级管理机构(包括医保结算机构)的长期数据交换链路;在各地区的基层临床机构(乡镇卫生院及社区服务中心)内部,在加速全面普及配备数字化影像检查设备的今天,针对临床检查影像进行数字化采集、存储并生成处理诊断报告,也已被广泛实现......正如近年来在消费电子领域,终端硬件机能的提升倒逼移动互联的APP软件普及大爆发;专业服务领域的“硬”环境提升也正在使无胶片&无纸化的临床影像服务形成不可阻挡的进化趋势!
“生产工具”都进化的这么强大了,临床的“生产力”呢?
当前国内在这方面的普遍现状是:地区内各医疗机构的影像医学人才分布非常不均衡——基层医疗机构特别是一些社区服务中心缺乏业务能力过硬的影像人才(有些连放射技师都配置不足),而能力较强的影像医师普遍集中在大中型医院......因此,在人口老龄化长期加重的社会背景下,当下影像检查的集中诊断需求正在日益集中。为了长期解决此临床供需矛盾,并配合最新分级诊疗政策,目前在中国各种服务于区域化临床机构的互联化整合影像解决方案正层出不穷,甚至连某电信运营商都在不久前推出了医疗影像云服务......
XX云、YY云、ZZ云......感觉云山云海有木有?
该如何改进临床服务?又该从哪些方面着手?这是当前中国大部分地区医改摸索中面对的首要问题......
然而,被大多数公众忽视的重要事实是,早在2007年3月,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就已成功启动了顺应当今国家分级诊疗政策号召的区域化互联的临床影像中心服务体系。作为服务基层医改的信息化建设的早期经典案例,2011年CCTV2的经济半小时节目就曾对鄞州的区域影像信息服务系统在进行了采访报道: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v0176okx7zn&width=500&height=375&auto=0
这个体系,以设置在宁波市鄞州第二医院的鄞州区医学影像诊断中心为核心服务机构,兼顾开放性与安全性,高可用性与经济性,以区域影像服务同质化为终极目标共享平台,实现了区域内二十余家临床机构的医学影像共享及诊断协同——利用标准化的医学信息技术(完全符合DICOM3.0、HL/7国际标准和IHE集成规范),实现区域内不同规模的医疗机构影像数据7X24的共享和交换,互查互访......在这个基于统一的数据中心(核心是统一的病人和影像资料库)构建的共享平台上,信息资源向着准确、及时的方向实现了真正的聚合裂变,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再分配得到了最大化的发挥,同时极大的提高了鄞州区临床服务机构的诊断水平——在服务30余家机构,289家社区卫生服务站,近200万区域人口(日门诊量近35000次)的同时,把当年近50%的基层读片纠错率降到了如今的3%以内的!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t0178f7h5qt&width=500&height=375&auto=0
鄞州区,浙江省宁波市市辖区之一(包括了宁波最古老的县域)。地处中国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东部沿海,东接北仑港、宁波保税区,西北与西部与余姚接壤,南部紧邻奉化,东南临象山港与象山隔水相望。西临绍兴、杭州,北与上海隔海相望,是计划单列市宁波市最大的市辖区。区辖7个街道、17个镇、1个乡。钟公庙街道、下应街道、石碶街道、潘火街道、首南街道、中河街道、梅墟街道;咸祥镇、邱隘镇、五乡镇、云龙镇、横溪镇、姜山镇、古林镇、横街镇、鄞江镇、章水镇、瞻岐镇、东吴镇、高桥镇、塘溪镇、洞桥镇、集士港镇、东钱湖镇;龙观乡。其中:梅墟街道委托宁波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管理,东钱湖镇委托宁波市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管理;行政区划上均仍属于鄞州区管辖。
从2007年做区域影像开始,鄞州区卫生局就非常注重区域影像服务发展的基础网络建设,2010年,结合建设区域医疗信息服务平台,通过与地方广电运营商合作使整个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底层网络硬件基础迈上了新的台阶。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q01783vv0zd&width=500&height=375&auto=0
除了网络基础外,做强基层的另一个体现是:无论是大医院,还是社区卫生服务站,鄞州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信息系统(如HIS、LIS、PACS等)都上全了,并统一了数据标准和接口,互联互通很容易。陆国咪介绍,自2006年开始各医疗机构分散地、自发地搞信息化,到2008年开始有规划的、集中统一的推动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整个区域卫生信息系统由卫生局统筹规划建设,自上而下推动发展,不断完善着由全科医生集成工作平台支撑的区域医疗公共卫生协同服务体系。
在2014年,为了进一步强化影像诊断中心功能,鄞州区卫生局对已有的PACS系统进行了全面升级(临床影像数据已超过200TB),实现了区域质控、典型病例库、远程视频教学和会诊、预约、统计分析等功能,对软件的开放权限和安全性进行重新梳理和完善;同时开始建立全区影像资料库,将全区各医院的影像资料集中存储,把鄞州人民医院一并纳入影像诊断中心,基层医院分成两个片区分别由鄞州第二医院和鄞州人民医院承担诊断和复核功能,进一步发挥鄞州人民医院放射科的技术优势......
难能可贵的是,鄞州区的这个区域影像协同方案已经运营了八年,没有沦为“花瓶工程”殊为不易;时至今日,它仍然代表着是国内众多分级诊疗改革实践的典范(信息化的终极目标正是引导服务从无序到有序,锻造“无差别”的高质量高效率临床规范化服务),“以用为本”的核心理念在这个实践过程中被坚定的贯彻至今——从最初的乡镇卫生院的早期影像质控需求,到规范化网络核片的全面普及,鄞州区的临床工作者们近十年的坚持证明了在任何区域内贯彻统一的“信息化”服务思想注定是一个深度“洗脑”的资源整合过程,不可一蹴而就。
现如今区域影像互联之风席卷全国(独立的第三方临床影像服务机构也已经诞生了,虽然不同于鄞州模式的公立医疗服务体系......),这个态势与近年来中国政府推出的一系列行业政策密不可分:
2015年3月发布的《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指出,开展健康中国云服务计划,积极应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推动健康大数据的应用;全面建成互联互通的国家、省、市、县四级信息平台;建立区域医学影像云,推动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检查、医院诊断”的服务模式,提高基层医学影像服务能力;建立并完善分级诊疗模式,实现不同医疗卫生机构间的分工协作机制;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医联体和远程医疗模式。
2015年6月,《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指出,要促进大型设备共享,建立区域性检查中心,实现医学影像中心资源流动和共享。
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并要求到2017年,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到2020年,分级诊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虽然现在面向中国医疗从业者的自由执业体系还很不健全,专业技能过硬的医疗服务者的数量还远不能满足就医需求的刚性增长,医患的接受度还需要长期磨合,对医事流程和质量也缺乏完善的法规保障......但是我们每个人身为潜在的就医者,现在不妨静下心来仔细“端详”一下正在“互联网+”的各路区域影像服务的诸侯们。面向分级诊疗,面向未来的智慧医疗方向,面向新兴的PPP模式(尚在起步阶段的公共私营合作制),比拼的不仅是技术,更是植根基础服务过程的完善,社群关系的重构,体制与机制的深度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