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推荐
优秀!宣城这6所学校成为“全国示范”!
宣城“老年助餐”服务地图来了!
今天(7月24日),《光明日报》头版刊发文章《苏皖两个相邻山村的岁月嬗变》。文章报道了苏皖边界两个相邻的小山村(宣城市郎溪县凌笪镇下吴村和江苏省溧阳市社渚镇洑家村)几十年发展的路径,解析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密码。
【大调研,我们在行动】苏皖两个相邻山村的岁月嬗变
左:下吴村村貌。右:洑家村村貌。资料图片,图片由安徽省郎溪县委宣传部、江苏省溧阳市委宣传部提供
快乐度假的下吴村的孩子们。资料图片,图片由安徽省郎溪县委宣传部、江苏省溧阳市委宣传部提供
资料图片,图片由安徽省郎溪县委宣传部、江苏省溧阳市委宣传部提供
【大调研,我们在行动】
编者按
苏皖边界两个相邻的小山村,自然条件相似,千百年来,山民同饮一溪水,共砍一山柴,过着差不多的日子。
40多年前,那场影响中国前途命运的“大包干”,极大地释放了农村生产力,也引发了“山两边”的嬗变: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溪水,然而,两村发展状况却判若霄壤。
1995年和1998年,记者曾先后两次来这里调研,撰写了调查报告《山这边,山那边……》《三年再访山两边》,探寻两个村庄发展差异背后的动因。
又是25年过去了,两个村庄各自的状况如何?村民们经历了哪些奋斗的艰辛?收获了哪些成功的喜悦?他们又面临着怎样的困惑?有着怎样的期盼?
日前,本报调研组冒着酷暑,再次走进山这边山那边,试图通过探寻两村几十年发展的路径,解析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密码。
文章详情请点击下方↓↓↓ 【大调研,我们在行动】苏皖两个相邻山村的岁月嬗变-光明日报-光明网往期推荐
优秀!宣城这6所学校成为“全国示范”!
宣城“老年助餐”服务地图来了!